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泰鼎科技 泰鼎详细资料大全
泰鼎详细资料大全 Tride t,中文也称泰鼎,成立于1987年,至今也算是美国矽谷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绘图晶片制造商。对于资历较深的玩家来说,相信对Tride t这个品牌应该不陌生,在2D图形晶片时代
泰鼎详细资料大全
Trident,中文也称泰鼎,成立于1987年,至今也算是美国矽谷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绘图晶片制造商。对于资历较深的玩家来说,相信对Trident这个品牌应该不陌生,在2D图形晶片时代的其也是一位风云人物—在90年代初期,几乎在每台的IBM兼容机上都可以看到Trident8900和9000系列显示卡的身影。

基本介绍
中文名:泰鼎外文名:Trident创立时间:1987年地点:美国矽谷 简介,公司发展过程,初试身手—Trident 9685,Trident9750和Trident9850,刀锋初现—Blade 3D,刀锋战士II—Blade XP,镜花水月—Blade XP4,结果,简介
3D时代,由于公司经营机制的调整,Trident逐渐的退出了桌面图形显示卡市场、从此将注意力集中在廉价市场、移动绘图晶片和整合型晶片组之上,在桌面图形晶片市场仅仅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因此不为大家所了解。 附注:由于最先的Trident显示晶片的名称并不是以一个系列来命名,而是按数字来命名,往往让人很难对其产品性能等级进行划分(总的来说,数字越大功能越多、性能越好。)。因此在这里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其在桌面显示晶片市场几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公司发展过程
初试身手—Trident 9685
2D时代,当时的Trident与S3公司是图形晶片市场上的主力,大部分用户都采用了他们的图形晶片。随着3D绘图时代的来临,Trident 也推出了它Trident9685。Trident 9685显示晶片支持1MB—4MB显存,除VGA兼容性好、提供DCI和Direct Draw图形加速功能外,该显示晶片的最大特点是支持电视输出功能,直接提供PAL/NTSC制式的TV输出连线埠。 它提供视频模组接口和垂直扫描逆程规格支持,能够捕获视频信号和视频逆程信号。因此Trident9685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款多媒体显示晶片。Trident9685也属于第一代3D显示卡的范畴,但由于技术及套用环境的限制,其象其它第一代3D显示晶片一样性能也并不出十分出色,只能提供非常少的效果支持,但由于价格低廉,仅仅作为入门级产品进入市场。Trident9750和Trident9850
由于Trident9685性能并不太理想,后来Trident公司又相继推出了3DImage975和3DImage985两款图形晶片。其实这应该分别属于Trident公司的第二、第三代3D图形晶片,但由于这两款晶片的特性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所以我在这里一起进行简单介绍。 3DImage975的市场定位是入门级图形显示卡市场,因此性能并不抢眼。其核心频率为125MHZ,最大支持8MB显存,支持可产生良好3D图像效果的DirectX 5.0,具备了当时流行的3D和2D功能如反射和散射、Al pha混合、多重纹理、衬底纹理、边缘抗锯齿等功能,并支持CRT/TV双显示输出。在接口方面支持AGP-1X 和66MHZ的PCI汇流排接口。 3DImage985应该可以说是3DImage975的升级版本,与3DImage975不同之处是完全支持DVD的Motion Compensation(运动补偿)硬体,并引入了对AGP2X的支持。与当时主流的3D加速晶片相比,Trident的3DImage975/985 3D图形晶片的性能可以说还是相当出色的。但由于以VooDoo系列性能太强劲了,因此3DImage975/985最终只也能在低端市场中徘徊。刀锋初现—Blade 3D
步入1998年,正当S3、3Dfx 、ATI、nVidia等几家为争夺中高端显示卡市场打得难舍难分之际,晶片巨头英特尔看到了低端显示卡市场巨大的需求,于1998年底推出了其第一款3D显示晶片—I740。自从Intel推出I740以后,I740以其较好的游戏3D加速和平民化的价格,迅速占领了3D显示卡的低端市场,成为显示卡低端市场的一大亮点。Trident 公司也看到了这一契机,于1999年发布了针对低端市场的新一代3D图形晶片—Blade 3D。 作为新一代的3D加速卡,Blade 3D采用2X AGP汇流排接口设计,符合PCI 2.1标准,支持DME(直接记忆体执行)、230MHz的RAMDAC、8M 105HMz的SGRAM 、128位3D加速引擎,可支持32位真彩色,支持微软DirectX 6.0的DXT1/DXT2压缩贴图格式和非均向过滤贴图(ATF),设有4K双路联合贴图快取,并支持4X的写块操作。 Blade 3D的贴图引擎中整合了多重解析、远景修正、半透明处理以及多达11层的MIP映射等功能。它最大可支持8M 125MHz的SDRAM/SGRAM显存、16位的Z Buffer,三角形生成速度最高可达250万/秒,像素填充率可达1.1亿/秒,其性能已接近或超过了当时流行的高档3D显示卡。 另外,此晶片还集成了MPEG-2和AC3解码技术,可支持硬体加速DVD1.0、VCD2.0播放。值得一提的是,其在配合PII400播放30FPS的DVD时,CPU占用率只有38%,大大低于Riva TNT和Voodoo Banshee,这就是硬体MPEG-2加速的优势了。另外Blade 3D还提供了完善的TV-OUT接口。 由于价格相对低廉、而且功能、性能又略优于I740,因此在低端市场Blade 3D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为此VIA将其整合入了MVP4晶片组。刀锋战士II—Blade XP
自1998推出了Blade 3D,为了避ATI、nVidia的锋芒,Trident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移动显示晶片领域,而在桌面显示晶片从此就没有什么动静,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它已经退出了桌面图形晶片领域。这样其实是Trident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以其当时的研发能力来看,想开发出同Nvidia/ATI/matorx叫板的显示晶片是根本不可能的,从专注于移动显示晶片市场倒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谁知随着时光步入2000年5月,Trident突然出招、推出了针对桌面显示晶片领域的Blade XP显示晶片。 Blade XP核心是属于Trident第一款256位的绘图处理器,采用0.18微米的制造工艺,核心时钟频率为200 MHz,每秒的像素填充率可以达到1.6G,达到了Geforce2GT的级数,350MHz RAMDAC,但最高仅能支持到32MB的SDRAM/SGRAM显存。Blade XP支持Direct X7.0,由于Direct X7.0中加入了Trident和微软共同研发的立方贴图技术,使影像的反射因不同的光源位置制造不同的贴图效果而更逼真。 此外,Blade XP还支持双倍显存汇排流架构、4倍速AGP、DVD硬体解压缩(包含MPEG2的MC及iDCT 完整解压缩功能)、HDTV播放、非交错扫描影像处等功能。DVD解压功能也是Blade XP的一个亮点,Trident在原有软体回放配合片载动态补偿技术之上加入新改进的负离余弦硬体技术,将支持在高清晰度电视上的实时回放,同时CPU占用率会比以前降低15%。除了支持普通的模拟接口显示器之外,Blade XP还可同时支持数字接口的液晶显示器。 想当初的Blade 3D仅仅支持64位,100M每秒的填充率,而Blade XP上一下升到256位和1.6G填充率/S,这个飞跃曾让众多玩家为之一振。不过Blade XP败笔之处是最高仅能支持32MB的128位SDRAM/SGRAM显存,而当时的主流图形晶片都提供对支持128MB DDR显存支持。因此SDRAM和SGRAM最多只能提供3.2G每秒的频宽,远不足以满足这样高的填充率,无法支持高解析度和大纹理。不过,Blade XP独特的优势在于低功耗和低发热量上,以Blade XP为例其耗电量只有2.8瓦,因此应该说Blade XP更适用于移动显示晶片领域。 Trident也许从ATI、Nvidia身上学到了一些经验,采用不同的时钟频率方式将Blade XP系列分为四个型号:从高到低分别是Blade XP Turbo、Blade XP、Blade T64、Blade T16,它们的差别不大,只在于显存和时钟频率不同,其中lade XP Turbo、Blade XP是采用128位显存接口,核心频率分别为200MHz、166MHz;而Blade T64、Blade T16则采用64位显存接口,核心频率分别为143MHz、125MHz,但不知为何Trident仅仅只推出Blade XP和Bladt T64两款产品。 根据Blade XP当时的市场定位,它的主要对手是GeForce 2 MX200/MX400等低端显示晶片。从性能上来说,Blade XP与当时的GeForce 2 MX200/MX40相近:虽然Blade XP晶片性能远逊于GF2 MX200,但通过高显存频宽弥补了其性能的不足(其显存频宽是GF2 MX200的两倍),但由于Blade XP的兼容性不太佳、驱动程式存在BUG,因此Blade XP系列仅仅昙花一现、就被人们谈忘了。镜花水月—Blade XP4
2002年年初,Trident再次出击、推出了新一代显示晶片—Blade XP4图形晶片。虽说此前的Blade XP并不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Blade XP4显示核心名字依旧沿用Blade的命名方式。 Blade XP4采用先进的0.13微米制程、使用128bit显存接口、核心频率为250到300MHz、最大支持256MB DDR显存。最令人惊奇的是XP4仅仅集成3000多万个电晶体(远少于NVIDIA的GeForce 4 Ti核心集成的6300万个电晶体),却可以完全支持DirectX 8.1 API规范,要知道,支持同样功能的桌面图形晶片的电晶体数目已经达到了至少5000万个以上。虽然ATI 和 NVIDIA的GPU采用的也多个渲染管线,每个渲染管线都是完全一样的。 由于受电晶体数量的限制,Trident的XP4显示晶片采用了颇具创意的多个渲染管线的设计—BrightPixel图像引擎。BrightPixel图像引擎通过其4条独立的像素处理管线(512bit)可以在每个时钟周期处理4个8纹理的像素。XP4显示晶片的第一个渲染管线与任何一个支持DX8.1的渲染管线一样。 不过其它的渲染管线和第一个渲染管线不同,它们将共享已有的渲染管线的功能。这样其余的渲染管线就可以大大减少电晶体数量,但整体性能要比完整的多渲染管线低一些。Trident采用这种共享通道功能的设计是出于降低电晶体数量的目的,这样也就降低了晶片的生产成本。 在材质处理方面,XP4最大可以支持4Kx4K的贴图,并且支持双线材质过滤、三线材质过滤和材质各向异性过滤,可以满足现在主流套用的需要;抗锯齿功能也是现代图形核心的一个基本的功能,XP4除了支持基本的FSAA之外,还特别为轮廓抗锯齿(Silhouette Anti-Aliasing)进行了最佳化。另外,XP4还采用了多种技术来降低数据量提高工作效率,其中一项就是基于前面提到的HPT之上的光栅化处理,多解析度深度缓冲(等等。 XP4同时支持CRT、DVI和TV-out输出,其中内置了420MHz RAMDAC来支持CRT,也内置了单通道TMDS,另外通过Trident TVXpress II NTSC/PAL编码晶片配合可以实现TV-out输出。在视频回放部分,XP4支持包括Microsoft DirectX VA标准,也就是XP4提供了对动态补偿和IDCT的硬体级支持,这样在进行DVD视频回放的时间,降低处理器利用率大约15%左右。XP4采用标准的AGP 4X规格,峰值频宽达到1.04GB/s。 同其它厂商的图形晶片一样,Trident根据显示卡配备的显存大小、汇流排频宽和显示晶片的时钟频率来将Blade XP4系列显示卡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T3,T2 和 T1。它们的规格分别如下: 1.Trident XP4 T3显示晶片的核心频率为300MHz,配备128MB显存。T3具备128位DDR显存频宽,将使用300—350MHz DDR显存(有效频率为600—700MHz)。因此T3晶片的显存频宽可以达到达到9.6GB/秒到11.2GB/秒。 2.XP4 T2显示晶片和T3的规格和相似,但是它的核心频率只有250MHz,显存为64MB 250MHz DDR(有效频率为500MHz)。由于显存频率降低,这款显示卡的显存频宽只有8GB/秒。 3.XP4 T1显示晶片只具备64位显存频宽,核心频率为200MHz,显存频率为400MHz,最大支持64位64MB DDR。 此外XP4有个优点,就是它支持8Mx32、4Mx32、2Mx32、16Mx16、8Mx16、4Mx16等主流结构的显存颗粒,比较利于厂商灵活设计显示卡。Trident在XP4系列产品上采用了类似NVIDIA的产品线,而且他们这一次将只生产显示晶片,显示卡都是由第三方显示卡生产商推出的。 Trident对Blade XP4的市场定位是中低端显示卡市场,就Blade XP4的技术规格是极具竞争性的,而且将显示卡晶片生产授权给显示卡生产厂商,但不知为何至今不见其产品上市。因此,对众多玩家来说,Blade XP4只是“镜花水月”,望而不可及也!结果
虽然说Trident在其Blade绘图核心中拥有一些有趣的技术,其也一直努力着进入主流桌面图形晶片领域,但都失败了,一直只能充当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最终,Trident的结局也以被收购而告终,2003年6月,矽统(SIS)的子公司Xabre Graphic(XGI)在收购了美国厂商Trident Microsystems的显示卡晶片设计部门。 很赞哦! (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