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寿寝正终和寿终正寝 唐代名将郭子仪,85岁寿终正寝,死后千年墓地挖出蹊跷

火烧 2023-04-17 20:55:22 1061
唐代名将郭子仪,85岁寿终正寝,死后千年墓地挖出蹊跷 「 ”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社稷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唐代国公郭子仪,历事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主,于安史之乱力挽狂澜

唐代名将郭子仪,85岁寿终正寝,死后千年墓地挖出蹊跷  

寿寝正终和寿终正寝 唐代名将郭子仪,85岁寿终正寝,死后千年墓地挖出蹊跷
「 ”拒虏谨施三妙略,安邦唯尽一忠诚,社稷再造唯卿力,图像凌烟盖宠荣”。唐代国公郭子仪,历事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主,于安史之乱力挽狂澜匡扶长安,后逐荡边塞威震西域,创盖世之功而主上不疑,安然活到85岁,郭子仪实属古之名将中少有的智者,其一生堪称传奇。 《旧唐书·列传》记载,郭子仪出身世宦之家,其曾祖父郭昶曾为凉州参军,祖父郭通为京兆府主簿,父郭敬之位居刺史,有家门父辈如此,郭子仪自小志向不俗,习得满腹文才计略,尤擅骑马射箭。成年之后,郭子仪参加武举成为「 ”左卫长”,此后数十年郭子仪默默无闻,截止天宝十三年,郭子仪仅为九原郡太守,彼时他已57岁。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大军奔袭长安,大唐霎时烽烟滚滚,蛰伏大半生的郭子仪由此迎来命运的转机。郭子仪被晋为「 ”朔方节度使”,率朔方军征讨安禄山。郭子仪同李光弼等将齐心协力鏖战安氏2年后,荡平河曲地区收服东都洛阳,郭子仪因功晋为「 ”天下兵马大元帅、兵部尚书”,封「 ”代国公”,受唐肃宗涕泪之拜。 乾元二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突厥人史思明集结人马,仍在殊死一搏。郭子仪率部征讨,双方在相州布阵时,忽然狂风骤起砂砾铺天盖地,将卒人马目不能视皆滚作一团,遂各自溃逃。唐肃宗心腹太监鱼朝恩素来忌惮老成持重的郭子仪,见其遭此一败,立刻连番向唐肃宗密奏谗害,郭子仪遂被斥令卸甲归家。 虽蒙谗害,郭子仪却坦然接受,从无半点怨怼,这令唐肃宗由衷钦服。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即位,郭子仪作为功高老将,再次被束之高阁,待到边塞再燃烽火时,唐代宗一声令下,郭子仪立时披挂上阵杀敌,没有半点推迟,君臣终推心置腹。唐德宗即位后,尊郭子仪为「 ”尚父”,给予极高礼遇,郭子仪膝下的8个儿子及7个女婿皆为显贵。 建中二年,85岁的郭子仪病故于府邸,获赐葬建陵,具体位置就在陕西礼泉坡阳村。当地县志记载,郭子仪墓高二丈八尺,墓内藏宝颇丰,也正是因为如此,令郭子仪墓格外受盗墓者觊觎。陕西考古学者介绍,早在1958年开展田间考古时,人们奔赴郭子仪墓勘测,竟然发现墓冢外围没有盗洞,顿时喜出望外。 不久之后,考古学者对建陵陪葬墓进行统一勘测发掘时,再次来到了郭子仪墓,并对墓室进行了试探发掘,然而挖开土层之后,人们却惊诧不已。因为墓室顶部正中出现一个被填补过的盗洞,显然墓室早已被盗,在深入清理的过程中,学者发现,盗墓者的手段出奇的精准,盗洞正下方就是停放棺椁的位置,足见此摸金校尉非常老道。 经此一盗,整个墓室已然淤泥沉积棺椁腐朽,随葬品亦荡然无存。蹊跷的是,盗墓者明明盗取了古墓,得手后竟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煞费心机的将盗洞填补一番,以至于从墓冢外面根本看不出来。考古学者认为,这种手法虽少见,但并不稀奇,依据他们的考古经验分析,这通常是守墓者自己暗中所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