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名状庞青云谁杀死的 《投名状》电影的原型——晚清四大疑案「 ”刺马案”
《投名状》电影的原型——晚清四大疑案「 ”刺马案” 清朝末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

《投名状》电影的原型——晚清四大疑案「 ”刺马案”
清朝末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两江总督离奇遇刺,凶手当场被捕,动机疑点重重,结案一拖再拖。是复仇?还是情杀?抑或是政治谋杀?重重迷雾。电影《投名状》的故事原型即来源于此。 电影《投名状》剧照 「 ”刺马案”发生在清朝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元1870年8月22日),时任两江总督(即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省市的军政最高领导)马新贻结束了当天的军队检阅,从射箭场打道回府。当行至总督府衙门口的时候,在路边埋伏许久的一个人忽然从人群中冲出,口呼冤枉,并拔出匕首刺中了马新贻的右肋。马新贻当场呕血到地,次日便一命呜呼了。但诡异的是,凶手刺中马新贻后不但不逃,反而大呼「 ”刺客是我张文祥”,束手待捕。 马新贻 堂堂封疆大吏遇刺身亡,朝野震动。刺客如何轻易行刺得手?又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他无所畏惧?诡异的案情让慈禧太后也不禁惊问:「 ”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但更奇的是凶手张文祥的供词。张供出了三点作案动机:他的妻子和钱财被人霸占,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但马新贻没有受理,后来张文祥几经辗转虽要回了妻子却失去了钱财,妻子一气之下自杀了。马新贻还查封了他的典当行生意,断了他的生路。此外,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新贻捕杀,他要为朋友报仇。 新仇旧恨交织,张文祥密谋两年,最终找到机会杀死马新贻。然而,供词荒唐,自然无法令人信服,疑云重重,流言四起,案件悬而未决,民间也流言四起。 相关的传言千奇百怪,主要有复仇、情杀和政治谋杀三种说法。 1、复仇说。传说张文祥曾是捻军的一名小头目,在被清军将领马新贻打败后,与结拜兄弟邱材青、龙启云在浙江沿海结寨。后来张文祥加入了太平军,邱材青、龙启云留守石寨。结果石寨再次被马新贻剿灭,张文祥的两个兄弟被杀,他的妻子也霸占。被逼上绝路的张文祥誓报此仇。 2、情杀说。据说张文祥在做捻军头目时,曾经俘虏过清军将领马新贻。马新贻趁机劝说张文祥投靠朝廷,张被马的言语打动,于是叫上他的两个兄弟曹二虎和石锦标,与马新贻结拜做了兄弟,一起投奔了清军。此后,马新贻的官运渐旺,却见利忘义,疏远兄弟,又因为看上了曹二虎美貌的妻子,竟将曹二虎设计杀死。于是张文祥一怒之下为兄报仇。 湘军集团 3、政治谋杀说,其中涉及「 ”督抚不和说”和「 ”湘军示威说”。前者是猜测马新贻与巡抚丁日昌不和,丁日昌派人将其刺杀。但更为可信的是后一种说法,曾国藩的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势力壮大,朝廷于是派马新贻作为两江总督,一来镇守江淮,二来节制湘军,并暗中彻查湘军攻陷南京后太平天国巨额库银的去向。而马新贻到任的两年中,多次对日益庞大的湘军进行了制裁,激起了湘军的愤怒,于是,湘军势力策划了「 ”刺马案”,敲山震虎给清廷以警告。 作战的湘军 刺马案涉及清廷、太平军、湘军、捻军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太后、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又包含造反、复仇、夺妻、满汉争权等诸多传奇元素,涉案因素太广,真相湮灭在历史中。最终,轰动一时的「 ”刺马案”随着主犯张文祥被「 ”凌迟处死,剖心致祭”而草草结案,但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