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台北板南线 台北捷运详细资料大全
台北捷运详细资料大全 台北捷运(Tai ei Metro),全称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Tai ei Ra id Tra it Sy tem),简称北捷,是服务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新北市的城市轨道交通
台北捷运详细资料大全
台北捷运(Taipei Metro),全称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Taipei Rapid Transit System),简称北捷,是服务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新北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际捷运联盟(CoMET)的成员之一。其第一条线路于1996年3月28日开通试运营,也是台湾省第一座投入运营,规模最大的捷运系统。
截至2018年9月,台北捷运运营线路共有7条(5主线2支线),即1号文湖线、2号淡水信义线、3号松山新店线、4号中和新芦线、5号板南线、新北投支线、小碧潭支线。里程总长为121.3km,共设车站109座(包含6个主要换乘站)。

截至2018年9月台北捷运,其最高日客运量为2016年1月1日的302.83万人次。
基本介绍
中文名:台北捷运外文名:Taipei Metro开通日期:1996年3月28日轨道类型:捷运系统、轻轨系统所属地区: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新北市运营线路:7条(5主线2支线)(截至2018年)运营里程:121.3km(截至2018年9月)车站数量:109座(截至2018年)日最高客运量:302.83万(2016年1月1日)报站语言:国语、闽南语、客家语、英语、日语(部分站点) 车票价格:NT$20元起步,按里程计价,最高NT$65元管理规章:《台北市大众捷运系统旅客运送规则》运营机构:台北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缘起,初期路网,双十路网,二期路网,三期路网,运营情况,运营线路,运营时间,行车模式,设备设施,系统概况,车站设备,广播报站,乘坐导引,导引标识,票务指南,换乘站点,文化特色,建设规划,在建线路,规划建设,远期规划,价值意义,历史沿革
缘起
1968年6月28日,台湾”交通部“部长孙运璇曾在记者会中表示,研究在台北都会区兴建大众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但当时因所需经费庞大,需求并非十分迫切而未付诸实行。 1977年2月,交通部运输计画委员会(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前身)研拟《台北地区大众捷运系统初步规划》报告,规划U1、U2、U3、S1、S2五条路线,简略形塑路网轮廓,为台北最早的捷运规划。 1981年9月,运委会聘请“英国大众捷运顾问工程司”(BMTC)与中华顾问工程司组成计画小组,就初步规划报告深入研究。初期路网
1985年3月1日,经建会与三间美国顾问公司组成的“台北捷运顾问工程司”(TTC)签约,进行台北都会区捷运系统综合研究。除了根据BMTC的路网修正外,亦将台北市的中运量台北捷运1号线纳入路网。 1986年,此方案即第一版的台北捷运初期路网,把台北捷运淡水线和台北捷运新店线画成连在一起的台北捷运红线,同时间也列入现今的台北捷运中和线、板桥到松山的台北捷运蓝线(未与台铁共轨而是走现今路线转松山路到松山车站)、台北捷运木栅线(不是走现今的万芳路而是走木栅路)。 1986年6月27日,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筹备处成立。 1987年2月23日,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简称台北市捷运局)正式成立。负责准备进行捷运兴建工作,修正路线。 1988年,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成立,建议把台北捷运蓝线延到南港、台北捷运木栅线改成现今的走法、将台北捷运淡水线与台北捷运新店线分开、增加维修轨(现今的台北捷运小南门线),就成了第二版“初期路网”,走回原本BMTC的规划方式。 1988年2月23日,成立台北市捷运局的北区、东区工程处,负责实际的兴建工作。 1989年7月15日,成立台北市捷运局的南区工程处,负责实际的兴建工作。 1990年,加入台北捷运内湖线及台北捷运土城线,初期路网到此正式计画完。双十路网
1996年3月28日,开通台北捷运木栅线(于2009年10月8日改名为台北捷运文山线),台湾第一条捷运路线。将3月28日定为台北捷运的周年纪念日。 1997年3月28日,台北捷运淡水线淡水站-中山站及台北捷运新北投支线通车。 1997年12月25日,台北捷运淡水线通车至台北车站。由于东西向的南港线较晚完工通车,台北捷运木栅线(台北捷运文山线)与台北捷运淡水线两条南北向的路线两两独立,无法透过捷运转乘,采用公车接驳。 1997年12月26日,辟驶捷运免费接驳公车,由台北市公共汽车管理处营运,行驶台北车站与忠孝复兴站之间。 1998年5月5日,因限于经费等问题,台北捷运蓝线市政府站-龙山寺站通车之前停驶。 1998年12月24日,台北捷运淡水线台北车站-中正纪念堂段、台北捷运新店线中正纪念堂-古亭段及台北捷运中和线完工通车,台北捷运中和线暂与台北捷运新店线和淡水线直通营运。 1999年11月11日,台北捷运新店线南段通车,此时“淡水-南势角”行驶模式变更为“淡水-新店”及“北投-南势角”。 1999年12月24日,台北捷运板南线(市政府站至龙山寺站)通车,捷运免费接驳公车结束,与其他已经通车的路线共同构成状似“卄”字的路网,即为“双十路网”。台北车站、忠孝复兴站成为最重要的换乘站。 2000年8月31日,台北捷运板南线部分延伸区间(龙山寺站至新埔站)、台北捷运小南门线通车。 2000年12月30日,台北捷运南港线全线(市政府站至昆阳站)通车。二期路网
2002年5月,台北捷运内湖线开始动工。 2009年7月4日,台北捷运内湖线全线通车,营运长度增加14.7千米,营运总长度为90.5千米。台北捷运内湖线成为台北捷运第一条通过机场的捷运线,也使内湖科学园区、南港软体园区以及南港展览馆与松山机场能彼此紧密连结。 2009年10月8日,台北捷运内湖线与台北捷运木栅线正式合并更名为台北捷运文山内湖线(简称台北捷运文湖线),路线颜色标示则仍为棕色 。 2010年11月3日,台北捷运芦洲线与台北捷运新庄线台北市段(大桥头-忠孝新生)正式通车,成为第一条跨越淡水河的捷运线。两线相加共11站、总长12.5千米,路线总长度增加至105.4千米,台北捷运新庄线采用分段通车。台北捷运芦洲线正式通车代表台北捷运正式从一般轨道运输标竿联盟(简称Nova)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捷运联盟(Community of Metros,简称CoMET),此两联盟以每年5亿人次运量作为分界线,与北京、香港、东京、上海、柏林、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国内、国际城市的捷运系统相近。 2011年2月27日,台北捷运南港线东延段南港展览馆站正式通车启用。 2011年9月,同时台北捷运公司宣布正式从Nova会员晋升为CoMET成员。 2012年1月5日,台北捷运新庄线辅大至大桥头段正式通车营运,成为第二条跨越淡水河的捷运线,而台北捷运芦洲线的称谓亦改变台北捷运为新芦线。 2012年9月30日,东门站通车,新庄线忠孝新生至古亭段正式营运,同时中和线接上新芦线,新芦线的名称再次改变为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台北捷运中和线和台北捷运淡水线不再直通,原“北投-南势角”路段取消,加开“北投-台电大楼”区间车。从此以后,台北捷运中和线班距就提升为三分钟。 2013年3月,中正纪念堂站开始为容纳台北捷运万大树林线车站而启动改建工程,并随着2013年底台北捷运万大树林线第一期土建工程正式动工,标示著台北捷运三期路网正式开始付诸实现。 2013年6月29日,台北捷运新庄线铺大-回龙段通车,回龙站易名为回龙/乐生站。 2013年11月24日,台北捷运信义线中正纪念堂-象山段通车,台北捷运红线运行区间为“北投-象山”,“淡水-新店”,台北捷运小南门线延伸线为台电大楼。 2014年11月15日,台北捷运松山线松山-西门段通车,台北捷运小南门线与台北捷运新店线合并为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3号线),运行区间为“松山-台电大楼”,“松山-新店”,台北捷运信义线与台北捷运淡水线合并为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2号线),运行区间为“北投-大安”,“淡水-象山”,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改名为4号线,台北捷运板南线改为5号线,台北捷运文湖线改为1号线。 2015年7月6日,台北捷运板南线永宁-顶埔段通车。三期路网
2017年3月2日,桃园机场捷运(台北车站-环北)正式通车。 2018年12月23日,淡海轻轨绿山线(又名淡海轻轨第一阶段)通车。 预计2019年6月,台北捷运环状线第一阶段通车。 预计2020年12月,万大线第一阶段以及莒光支线通车。 预计2022年,淡水信义线向东延伸至中坡。 预计2023年,三莺线正式通车。运营情况
运营线路
台北捷运系统依路线建造的型式,可分为高架、地下、平面三种路段。营运系统则分为高运量钢轨与中运量胶轮两种系统。 主要路线依颜色可分为棕(台北捷运文湖线)、红(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绿(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黄(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蓝(台北捷运板南线)、粉红(台北捷运新北投支线)、黄绿(台北捷运小碧潭支线)5条主线路2条支线。 线路名称 起止站 标识色 里程(km) 车站
(座) 编组
(节) 首线开通时间 台北捷运文湖线 动物园⇌南港展览馆 棕色 25.7 24 4 1996年03月28日 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 淡水⇌象山 红色 29.9 27 ----- 1997年03月28日 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 新店⇌松山 绿色 ----- 19 ----- 1999年11月11日 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 南势角⇌回龙/芦洲 黄色 ----- 26 ----- 2010年11月03日 台北捷运板南线 南港展览馆⇌顶埔 蓝色 28.2 23 ----- 1999年12月24日 台北捷运新北投支线 北投⇌新北投 粉红色 1.2 2 3 1997年03月28日 台北捷运小碧潭支线 七张⇌小碧潭 黄绿色 1.9 2 3 2004年09月29日 ※参考资料(网站摘自台北捷运公司信息)台北捷运线路图台北捷运线路图台北捷运单程票
运营时间
线路名称起讫站点首班车末班车 台北捷运文湖线 动物园站 06:00 00:00 南港展览馆站 06:00 00:00 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 象山站 06:00 00:00 淡水站 06:00 00:00 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 松山站 06:00 00:00 新店站 06:00 00:00 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 南势角站(往芦洲站方向) 06:04 00:00 南势角站(往回龙方站向) 06:00 00:00 芦洲站 06:00 00:00 回龙站 06:00 00:00 台北捷运板南线 南港展览馆站 06:00 00:00 顶埔站 06:00 00:00 台北捷运新北投支线 新北投站 06:00 00:10 北投站 06:05 00:02 台北捷运小碧潭支线 小碧潭站 06:03 25:57 七张站 06:11 00:09 ※参考资料(网站摘自台北捷运公司信息)行车模式
高运量系统台北捷运尖峰时段以区间车模式运营,使用两节车厢为一组,三组共六节的列车营运中。在尖峰时刻会加开加班车以纾解人潮。中运量系统台北捷运使用两节车厢为一组,两组共四节的列车营运中(车站月台预留容纳三组共六节车厢的空间)。在尖峰时刻会加开加班车以纾解人潮。夜间行驶模式台北捷运的高架路段,深夜时段23:00后,放慢行车速度,但仍维持12~15分钟班距,以降低行车噪音污染。设备设施
系统概况
概况 截至2018年9月,台北捷运全线(1号文湖线、2号淡水信义线、3号松山新店线、4号中和新芦线、5号板南线、新北投支线、小碧潭支线)包括支线共7条线路。 台北车站为现行路网中最重要的换乘站之一台北捷运列车皆为动力分散式的电联车,以第三轨供电(1,500或750伏特直流电)方式推进,并搭载自动列车运转装置(ATO)。 中运量系统部份列车使用胶轮,行驶于中运量胶轮系统专用轨道。VAL256电联车、机电、号志系统由法国马特拉(交通运输部门已经被西门子购并)设计及制造。然而1997年马特拉与捷运局发生契约纠纷后,已经将技术人员全数撤离,不再提供维修服务;前其交通运输部门已经被西门子并购,维修服务即由西门子提供。列车编制为两辆一对,两对共四辆为一列,非固定编组,运量需求增为三对。采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不配置驾驶员。内湖线使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电联车及机电、号志系统,并对木栅线原有系统进行更新。高运量系统部份列车使用钢轮,行驶于标准轨距的钢轨轨道上。台北捷运的高运量列车有四种型式:301型、371型由日本川崎重工制造(301型名义上的制造商为川崎重工在美国的子公司—美国铁路联合机车集团(URC),但列车内的制造商铭板为川崎重工与URC并列);321型与341型由德国西门子制造,这些型式的列车都可以在所有已经通车的高运量路线上行驶。列车说明列车编制为三辆一组,两组共六辆为一列;新北投支线、小碧潭支线的列车是单组三辆一列。两支线在营运初期均是使用六节车厢编组列车运行,新北投支线由于运量及噪音问题后来即改为三辆;小碧潭支线由于月台长度不足仅使用其中三节车厢载客,直到采购三辆列车至足够使用。虽然使用ATO,但仍旧配置有驾驶员(通常为一名,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安排了较短的调头时间,或是需要在交叉横渡线调头,而附近又没有车班可以派遣调头驾驶员,为节省调头时间,就会配置两名驾驶员,以便立即开车而不需等待驾驶换边)。车站设备
高架式、地面式车站主要以中式建筑为主(如淡水线车站)或以现代建筑为主(如木栅线车站)。较有特色的车站,包括以龙舟作为设计主题的剑潭站,站体结构主要以细长支架组建而成,具有高度透明性的北投站,还有以公共艺术“幸福知道”作为设计主题的小碧潭站。广播报站
捷运系统内的广播根据各语言平等的法令,台北捷运车站与列车内的广播从原本仅播放国语、英语(木栅线时期),演变为现今依序播放国语、闽南语、客家话与英语的情形。甚至考虑于部份车站增加原住民语广播,不过尚未付诸实行。列车离站警示音列车准备离站时,车门关闭前会透过月台广播系统发出警示音。由于过去曾有意见认为:原本的警示音听起来太过尖锐,因此于中和线各站(古亭站除外)试办以柔和的音乐声作为警示音的方案。由于两种警示音各有利弊,尽管其余路线各站仍沿用原本的警示音,中和线各站的音乐声警示音依旧保持不变,形成两种警示音各自存在的现象。开门提示音由于371型列车由气动门改为电动门,开启时完全静音,对视障旅客可能为一困扰,因此厂商在该型列车中加装了开门提示音功能,以兹识别。开门方向语音广播为贴心服务视障乘客,提供车门开启方向指引,台北捷运公司增加高运量电联车“开门方向语音广播”服务。已完成淡水、新店、中和线大部份电联车广播语音系统更新,其余路线电联车播音系统亦将陆续更新,于99年全部完成。站点广播2018年5月,依台北捷运规划,第一阶段日语广播的的站点分别为台北车站、士林站、东门站、台北101/世贸站、淡水站、西门站、龙山寺站、剑潭站、中正纪念堂站、北投站、新北投站。乘坐导引
导引标识
台北捷运的导向柱在捷运车站的出入口处均设定有导向柱,导向柱上方为台北捷运的标识,下方为车站名称。票务指南
车票价格台北捷运按照乘坐里程计算票价单程票(币式)票价依各站距离远近由NT$20元~NT$65元不等。旅游票购票流程与购票渠道 1.捷运站内设有投币式自动售票机,提供售票服务(各站皆备有换币机)。另外也可在站内的服务柜台购票。 2.乘车时,由闸门感应票卡进入车站,车站内为了提供舒适安全的搭乘环境,全区禁止吸菸,于禁食区内并禁止饮食及嚼食口香糖等。 3.离站时,一日票及悠游卡采感应出站、系统会自动扣款,单程票(币式)则须投入回收孔内回收。 车票类型及优惠政策单程票:普通票适用大人、年满6岁的儿童,全价不享有优惠。敬老爱心优惠票,中国台湾省籍年满65岁之长者,持有身心障碍者手册(证明)的身心障碍者及其必要陪伴者(限1人),年满55岁的台北市籍原住民,享有全票的4折票价。旅游票(台北捷运车票):可分为零售版1日票、团购版1日票,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票卡限启用当日有效,经(车站验票闸门自动感应启用后至当天营运结束)为止,可不限次数、里程重复搭乘台北捷运,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定期票台北捷运logo24小时票、48小时票、72小时票,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经车站验票闸门自动感应启用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不限次数、里程重复搭乘台北捷运,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旅游票(北北基好玩卡):交通畅游版一日券,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经(捷运车站验票闸门或公交验票机自动感应启用后至当天营运结束)为止,可不限次数搭乘,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 交通畅游版二日券、交通畅游版三日券、交通畅游版五日券,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经车站验票闸门或公交验票机自动感应启用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不限次数搭乘,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 交通畅游版猫空索道一日券,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票卡限启用当日有效,经(车站验票闸门、公交验票机或猫空索道闸门自动感应启用后至当天营运结束)为止,可不限次数搭乘,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 无限畅游版一日券、无限畅游版二日券、无限畅游版三日券,可自由选择启用日期,经车站验票闸门或公交验票机自动感应启用后(在规定时间内),可不限次数搭乘,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 经典景点版(可充值),景点门票使用效期14天,使用期限为第1次于景点使用当日起算14天内需使用完毕。悠游卡功能的充值后可永久使用,可使用之公交工具与现行悠游卡相同。 定期票:可分为悠游卡、普通卡、联名卡、Debit卡、学生卡,定期票购买设定后须于30日内启用。将票卡感应捷运车站验票闸门或公交验票机上即可自动启用至第30日之营运时间结束截止。于票卡有效期间内可不限次数搭乘台北捷运、台北市联营公交及新北市市区公交(仅限段次计费路线,不含里程收费公交),并可享台北市境YouBike借车前30分钟免费优惠(须先注册),每次搭乘限一人使用。启用后于有效期间内可申请办理退票,由持卡人至台北捷运车站询问处办理,逾期不予受理。定期票退票金额将以定期票票价扣除经过日数之单日扣减基准金额(第一日为NT$180元、第二日起每日NT$130元)及退票手续费NT$20元后,退还余额至悠游卡电子钱包。经过日数系指定期票启用当日起算至退票当日止之日数,如不敷扣除者将不予退费。电子票证(IC卡可储值): 1.普通卡(含联名卡、Debit卡)、学生卡及优待卡搭乘捷运每趟车资可享单程票价之8折优惠。2.社福卡(包含敬老卡、爱心卡及爱心陪伴卡)搭乘捷运每趟车资可享单程票价之4折优惠。备注:爱心陪伴卡单独使用时,同普通卡票价;若紧接在原爱心卡使用时,同爱心卡享优惠票价。3.持台北市发行之国小「数位学生证」或「儿童优惠卡」,可享单程票6折优惠。持「新北儿童卡」可享单程票4折优惠。 1.捷运及公交:普通卡(含联名卡、Debit卡)、学生卡及优待卡(社福卡)在1小时内捷运与公交双向转乘,依各票种每趟可享转乘优惠NT$8元、NT$6元及NT$4元。备注:爱心陪伴卡单独使用时,转乘优惠规则及额度同普通卡;若紧接在原爱心卡使用时,可享转乘优惠4元。2.YouBike:持悠游卡在双北市搭乘捷运或公交,于扣款后一小时(转乘优惠容许时间)内,在台北市内借出YouBike(双北还车)可享优惠NT$5元。 携带脚踏车单程票:NT$80元具体信息可咨询,台北捷运各车站询问处。团体票:10人(含)以上,每人以单程票打8折优惠;40人(含)以上,每人以单程票打7折优惠。套票:高铁联票(视高铁搭乘区间不同而定),可乘坐台北捷运、高铁、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高铁标准车厢对号座来回车票1组+台北捷运双巴套票1组(台北捷运48小时票+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单日兑换券)。换乘站点
车站名称线路A线路B线路C换乘形式 台北车站 淡水信义线 板南线 桃园捷运机场线 通道换乘 北投站 淡水信义线 新北投支线 ------- / 民权西路站 淡水信义线 中和新芦线 ------- / 中山站 淡水信义线 松山新店线 ------- / 中正纪念堂站 淡水信义线 松山新店线 ------- / 东门站 淡水信义线 中和新芦线 ------- / 大安站 淡水信义线 文湖线 ------- / 南港展览馆站 板南线 文湖线 ------- / 孝忠复兴站 板南线 文湖线 ------- / 孝忠新生站 板南线 中和新芦线 ------- / 西门站 板南线 松山新店线 ------- / 南京复兴站 文湖线 松山新店线 ------- / 松江南京站 松山新店线 中和新芦线 ------- / 古亭站 松山新店线 中和新芦线 ------- / 七张站 松山新店线 小碧潭支线 ------- / 北门站 松山新店线 桃园捷运机场线 ------- 通道换乘 三重站 中和新芦线 桃园捷运机场线 ------- 通道换乘 ※参考资料(网站摘自台北捷运公司信息)文化特色
台北捷运标志,也是台北市捷运局局徽。台北捷运的企业识别标志为其变体。建设规划
在建线路
线路名称起讫站点里程(km)新建站(座)轨道类型开工时间预计开通 台北捷运万大线 植物园站⇌龙回站 ---- 17 --------- 2012年底 --------- 台北捷运环状线 剑南路站⇌政大站 ---- 25 --------- 2009年 --------- ※参考资料(网站摘自台北捷运公司信息)规划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台北捷运规划中的线路为:淡海线绿山线(有轨电车)、淡海线蓝海线(有轨电车)、社子线东西线、社子线南北线、南北线、深坑线,预定采用捷运系统(台北捷运中运量系统)或独立路权的轻轨系统(有轨电车)。 线路名称站点设定里程(km)站数(座)建设
进度 台北捷运淡海线绿山线 红树林、竿蓁林、仑尾、淡江大学、三块厝、外寮、淡水区公所、崁顶、大庄埔、二龟仑、羊稠子 ----- 11 规划中 台北捷运淡海线蓝海线 淡水、重建街、淡水老街、红毛城、沪尾炮台、油车口、渔人码头、沙仑、港子坪 ----- 9 规划中 台北捷运社子线东西线 顶福洲、溪砂尾、富安、临江园、溪洲底、洲美、软桥、芝山、兰雅、天母棒球场、天母 ----- 11 规划中 台北捷运社子线南北线 大桥头、大龙峒、葫芦堵、社子、科教馆、洲美、五分港、八仙、土地公埔 ----- 9 规划中 台北捷运南北线 秀朗桥、秀朗、福和、公馆、龙安陂、六张犁、三张犁、国父纪念馆、顶东势、西松、旧里族、下湾子、瑞光路、洲子、下塔悠
、剑南路 ----- 16 规划中 台北捷运深坑线 动物园、阿柔洋、平埔桥、升高坑、乌月、石碇服务区 ----- 6 规划中
远期规划
远期路网:新北市计画中的五股泰山线、深坑线、淡海轻轨蓝海线延伸八里等计画。 新增区域为原有的14个区加上深坑区、石碇区、泰山区、八里区(加上既有桃园机场捷运服务范围,纳入林口区后新北市29区将有19区有捷运路线行经。)价值意义
台北捷运其兴建及营运目的是为纾解台北交通长期以来的拥塞问题,并藉以改善都市动线与机能。 很赞哦!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