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快人心出处 西汉一县令笑怼小人,名留史册,大快人心
西汉一县令笑怼小人,名留史册,大快人心 这一次我们看看西汉时期的卓县令怎样怼小人。 小人的特质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表面谄媚,心思却常阴郁反转。这种人防不胜防,最令人讨厌。 卓茂在西汉哀帝、平帝
西汉一县令笑怼小人,名留史册,大快人心

这一次我们看看西汉时期的卓县令怎样怼小人。 小人的特质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表面谄媚,心思却常阴郁反转。这种人防不胜防,最令人讨厌。 卓茂在西汉哀帝、平帝时期担任密县县令,推行仁政教化百姓。卓茂这个人性情恬淡,据说他从没有和人争执过,说话也是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当地的老百姓在卓茂的教化下,大都知礼仪,懂仁爱,也都很敬爱卓茂。 卓茂平常温文尔雅,谦恭爱人,但并不表明他不会表达喜好和厌恶的态度。 这一次,就有个人尝到了卓茂怼人的滋味。 一天,密县有个人状告卓茂手下的一个亭长,说这亭长接受了他送的米和肉。秦汉时期的亭长是个小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我们知道,刘邦曾经就是做了个亭长的小官,他应该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亭长了。) 卓茂就问这个告状的人:「 ”这米和肉是亭长跟你要的吗,还是你有事情托他而送给他,还是平时他对你有恩情,你报答他送给他的?” 你们看,卓茂先分析了这件事的原因。而不是听见下属出问题而立即跳起来。 那人说:「 ”是我自己送他的。” 卓茂就再问:「 ”你自己送他,现在却又告他,你是怎么想的?” 那人说:「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让老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也不向老白姓伸手要东西。我现在惧怕官吏,所以送东西给他。而他居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 卓茂了解了情况,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告状人的人性出现了偏差。 卓茂看了看那人,笑着说:「 ”你是个坏百姓啊!人之所以有秩序的生活而不同于野兽,就在于人有仁爱礼仪,懂得互相尊重。而你偏偏不在乎,难道你能脱离人间生活不成?官吏当然不可以凭权力索取东西,但这个亭长一向是个好官吏,即便送他点物品,也是符合人们交往礼节的。” 那个告状的人说:「 ”如果这样,那么为什么法律要禁止呢?” 卓茂回答:「 ”法律设立人们行为规范,礼节顺应人之常情,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你哪里出了问题!” 告状的人悻悻而归。 任何人都知道,官吏不能接受老百姓的东西,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都应该主动避嫌。 卓茂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卓茂认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品行发生问题,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 让卓茂反感的那个小人,因惧怕官吏而去谄媚送礼,作为一个小百姓,为求自保,还情有可衷。但是背地里再去告状,却存了害人之心,其心可诛。 所以卓茂首先就要直接怼死这种小人。条例法规的确规范人的行为,但最终目的是教化人的品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揭穿小人的心态,让他曝光于众。 卓茂就是这样通过对辖区百姓德行的教化,以至于辖区路不拾遗。后来卓茂升迁,老百姓流着眼泪一路送行。 之后王莽篡权,德行悖于天下。卓茂借说自己生病,辞官回到他宛城家乡。 等到刘秀做了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找卓茂的下落。那时卓茂已经七十多岁,被刘秀任命当太傅,封为褒德候。 现在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打小报告的,告小状的,当面谄谀背面诬陷揭发的,是不是都得到了鼓励? 大家是不是都像卓茂那样,小人来一次,就怼回去一次?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