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静安寺阿育王柱 静安寺的历史传说
静安寺的历史传说 西晋建兴元年 三一三年),吴淞江上浮起两尊佛像,背上有佛名,吴县信士把佛像迎到了重元寺。唐代改寺院名为永泰禅院,宋代始改为静安寺。寺院的原址在吴淞江 今苏州河 北岸,因江水波涛冲击,
静安寺的历史传说
西晋建兴元年(三一三年),吴淞江上浮起两尊佛像,背上有佛名,吴县信士把佛像迎到了重元寺。
唐代改寺院名为永泰禅院,宋代始改为静安寺。
寺院的原址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因江水波涛冲击,危及寺基,乃于南宋嘉定九年(一二一六年)迁至这里。
静安寺久经风雨,也不知建了多少次,毁了多少次。
比如,太平军东进时,静安寺一带战火连天,巍峨的殿宇被大炮轰成一堆颓垣残壁。
后来,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助,重修山门殿宇,又将山门外的涌泉安置井阑。
涌泉,昼夜沸腾,状似温泉,又名海眼,深可通海,有人将之题为天下第六泉,以沸井、涌泉而在天下名泉谱中占据一席之地。
“文革”时,静安难逃,庙亦不庙,变成织染厂的天下。
拨乱反正之后,大力修复,寺院获得新生。

传说
静安寺风景独秀,元代诗僧寿宁将寺院之景吟为静安八景,历代文人对此题咏很多而今已灰飞烟灭。
虾子潭只留一段趣话:宋代寺僧智俨,一次啖虾一斗。
渔公来要他付钱,智俨没钱可付,就将虾子全部吐回寺门前小潭中。
虾子居然全活了,但已无芒。
此后,潭中便产这种无芒虾,直至一九一九年沸井被填死后,虾便就此绝迹。
最后一景涌井也因为修路而被加了盖。
变迁
近百年来,静安寺周围被逐渐演变成了商业闹市,寺门多被蚕食或被迫出售,寺院规模日小,甚至山门被商店遮蔽。
一九四五年,只好另建新山门。
寺院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楼、念佛堂等。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