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叫数字化 历史报纸数字化
历史报纸数字化
一、第一份数字化报纸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
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资创办。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
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1983年,上海书店将《申报》影印出版。 上海图书馆为全国《申报》收藏最全的单位,藏有全套原版《申报》。
二、什么是报业数字化
一、报业数字化的概念:
“报业数字化”的概念中,数字化的目的是为纸介质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和广告等传统业务服务的,即报纸还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形成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产品。它遵循的还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这样一个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架构。
报业数字化的模式依然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
二、报业数字化的弊端:
我国的报网融合程度一直很低,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传统报业在建设自身网站时,只是把它作为报纸的一个复制品,单纯地将印刷品的内容转换为计算机文字,网站对于报纸来说只是一个隶属的关系,而没有真正独立开来。这是“报业数字化”,不是“数字化报业”。真正的“数字化报业”应该是和《华尔街日报》一样,传统的印刷媒体和网站是一种融合的关系,网站有自身独立的经营方式和传播内容。就我国目前实践而言,在新闻制作过程中,文字、图片有了,音频、视频也陆续多了起来,多年来的实践的确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字报道拓展为多媒体的形式传播。但是,真正做到媒介融合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