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轼《海棠》全文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0-22 15:10:27 1048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轼《海棠》全文翻译赏析)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轼《海棠》全文翻译赏析)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轼《海棠》全文翻译赏析)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濛」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