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轴承 中国轴承历史
中国轴承历史
中国轴承代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90年以前,中国一直采用完全的数字为轴承代号, 这种老标准的轴承代号是沿用前苏联的表示方法,老标准 轴承的基本代号由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与国际上通用的 用英文字母和数字表示的轴承代号方法有很大不同。
七位数字从右边数为第一位,一、二两位表示轴承内径,例如:00 为 10MM,01 为 12MM,02 为 15MM,03 为 17MM,04开始为5的整数倍,09表示内径为45MM。 两位 数表达不了的大内径则在后面直接用数字标出。
内径小于 10MM的微型轴承,第一位数直接表示内径。第三位表示 直径系列。
第四位表示轴承类型。第五、六位数字表示轴 承的结构特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轴承出口量。但是由于轴承 代号方法的不同,严重阻碍了中国轴承的出口。
因此。在 1990年,中国国决定修改原用的滚动轴承代号方法,采用 国际上通用的用英文字母和数字表示的滚动轴承代号方 法,并制定了国家标准:GB/T272 ~ 1993《滚动轴承代号方 法》,并决定从1994年7月1日实施。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的变更影响面就更广泛了。 商务部于1994年组织编写了 《滚动轴承应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发 行。
skf轴承的起源
天津德瑞基业进口轴承有限公司批发SKF轴承联系电话:022-83719902 张小姐 传真:022-23859903 网址: SKF的起源、简介、SKF中国 (1)SKF的起源:1905年,年轻的瑞典纺织技师温奎斯特(Sven Wingquist)由于受到纺织机械上轴承损坏频繁的困扰,发明了自动调心双列球轴承,将当时的轴承科技带入新纪元,SKF随即于1907年创立。
(2)SKF简介: SKF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滚动轴承和密封件供应商,其业务范围包括轴承制造和密封件生产以及轴承相关工具的推广,为客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和服务。SKF的业务分为五大部门:工业部、汽车部、电机电器部、服务部、航天和钢铁部。
每个业务部门都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重点放在和自身业务相关的客户及行业。SKF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技术研制和市场开发,在荷兰有我们SKF专门研究机构,集团投入巨大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SKF 每年投入 17% 的销售额用于研究和发展,不断取得各种发明与创造,平均每天都有2-3项新的发明与专利产生,在轴承技术领域开创新标准,向轴承市场推出新产品。
SKF集团的主要实力包括技术支持、设备维护服务、设备状况监测以及技术培训。SKF是一家全球跨国企业,属下有100多家制造工厂,分设在世界各地。
SKF在全球有40,000 多名员工,8,000 个办事机构,在130多个国家设有自己的经销机构,并获得全球15000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的支持。 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全球物流系统、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使SKF这个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轴承领域的品牌。
(3)SKF在中国:SKF早在1912年就进入了中国,于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办事机构,1916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销售公司。1986年SKF又重新回到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寄售站。
1988年SKF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并且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大连,南京,西安,武汉建立了办事处,又在北京成立了寄售站。2001年更建立了斯凯孚轴承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大 扩展了在中国的销售贸易业务。
SKF致力于同中国著名轴承企业的合作, 先后于1994年成立了斯凯孚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于1996年成立了北京南口斯凯孚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了大连斯凯孚瓦轴轴承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了斯凯孚(上海)轴承有限公司,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 保税库及强大的现货供应能力 为了给广大用户提供快捷的服务,我公司保税库中备置了系列齐全的通用轴承库存和针对特定用户的专用库存达1800余品种,包括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推力轴承、自调心球轴承、滚针轴承、直线轴承、导轨轴承、关节轴承、最新产品CARB轴承“探索者”系列轴承、轴承座轴承专用润滑脂、拆卸、安装及状态监测工具(测温、测速、测振仪器等)等,务求做到以货待客,提供现货轴承,确保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得到轴承供应。
我们对客户的交货承诺是按期交货。 库存管理能力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为顺应客户企业不断追求效益及资金的合理运用,压缩自身轴承库存,朝零库存方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提高保税库 库存周转率,本公司根据以往销售历史、市场现状和特定客户的轴承采购清单及提货时间,运用SKF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按期调整库存品种及库存量;并结合保税务局库进货环节简洁、货期稳定、无须预先筹集进货资金的优势、加快进货、出货节奏、缩短交货期及库存滞留时间,在不增长库存资金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SKF产品市场现货率、为客户目标性备货、协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品质保证 SKF公司于1907年创立于瑞典。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目前,SKF在轴承及密封件领域已成长为世界顶级品牌,SKF公司也已成为世界性的跨国集团,在全世界包括中国设有80多家生产厂。
早在数年前,SKF公司即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 因此,无论SKF产品产于哪个国家,其品质如一,全部符合ISO国际标准。
中国轴承行业-国内轴承行业做的比较好的企业都有哪些
北京京伟盛经轴承有限公司是以销售为主的贸易型企业,主营轴承、五金交电等产品。
公司专业销售各种品牌的进口轴承并常年备有大量的库存现货:SKF、NSK、NTN、NACHI、IKO、KOYO、FAG、INA、TIMKEN、BARDUN 等,快速物流供货及时。 主营产品范围: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大型圆柱滚子轴承、满装圆柱滚子轴承、串列推力圆柱滚子轴承、转盘轴承、特大型轴承、轧机轴承、冶金设备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
并承接非标准轴承定做及加工大型轴承项目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等业务。 我公司同时经营直线导轨,滑块轴承系列,日本三星皮带(MITSUBOSHI)、德国奥比(optibelt)皮带、日本NOK油封、台湾NAK油封,并能及时为各企业的生产及维修提供所需的型号。
我们长期服务于钢铁、冶金、石化、机械、电厂、船舶、汽车、电机、轻纺、造纸、农机、精密仪器制造等各种领域进口轴承,秉承‘诚信服务,始终如一’的理念赢得了卓越的信誉度,客户群体遍及华北、东北、华中、西北,以及华东、华南和西南的部分省市 。
西北轴承的发展历程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经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由瓦房店轴承厂包建,1964年底到1965年初,一机部先后两次派人到宁夏考察,在符合“靠山、隐蔽、分散”战备要求的宁夏平罗县大水沟成立西北轴承厂。1996年4月,原西北轴承厂经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国轴承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西轴在42年的发展建设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5年至1981年,为山区建厂阶段。来自瓦房店轴承厂及全国各地的几千名建设者,在大水沟风餐露宿,艰苦创业,修路架桥,兴建厂房。经过几年努力,于1970年正式投产。以后几年,工厂略有发展,但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产徘徊不前,八十年代初期,生产跃入低谷,成为当时宁夏的亏损大户。
第二阶段,1982年至1992年,为调整改造阶段。即实施从贺兰山大水沟向银川市的调整搬迁。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兼并原银川轴承厂,在银川市新市区开辟了新厂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86年,将备料、锻造、热处理、车工、中型、大型等主要生产分厂搬迁到了银川,以后又逐步将所有生产分厂、辅助生产分厂及几千名职工家属搬到新厂区。在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没有停产一天,生产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边基建,边搬迁,边生产,边改造,边发展,历时10年,于1992年底胜利完成了调整搬迁的历史任务,西轴人用智慧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创业之歌,胜利之歌。
第三阶段,从1993年起,为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创立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06年,提出并实现了“三年脱困,五年翻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继而又提出了“用3-5年时间,实现销售总额10亿元,用10年左右时间进入行业5强”的奋斗目标。2007年,经资产重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获得西轴集团持有西轴股份8192万股股权,占总股本的37.78%,成为西轴第一大股东。经过42年的发展,西轴列入“中国机械500强”(居第273位)和“中国轴承50强”(居第6位),“NXZ”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推力轴承的历史
凯迪轴承集团公司,前身为:河北省凯迪轴承制造厂(98年)2001年挂牌为凯迪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坐落于邯郸市马兰厂工业园,本公司是一家大型综合性生产型企业。
拥有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自动生产设备百台,拥有最先进瑞典轴承技术,和国内最先进自动生产线多条。NTN轴承会社合作,开始在中国生产高品质精密NTN品牌轴承,同时致力于全球客户的开发、营销与服务,08年正式挂牌为凯迪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产品范围,R系列、MR系列、MF系列、FR系列、68系列、67系列、69系列、60系列、62系列、63系列及微型轴承及深沟球轴承包括牙医手机专用轴承、法兰轴承、平面推力球轴承、不锈钢轴承、陶瓷轴承、陶瓷球轴承,深沟球轴承、中小型轴承,特大轴承,滚针轴承等轴承产品,调心轴承,关节轴承,压力轴承,外球面轴承,同时研发制造特殊要求及非标轴承,产品为众多跨国公司配套服务,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动工具、水泵,精密仪器,汽车,健身器材、仪器仪表、晾衣架,门窗,玩具,电子,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麻将机,医疗器械,空调,电脑风扇,外圈带槽轴承,验钞机,打印机,家用电器、减速机、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发动机、工程机械、造船、港口机械等领域。
技术 凯迪公司基于技术领先的理念,坚持掌握自有技术,长期致力于培养、延揽优秀的研发设计人才,由此组成的研发团队,从事工程技术和产品的研发。NIN在加拿大和中国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为您设计出最先进的产品。
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并凭借先进的管理对生产各个流程精确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优异性。同时对自身产品的深刻了解和多年实际应用经验的积累,为客户服务 。
共同开发:KDZC工程师可以与客户一同开发新的项目,为客户解决轴承应用问题,并根据客户的使用情况开发相应性能的轴承,提升客户的产品价值。 应用指导:KDZC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能够为您提供最细致的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高效得物流:公司优化的生产效率,充足的产品库存,快捷得物流体系,保证了客户的最大利益,提升了客户的企业价值 对于凯迪轴承而言,轴承不仅仅是一个传动组件,它意味着更多。 凯迪轴承不单单是减少磨擦,还包含完美的设计,先进的工艺,无忧的运转等等,它代表了凯迪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是对客户信任的最佳回报。
凯迪轴承将价值倍增的技术带给您。 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 凯迪公司主要通过授权世界各地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凯迪轴承产品,为客户提供完美服务。
凯迪公司诚邀业内杰出人士、公司加盟到凯迪轴承经销商网络,将价值倍增的产品与技术带给您的客户,共同分享凯迪轴承带来的财富与成功。 本公司以质量立业诚信为本为宗旨,以高质量,高信益,低价格,服务于广大客户,友好合作,共同双赢是我们目标.欢迎国内外新老客户与我们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IKO轴承的历史
IKO东晟轴承日本东晟株式会社IKO是一家有五十多年历史,以生产滚针轴承和直线导轨见长的专业轴承制造商,在世界各地均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日本生产滚针轴承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专业化水平最高的生产厂家;IKO卡法创造的四列圆柱滚子重载导轨享誉世界。
其产品广泛用于机床以及其他各行业领域。 1950:在爱知县名古屋成立日本第一化成工业公司,注册资本500,000日元,旨在销售轴承和机械部件。
1956:开始研发滚针轴承。 通过与日本东晟轴承株式会社结成的商业联盟开始销售滚针轴承。
1959:在兵库县姬路市建立姬路工厂并开始生产滚针轴承。1963:将公司总部迁至东京都港区新桥;为公司品牌注册IKO商标。
更名为日本东晟株式会社。公司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二部上市。
1964:并购日本东晟轴承株式会社。在神奈川县镰仓市建立镰仓工厂。
1967:公司股票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二部上市。1968:公司总部搬迁至现所在地(东京都港区高轮)的新建筑。
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1969:与瑞典SKF公司达成为期四年的业务合作协议。
在岐阜县美浓市建立岐阜制作所。岐阜制作所竣工(为岐阜第一工厂南栋)。
1971: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成立IKO INTERNATIONAL, INC.(现为合并子公司)。在东京都港区成立IKO销售株式会社(为合并的子公司——日本东晟销售株式会社)1972:镰仓工厂成立技术研究所。
1973:与不二越株式会社结成资本提携。在岐阜县美浓市成立Kasagami制作所株式会社(现为合并子公司)。
1975:在荷兰鹿特丹成立NIPPON THOMPSON EUROPE B.V.公司(现为合并子公司)。1978:开始直线导轨的研发及销售。
1982:注资岐阜县Daruma-Sangyo株式会社(现为合并子公司—名古屋的日本DIC株式会社)。开发并开始销售精密定位工作台(为机电一体化系列产品)。
1983:开始圆柱滚子直线导轨的研发及销售。1984:在岐阜制作所建立岐阜二厂(现为岐阜一厂北栋)。
1985:在岐阜制作所成立技术中心(现为制造技术中心)。1987:直线导轨LWA、角接触滚珠花键LSA以及精密定位工作台 CT220/220A等产品荣获“优秀设计奖”(由日本大藏省国际贸易产业部认可的日本工业设计推广组织(JIDPO) 负责运作)1988:在岐阜制作所开设岐阜三厂。
1989:在岐阜县关市成立武艺川制作所株式会社(现为合并子公司)。 1990:岐阜制作所技术中心竣工。
1991:岐阜制作所“IKO“陈列室开放。1994:在镰仓工厂开设研发中心。
1995:在岐阜制作所成立岐阜四厂。直线电机工作台TSLM荣获日本机械工业促进学会颁发的第26届“新机器开发奖”。
1996:在岐阜制作所成立岐阜五厂。岐阜制作所信息系统中心竣工。
1997:岐阜制作所岐阜三厂和岐阜五厂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998:在岐阜制作所成立岐阜六厂。
岐阜制作所的岐阜一厂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制定环保政策2000:岐阜制作所岐阜二厂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1:岐阜地区(岐阜制作所、Kasagami制作所株式会社、武艺川制作所株式会社)获得ISO14001认证。岐阜制作所新二厂建成。
岐阜制作所岐阜六厂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岐阜制作所成立技术中心。
2002:纳米直线NT荣获由日刊工业新闻社颁发的“机械工业设计奖”。2003:停止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一部的证券交易。
岐阜制作所取得ISO9002转变为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镰仓地区(镰仓工厂的开发中心)获得ISO14001认证。
在泰国曼谷成立东盟代表处。2004:镰仓工厂获得ISO9001:2000认证。
岐阜地区(岐阜厂区、kasagami制作所株式会社、武艺川制作所株式会社)获得岐阜县环保企业证书。2005:自润滑管直线导轨—自由组合规格荣获日刊工业新闻社颁发的第二届产品创新零件奖的分组奖项—“机械零件奖”。
2006:在中国上海成立IKO东晟(上海)有限公司(现为非合并子公司)。在越南海防成立IKO东晟(越南)有限公司(现为合并子公司)。
2007:直线导轨超级 X LRXD10。SL荣获日刊工业新闻社颁发的第四届产品创新零件奖的分组奖项—“机械零件奖”。
在岐阜厂区成立开发实验室。制定公司章程。
2008:取得岐阜县土岐新厂用地权。2010:日本东晟株式会社吸收合并日本东晟销售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笠神制作所以及株式会社武芸川制作所3家子公司。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传统机械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
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在动力方面,这一时期除使用前面的动力外,开始利用水力为机械的原动力,出现了一些水力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在不少机械上出现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等复杂的传动机构。水排、水碓、指南车以及浑天仪、地动仪等机械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发展很快,出现了三脚楼这样的重要播种机械。还发明了高效粮食加工机械—风扇车。
磨、碓等谷物加工机械都已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了齿轮传动的连磨和用水力推动的槽碓和水碓。
西汉时期已有犁壁出现,到东汉时期犁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在纺织机械方面出现了手摇纺车、布机和提花机等重要机械。
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已比较发达,橹、舵、帆等部件逐渐完善了起来,并且能够制造大型的楼船和战船。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机械已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对机械的操作开始由直接操作向间接操作转变。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
水排、水碓和马排等机械具备了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都已具有原动机、传动机。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
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
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
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
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郑和所乘宝船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
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
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
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8年5月 成立常州市武进南方轴承有限公司
1999年9月 被中国国际贸促会评为向欧盟市场堆荐产品
2000年2月 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立50000平方米新厂区
2001年6月 新工厂落成乔迁
2002年7月 通过德国莱茵公司QS9000/VDA6.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2年7月 公司产品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
2003年4月 汽车转向装置轴承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2003年9月 公司通过VALEO1000审核,被评定为A级供应商
2003年12月 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2004年5月 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评定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4年5月 汽车启动轴承被国家科技局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
2004年7月 汽车转向装置轴承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06年3月 武进高新区南区征地新建60000多平方米新厂区
2006年6月 通过ISO/TS16949:2002体系认证
2007年11月 公司推进生产精益六西格玛
2008年5月 通过ISO14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
2008年7月 工厂全面推进5S管理
2008年8月 离合器工厂第一条自建流水线正常运行
2008年11月 ERP系统正式启动
2010年1月 年终表彰先进大会
2010年2月 公司整体搬入武进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搬迁完毕。
2010年3月 制定新员工入司标准,改善员工待遇。组织员工在植树节植树。
2010年4月 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进行捐款,并举行全员默哀活动。
2010年5月 公司外贸业务逐步增长,制定外宾来访升旗制度。
2010年6月 汇聚公司为我公司培训“打造高绩效执行型团队”,增强企业凝聚力。
2010年7月 公司实行大早会制度,全体员工排列队形方阵,并在早会环节中增加“抓钱舞”等形式。
2010年8月 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武进高新区第三届篮球联谊赛暨“溪湖小镇杯”篮球邀请赛。
公司全体员工第一时间为甘肃”舟曲“灾区举行捐款,捐款额达人民币36918元。
2010年9月 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调整作息时间,举行全体员工“游世博”活动。
开展质量月活动,并设立丰厚奖品。
2010年10月 设立董事长信箱,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共商企业发展大计。
2010年11月 公司逐步完善大早会制度,汇聚公司专业培训导师现场指导。
2010年11月 轴承分厂、离合器分厂分别超产完成计划目标,轴承分厂产量达到630万套。
2010年11月 与时俱进,公司高层领导为全体员工宣贯新版“南方企业文化”。
2010年12月 载歌载舞,公司组织员工圣诞晚会,全体员工共庆圣诞。
2010年12月 公司举行企业文化背诵比赛,各部门/工厂“背诵方阵”你竞我敢,积极争先。
2011年1月 庆元旦,公司全面开展5S工作。
2011年2月 回顾2010,展望2011,公司召开2010年度营销大会及年度表彰大会。
世界上最大的轴承
中国三峡水电站的电机轴承。
三峡水轮发电机采用了巴氏合金瓦今后还可能采用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巴氏合金瓦推力承轴采取小支柱双层瓦的结构形式,由于小支柱将推力瓦和托瓦分开了,使推力瓦的不均匀温度分布对托瓦影响极小,不会引起较大的热变形。
弹性金属瓦具有运行可靠性高,安装维护简单、运行性能优良和省去高压油顶起系统等优点外,其复合层的隔热作用也使托瓦热变形很小,克服了普通双层巴氏瓦轴承瓦面变形不易调整的问题。关键词:水轮发电机; 推力轴承; 巴氏合金瓦; 弹性金属塑料瓦; 三峡工程 中图分类号:TK730.322 文献标识码:A 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中,推力轴承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水轮发电机组的可靠运行。
1990年代,哈电机公司和ALSTOM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三峡6000 t级弹性金属塑料瓦和巴氏合金瓦在3000 t推力轴承试验台上进行真机全尺寸模拟实验,对基本性能取得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对实验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也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补充试验,这些工作为巨型推力轴承的试验研究积累了经验,为确保三峡推力轴承可靠和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哈电机公司和ALSTOM公司的主要工作:1)设计制造并投入运行推力负荷大于40 MN的巴氏合金瓦推力轴承,哈电公司还有推力负荷达35?2MN的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2)试验6000 t级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和6000 t级巴氏合金瓦的推力轴承。1 三峡推力轴承1970年代,ALSTOM公司为研制巴西依泰普电站发电机,针对该机组推力轴承设计负荷高达4700 t,开发了图1所示的小支柱双层瓦推力轴承,并申请了专利。
这种轴承有推力瓦(薄瓦)和托瓦(厚瓦)两层,之间布置了一系列直径不等的小支柱,在托瓦底部有一小托盘,轴承瓦通过托盘支撑在一个长支柱上面,长支柱可以通过螺纹调整高程。当瓦面为一刚性平面时,油膜压力比较平缓,峰值压力与平均压力之比Pmax/Pm一般在2?5附近,见图2。
实际瓦面在油膜压力和油膜温度联合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瓦面的变形会影响油膜厚度分布,瓦面变形越大,油膜中的峰值压力与平均比压之比越大,而最小油膜厚度会变小。对于重载大型推力轴承,瓦面和镜板面的综合变形可能会超过最小油膜厚度量级,轴承就可能发生磨损和烧瓦。
小支柱双层瓦推力轴承控制瓦面变形的原理:由于小支柱将推力瓦和托瓦分开了,循环油可以在托瓦和推力瓦之间自由流动,推力瓦中的不均匀温度分布对托瓦的影响极小,托瓦温度沿轴向、径向和周向基本上是均匀的,托瓦的热变形很小,托瓦在支柱压力作用下,主要产生弹性变形。推力瓦由于厚度很小,通过调整小支柱的直径,可以使瓦面在油膜压力和温度联合作用下的热弹变形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推力瓦的变形主要由支柱在载荷作用下的压缩变形所决定。由于温度梯度引起的变形相对压力变形小很多,温度对支柱变形影响也很小,支柱的直径和长度是根据计算的压力分布并且考虑轴瓦变形,以使在载荷作用下瓦面平行下移来确定的。
三峡推力轴承就采用这种结构。1999年在哈电公司完成的三峡推力轴承试验,实测推力瓦面温度35~71℃,托瓦面温度32~34℃,托瓦温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托瓦温度均匀,瓦的热变形的影响降低,瓦面沿径向微凹,而镜板面沿径向是微凸的,这两面相对应,瓦面微凹使镜板面微凸对轴承性能的影响相对降低,这就是所谓进一步优化小支柱的弹性,还可抵消镜板的大部分变形。小支柱双层瓦推力轴承与国内普遍采用的双层巴氏合金瓦推力轴承是有区别的。
国内双层推力轴承是将推力瓦和托瓦直接叠放在一起,尽管在托瓦表面有周向油沟,但推力瓦中的不均匀温度分布对托瓦中的温度分布仍会产生较大影响,托瓦较厚,这种温度不均匀会引起较大的热变形,从而影响瓦面的变形。因此,国内双层巴氏合金瓦推力轴承瓦面变形不易调整。
2 三峡塑料瓦推力轴承1980年代后期,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已经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和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并先后应用在岩滩水电站(推力负荷2 750 t),白山水电站推力负荷1 800 t),五强溪水电站(推力负荷2 700 t)和天生桥水电站(推力负荷1 240 t)等。对于大型推力轴承,采用了弹性油箱或弹性梁双托盘等支承系统。
在设计技术上,有推力轴承热弹流润滑性能分析程序,能够准确地计入推力轴承和镜板推力头的热弹变形。有3 000 t推力轴承试验台。
1997年,研制成功三峡6000 t级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并完成了全尺寸模拟试验,试验非常成功,并取得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实测推力瓦面温度32~73℃,推力瓦体温度32~46℃。
最高瓦面温度与推力瓦体温度相差27 K。复合层的隔热作用使得托瓦温度均匀,即托瓦的热变形很小,克服了普通双层巴氏合金瓦推力轴承瓦面变形不易调整的问题。
2.1 弹性金属塑料瓦的优点 与巴氏合金瓦相比,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的优点如下:1)弹性金属塑料瓦在大负荷条件下比相同工况的巴氏合金瓦油膜厚度大。2)弹性金属塑料瓦省去了高压油顶起系统。
3)许用单位压力大,损耗相对小。4)弹性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