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骆宾王下落之谜 世界最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下落之谜,流失到哪里?

火烧 2022-10-08 03:41:48 1054
世界最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下落之谜,流失到哪里? 永乐三年(1403年),传奇帝王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篡《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晋带领3000多文臣接受了这项工作,前后耗时四年,大典共辑录图

世界最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下落之谜,流失到哪里?  

永乐三年(1403年),传奇帝王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篡《永乐大典》,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晋带领3000多文臣接受了这项工作,前后耗时四年,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大典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的我国十四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永乐大典》的规模是空前的,就算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惊人的。《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永乐大典》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见的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们看到这样一张《永乐大典》收藏表,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如今,在全市范围内公私所藏《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这也就是说,我们已知和能见到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百分之九十六的《永乐大典》不知下落。从11095册到不足400册,一万多册《永乐大典》是怎么遗失的呢?

今天,距离《永乐大典》修成已经整整600多年了,600多年间,历史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和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永乐大典》的丢失究竟是发生在哪一个时期呢?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最初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年),经过十来年的精心准备和大规模营建后,朱棣的新皇宫和未来的国都北京落成之后,《永乐大典》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南京搬迁到了这座神秘的皇宫里,作为皇家藏书,秘不示人。在整个明朝,别说一般读书人,就是高层官员也没有机会接触和阅读《永乐大典》,成为了封建帝王个人的御用品。对于深藏禁宫的《永乐大典》,明朝历代史书中很少提及,即使有记载,也只是寥寥几句。《永乐大典》的下落在宫廷中成了一个秘闻,关于《永乐大典》的各种猜测以讹传讹,加上各种史书对《永乐大典》语言不详的记载,使《永乐大典》的下落变得扑朔迷离,隐晦难觅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永乐大典》似乎已经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清朝康熙年间,徐乾学、高士奇等官员推开了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k大门,让人意外的是,经过明末战争到清朝初年的上百年时间,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也安静的躺在这些金匮中,这个时候《永乐大典》已经残缺不全了。乾隆三十七(1772年)开四库全书馆的时候,要利用《永乐大典》对《永乐大典》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已经缺一千多册,合2422卷。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大典》已不到5000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和曾入翰林院检查,竟只存800册了。短短二十年时间,从5000册到800册,《永乐大典》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

让人疑惑的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永乐大典》流失的如此之快?据清人记载,《四库全书》修篆完之后,一些官员视《永乐大典》为多余之物,清政府对《永乐大典》的保管也大不如以前了。此后,《永乐大典》被束之高阁,蛛网尘封,虫咬鼠啮,无人过问,一些官员也开始趁机偷窃。可是《永乐大典》在书籍中可以称得上是庞然巨帙,每本《永乐大典》相当于现在普通书籍的两倍大小,要拿走一两本《永乐大典》而不被人发现,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要转移大量《永乐大典》似乎更加困难。

那么,这些偷书官又是用什么方法将《永乐大典》偷出去的呢?据清人荃孙记载,翰林院的一些官员偷书伎俩极为巧妙,他们一般选择在冬天进行偷窃,官员早上进翰林院时随带棉袍一件,不穿在身上,打成包袱形状如两本《永乐大典》大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一些官员也开始实施他们偷书的计划,他们的办法是将两本《大典》包入包袱里,却把原本包在包袱里的棉袍穿在身上,看守人员见到早上曾带包袱而来,晚上带包袱而去,也就不起疑心了。据载,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盗走100多本《永乐大典》,文廷式死后,这些书又被其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者古董商,就这样《永乐大典》被大量流失出去。而且几经辗转,无从寻觅这些被盗出的《永乐大典》的下落了。

骆宾王下落之谜 世界最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下落之谜,流失到哪里?

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世界各国是什么原因将这些《永乐大典》远离祖国,流散到异域远邦呢?《永乐大典》的灾难源于国人所熟知的那段民族屈辱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文明古都烧杀掠抢,翰林院坐落在东交民巷,靠近使馆区,已经被沦为战场。那些价值连城,有些甚至从未在皇宫之外面世的古板书籍,正在被大火一点一点的吞没,一些没有被焚烧的古籍被随意的抛在院子里、池塘中。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甚至代替砖块,构筑工事,在这场灾难过后,《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