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吗 哪本书真实记载了三国历史?
哪本书真实记载了三国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扩展资料:
陈寿毕竟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
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
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
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
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
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
《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

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
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
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
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
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
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
《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
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三国志》取材精审。
裴松之《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
对孙策之死,舍弃《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所击杀。
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史实认真考订,慎重选择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相关文章
- 清朝荣禄是怎么死的 荣禄与慈禧太后是什么关系 荣禄的后人近况介绍
- 真实的慈禧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与故宫古树的传说(图)
- 真实的慈禧太后活多大 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挑媳妇?
- 武则天到慈禧多少朝代 武则天为何怕猫?慈禧太后为何忌讳羊?
- 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 揭秘:慈禧太后生日时李鸿章送了什么礼物?
- 真实的珍妃 慈禧太后为何要讲珍妃赐死?因为珍妃受宠吗?
- 真实的慈禧太后怎么死的 揭秘:慈禧太后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子同治帝挑媳妇?
- 慈禧太后有什么性格特点 慈禧太后如何过年?亲自包饺子与后宫女眷吃太平饭
- 真实的慈禧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是什么?
- 慈禧太后的男人叫什么名字 慈禧太后有男宠?到底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