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棣是什么朝代的人 历史上朱棣是个怎么样的人

火烧 2022-12-15 17:50:22 1107
历史上朱棣是个怎么样的人 楼上说什么看侄子朱允炆太懦弱了,为了挽救明朝,所以才造反的。我看你是看书面历史的太多了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严格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他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即懿文

历史上朱棣是个怎么样的人  

楼上说什么看侄子朱允炆太懦弱了,为了挽救明朝,所以才造反的。

我看你是看书面历史的太多了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严格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他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即懿文太子),朱标死后,就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并留下遗训,要求后世子孙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

但让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抢朱允炆的皇位。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嫡子可以承继大位,庶子就没有资格这个资格。

由此,正当朝廷军队与朱棣率领的燕军在前线鏖战之时,围绕着朱棣是嫡出还是庶出的口水之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其时,朝廷正在修纂“国史”《太祖实录》。

在这一“实录”中,明确记载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即高丽(现在的朝鲜)选送给朱元璋的那位妃子。

这样记载,意思很清楚,朱棣是庶出(而不是马皇后嫡出),且有高丽血统(连纯真汉人都不是),却起兵谋反,真是大逆不道之事,应该“全民共诛之”。

朱棣则向国人反复宣称,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樉,次晋王??,次燕王棣,次周王橚。

意思很明显,他朱棣是嫡出,三个哥哥不在人世了,自己便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

建文四年(1403年)六月,朱棣“靖难”成功,攻破南京城,完稿才仅仅半年的朱允炆版本《太祖实录》落入朱棣手中。

朱棣不仅指责此书“遗逸既多,兼有失实”,而且迫不及待地予以销毁,同时下令另起炉灶,修纂朱棣版本的《太祖实录》。

后“实录”全面推翻前“实录”,朱棣由前“实录”的碽妃庶子摇身一变,成为后“实录”的“皇考高皇帝、皇妣高皇后嫡子”。

既是嫡子,“继位”自然天经地义。

就像后来的孟森先生分析的那样:明初名教,嫡长之分甚尊。

懿文太子以长子得立,既死则应立嫡孙,故建文之嗣为一定之理。

燕王既篡,无以表示应得国之道,乃自称为马皇后所生,与太子及秦、晋二王为同母,明太子及秦、晋皆已故,则己为嫡长,伦序无以易之矣。

这是多么精彩迭出的笔墨战呀!朱允炆说朱棣是庶出,朱棣则宣称自己是嫡子,还说朱元璋“有意”传位于他,还说建文帝是矫诏篡位。

等到朱棣登上九五之尊后,更是反“咬”朱允炆一口,永乐(朱棣年号)年间的《玉牒》(明王朝不仅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还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

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说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为诸妃所生”,只有朱棣和周王二人的生母是马皇后。

朱允炆和朱棣所言相互对立,显然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

那么真实情况又将如何呢?据史书记载,高丽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

很显然,碽妃不是朱棣的母亲,朱允炆所言不实。

另据秘史记录,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生无子,只是抱养了太子朱标、朱樉、朱??,朱棣则不在马皇后的抱养之列。

可见,马皇后也不是朱棣的母亲,甚至连养母都不是,朱棣所言不符合事实。

那么,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呢?是民间传说的元顺帝妃子洪吉喇氏或蒙古女子翁氏,今人便不得而知了。

而可知的却是,朱棣生母之谜已成千古疑案。

其实,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在残酷的皇位争夺和权力角逐中,为了置对手于死地,为了从“道义”上彻底击败对手,既可为对手“换”母亲,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换”母亲。

因为在这些争夺者的眼里和心里,生身母亲是谁无关紧要,而最为紧要的则是,皇位才是他们最亲最爱的母亲,权力才是他们最亲最爱的母亲。

那么,朱棣会是为了大明江山吗?不,他是为了自己,当时建文帝要削藩,又见削藩啊!历来削藩成功者就不多说了,但失败就是内战不休的局面,汉朝的吴楚七国之乱,很幸运的有个周亚夫。

可是建文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朝中无人能与朱棣的军事谋略抗衡啊,导致京都失守,皇位都保不住。

其实这跟朱元璋有关系,要留下藩王的隐患,他一死,那些藩王就不安稳,建文削藩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妇人之仁,当初没有在京都杀了燕王,放虎归山。

不可否认,燕王的谋略、魄力,可他不是道德君子,历来枭雄都不是讲究道德,他们的大义只是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

什么为了稳定江山,什么侄子害亲叔,什么被逼造反,都是浮云,唯有手握至尊权,才是真实的。

朱棣是什么朝代的人 历史上朱棣是个怎么样的人

很多历史都被篡改,特别是燕王是夺位者,现在的‘正史’有多少可信?建文就那么不堪?要说软弱我想只能是顾念叔侄之情,终究没有下杀手啊。

而燕王是个很懂借势的人,很多人都是时势造英雄,而他却能英雄造时势。

这不得不肯定。

而在他当上皇帝后,又重用宦官,建立东厂,在锦衣卫之外再设一个特务机构,就是知道自己得位不正,要进一步巩固皇权。

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更想做个皇帝来掩盖自己的污点,可惜唐太宗是成功,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而他的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瑕疵。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李世民是嫡出,这是肯定的,其次李世民是经太祖传位,是正统,即使是胁迫,但至少可以说的过去。

而朱棣却是直接起兵反叛。

这是怎么都无法掩盖的。

最后,朱棣当政时,施行的文字狱、诛十族,都是酷政啊,而李世民却是用仁政,连魏征都可以忍受,你说那些文人不向往吗?要是你骂皇帝,皇帝还不杀你,你不得心中佩服?任何笔墨不要钱的修饰唐太宗。

其实他们的性质有点像,但行事行为却截然不同。

结局当然也不同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