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虚心纳谏的事例 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事例

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事例
1、伍子胥自尽身死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
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
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
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
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
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
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
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
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
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力已出现衰象。
这时候,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
偏偏新登基的周厉王又奢侈荒淫,走上桀、纣的路子,使周王室的财政很快出现了危机。
周厉王为了决定增加赋税,维持过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
要该收的税都收了,怎样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什么名目来征税呢?他想不出来,该收的税都收了。
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
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
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
很多大臣也纷纷向厉王避忠言。
老百姓们对周厉王充满了怨恨情绪,都纷纷咒骂他。
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告周厉王说:“王上,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专利’法再不废除,难得不发生动乱!”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
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专利”,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
从此,人们虽然牢骚满腹只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
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成语道路以目由此而来。
整个镐京,顿时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对召公虎说:“你看,还有谁在说什么吗?”
召公虎听了,对厉王说:“百姓们的嘴虽被勉强堵住,但使他们的抱怨变成怨气了。
正如把水堵住,一旦决口,伤人更多;而应采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广开言路。
如今大王以严刑苛法,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险吗?”
厉王对召公的话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残酷地实行残暴的统治。
有压迫就有反抗,国人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国都里的小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聚集起来,冲向王宫,去找厉王算账。
起初厉王还想把民众镇压下去,可调来的军队中的兵士原来全是平民出身,他们见国人造反,很多人也参加进去了。
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
厉王临走前把太子姬静托付给了召虎,然后就逃奔到了今山西霍县。
3、魏徵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贞观六年(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
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
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
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
此举逾越了礼制。
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
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
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4、曹刿直谏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刚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
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
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这时,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力。
他的同乡人说:“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去参与什么!”曹刿说:“吃肉的人鄙陋不灵活,不能作长远考虑。
”于是入宫进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曹刿回答说:“一点诚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会降福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细,但必定合情合理去办。”
曹刿回答说:“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下。
打起来,请让我跟着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
曹刿说:“还不行。
”齐国人打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了。
”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
曹刿说:“还不行。
”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
”就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缘故。
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
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
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
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还恐怕有埋伏。
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逐他们。”
5、比干劝谏不成反被杀
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经盘庚迁殷后,改为父死嫡子继位制,盖因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庶出并,故没有继承权。
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
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削弱的严重。
少师比干等谏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
周反,帝辛闻讯大怒,欲带朝歌城内东夷各族俘虏伐周。
比干再固守朝歌,以待王师东归。
帝辛不纳,诛比干以慢军之罪。
帝辛伐周,商周大军对峙于牧野。
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商军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