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同代王府何时开放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火烧 2022-03-27 15:16:50 1040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文章來源:大同知事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文章來源:大同知事

說起九龍壁,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對於這位代王朱桂,可謂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愣怔代王”。

明代王朱桂

朱桂的影視形象

朱桂生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比他的四哥永樂皇帝朱棣小十四歲。兄弟二人娶的都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兒。所以,朱桂與朱棣既是兄弟,又是連襟,關係更親密於其他兄弟。

朱桂與蜀王朱椿、谷王朱橞爲同母所生,母親是朱元璋的郭惠妃。朱桂的王妃就是後來的仁孝文皇后(朱棣的皇后,朱桂的四嫂)之妹。

就藩大同

明朝早期,朱元璋對兒子們實行“封藩”政策,派自己的兒子作爲駐守各地的最高軍事、行政首領,稱爲“藩王”。

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僅四歲的朱桂被封爲豫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又被改封爲代王。第二年(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十八歲的朱桂就藩大同,正式就任駐大同的代王,成爲代王府的第一代主人,並在大同度過了他餘下的五十餘年人生。

朱桂出生時,明王朝已經建立七年,可以說他是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長大的。與他的父親朱元璋和幾位年長一些的皇兄相比,朱桂沒有經歷過戰亂年代艱苦生活的磨練,更沒有經過帶兵打仗的軍旅生涯的考驗。

明朝建立初期,他的父皇忙於剿滅元朝殘餘勢力,整肅朝綱,剪除異己,沒有多少時間教育培養朱桂等一些年少的皇子。而且朱桂性格暴躁,就藩大同以後,不僅無所作爲,反而驕橫跋扈,爲害百姓,縱戮取財,做爲皇子和一代王爺卻在大同留下了不好的名聲。

朱桂的代王府

由於朱桂特殊的身份,他在朝內外均有一定實力,實際上他在大同也起着地方“小皇帝”的作用。所以,作爲這樣一位王爺,代王府的建築規模之宏大、氣勢之雄偉,從如今僅存的九龍壁就可見一斑。

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的“代王府圖”

從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的“代王府圖”中可以看出,代王府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圍牆,四面各闢一門,其中,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北曰後宰門。

整個建築沿三條軸線鋪開,中軸線上,前有九龍壁隔和陽街與裕門相對。進裕門(正前門)依次爲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後宰門);東邊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爲廣贍倉、長春(壽)宮、望親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後殿等;西邊軸線,先進入戟門,右有社稷壇,左有風雲雷雨山川壇,接着是大成之殿(左右均有配殿),過穿廊爲謹德殿及後殿等。

大同代王府何时开放 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

代王府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豪華壯麗,廊廡聯接,屋宇錯落,前堂後寢,兩廂配房,殿宇深邃,迴廊曲折,是一組完整的王城府邸。

朱桂與九龍壁

傳說朱桂有一次去朱棣王府,看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

半年以後,九龍壁建成。端禮門外張燈結綵,鼓樂齊鳴。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果然高大雄偉,輝煌奪目。

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兩條金色臥龍,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迴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雲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着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

一會兒,濃雲密集,天空陰沉,下起雨來。代王命人秉燈點燭,不一會紅燭高燒、宮燈齊亮,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

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電閃雷鳴,接連三聲霹靂震耳。朱桂一驚,酒杯失手落地。他彷彿看見從天上下來一黑一黃兩條飛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

“楞七勘正”難辨真假

朱桂這個人是個用大同話說“楞七勘正”(方言,意思是混蛋、糊塗腦子不夠用)的呆大王。

上了些歲數以後,朱桂仍然不守本分,常常帶着幾個不學無術的兒子,身着便裝遊蕩於街市之中,衣袖中暗藏錘斧,隨意襲擊路人,成了大同的一害。朱桂有幾個兒子也縱容下屬,濫殺無辜。

後來,朱桂父子們的惡行引起了公憤,屢屢有人上告至朝廷,永樂皇帝纔不得不下旨,羅列了他的三十二條罪狀,召他入朝,接受處罰。但朱桂並沒有把這位皇兄和連襟的聖旨放在眼裏,抗旨不去。永樂帝再次下詔他才遲遲動身,惹惱了永樂皇帝,責令他中途返回,革除了他的三營護衛軍和官屬,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年)才又恢復。

現殘存的明大同代王府北門廣智門,已快要辨不清字跡

朱桂死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終年七十一歲,死後葬在大同東北十里的採涼山。朱桂這樣的一個王爺,在政治上卻未出大錯,當別人在政變中紛紛王冠落地時,他卻壽終正寢。朱桂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錦州虎眼)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