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卧冰求鲤原文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烧痕空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冬天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从边塞回来时的状况。至于具体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觇梭龙后的归途中;另一种说法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扈从东巡的归途上。赏析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
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很赞哦!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