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南宋和金怎么样 被冤杀的金国岳飞

被冤杀的金国岳飞
作者/林硕(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发表在《关东学刊》2017 年第 5 期,有改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影视剧《精忠岳飞》剧照兴定五年(1221 年,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宣宗完颜珣下诏处死在南征宋朝中 功勋卓著的驸马爷仆散安贞,后人常将之与抗金名将岳飞相提并论。梳理二人的人生轨迹,主要有如下雷同之处。 首先,仆散安贞与岳飞均是沙场宿将,统帅三军突入敌境,为朝廷屡立奇功,可 最终的结局都是含冤莫白,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赍志以殁。 其次,岳飞遇害后,其子岳云与张宪亦被处斩于闹市;仆散安贞则与两个儿子同 日被斩。 第三,二人生前都曾担任过枢密院“枢密副使”之职。然而,从地位上看,岳飞 又比仆散安贞略逊一筹。 前者虽然名列南宋 “中兴四将” 之首, 世人以 “岳王爷” 尊称。其实,岳飞生前的爵位仅仅是“武昌郡开国公”,并非王爵;所谓的“鄂 武穆王”乃系后世君主累加追封。相对而言仆散安贞简介,“金朝岳飞”——仆散安贞的身 份、权势更加煊赫。岳飞在绍兴十一年(1141 年,金皇统元年)四月担任枢密 副使之时,已经被解除了军权,事实上是明升暗降;四个月后即被调离,当年岁 末遇害。但仆散安贞官拜枢密副使之后,行院于徐州;继而担任左副元帅、兼行 参知政事职权,两次率部南征,可谓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更重要的是仆散氏作为 女真豪族,自完颜阿骨打时代就与皇族完颜氏通婚。仆散安贞的高祖仆散胡阑将女儿嫁与金太祖,即后来的宣献皇后;曾祖仆散背鲁 之女婚配给金太宗; 父亲仆散揆迎娶金世宗的韩国大长公主为妻;仆散安贞则在 金章宗的安排下与邢国长公主喜结连理, 成为金朝的 “四驸马” ; 纵观仆散一门, 可谓累世皆国戚(参见图 1)。从这一点上看,仆散安贞及其家族作为“外戚专 业户”的身份和女真开国门阀所积累的人望,明显胜过岳王爷在南朝的地位。 仆散安贞生活的金宣宗时期国事已经江河日下,再不是当年吞辽灭宋, “搜山检 海捉赵构”的强盛时期了。北方崛起的新兴蒙古不断向金朝发起挑战,东北、华 北各军、州相继沦陷,金中都(今北京市区西南)暴露在蒙古的兵锋之下,无险 可守。贞祐二年(1214 年, 南宋嘉定七年)为避其锋芒, 金宣宗只得率领群臣渡过黄河, 退守河南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贞祐南迁”。贞祐南迁之后的金、宋对峙态势眼见金朝国事日颓,南宋朝廷也有所动作:在和蒙古商议结盟的同时,寻找种种 借口延宕交付岁币(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临安赵家君臣的做法惹怒了金 宣宗和权臣术虎高琪, 虽然金军在同蒙古铁骑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但自认为重操 旧业,讨伐老对手南宋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于是兴定元年(1217 年,南宋嘉定 十年),在术虎高琪的部署之下,金朝宿将完颜赛不在信阳等地同宋军交战。金宣宗的战略目标是“南攻北守”、“以战养战”:先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迅 速攻破南宋的江淮防线,榨取更多的岁币以充盈国库,再抽身应付北境的蒙古。 至此,宋金两国自 1208 年(南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之后维持了十年的和 平宣告结束。 起初, 金宣宗认为南宋军队会像此前一样不堪一击,面对女真铁骑会如同羔羊一 般迅速亮出白旗,甘心情愿地向金朝支付巨额岁币,重演“嘉定和议”故事。金 宣宗把如意算盘拨的噼啪作响, 派遣开封治中吕子羽持国书前往临安,本以为南 朝会乖乖就范,实现自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战略计划。岂料宋宁宗君臣 看穿了金朝已是强弩之末,决计抵抗到底,绝不屈膝议和。影视剧《精忠岳飞》中的宋高宗为了打破僵持局面,兴定三年(1219 年,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军从东起淮水, 西至关陕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同时进军,兵分三路攻入南宋,这便是历史上著名 的“金军三道攻宋之战”。为了确保战事的顺利进行, 金宣宗特意任命在山东镇压红袄军领袖杨安儿起义的 仆散安贞为 “左副元帅、 权参知政事职权、 行尚书省元帅府” , 指挥唐州、 息州、 寿州、泗州等处行元帅府军马,由东路南侵。
这位四驸马果然不负众望,率领麾 下猛将纥石烈牙吾塔、纳兰胡鲁剌等人先后在安丰(今安徽淮南)、濠州(今安 徽凤阳)各地接连击溃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兵临长江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 西南)。南宋朝廷对此惶恐不已,迅速派李全穿插到金军后方,断其归途。李全,山东潍 州人,正是被仆散安贞镇压的红袄军领袖杨安儿的妹婿。在他的号召下,逃匿江 淮之间的红袄军余部群起相应,并趁纥石烈牙吾塔部在涡口(今安徽怀远)渡河 之际将其击溃,方才化解危局。兴定五年二月辛未, 不甘失败的金宣宗再次命仆散安贞主持南征,目标是攻略南 宋江防重镇黄州、蕲州,而这一带正是当年岳飞负责布防的区域。曾几何时,岳家军让女真人发出了 “撼山易, 憾岳家军难” 的慨叹; 但时移世易, 此时驻防黄、 蕲的宋军再不是八十年前那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队伍。 而金军方面, 早在出兵之前, 仆散安贞就和部将们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谋划进军 路线;战事一开,三战三捷,连克净居山、洪门山以及宋军重兵把手的险隘黄土 关。至当年四月间,再次饮马长江,攻克黄、蕲两州,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擒住赵 宋皇室男女共七十余口,是自从“靖康之变”后金军最大规模的虏劫行动。仆散 安贞正是凭籍此战威震江淮,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黄蕲之役的胜利也 为四驸马日后的冤死埋下了伏笔。
事情的起因是仆散安贞在攻入宋境之初,原本延续女真的屠戮政策,所到之处哀 鸿遍野。 但唯独对赵宋宗室和来降的南朝精壮降卒网开一面,尤其是对前者更是 礼遇有加。消息传回汴京,在朝中引发了种种非议。 通常情况下,处置敌方战败士卒有遣散、收编、杀害等几种手段。面对数以万计 的宋军精壮战俘,很多人建议像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后的做法— —坑杀。即使不杀,也要就地遣散。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基本事实:以当时金国偏 安河南、淮北的国力根本无力供养如此之多的战俘;这是显而易见的。 吊诡之处在于:这位四驸马并未采取去遣散、杀降等做法,而是精壮战俘和赵宋 皇族悉数带回。按照《金史》记载:仆散安贞对宋军精壮之士“释而不杀”,收 为己用,主要是考虑到他们深谙宋境风土,经常投桃报李,出谋献策。但是,这 种大规模的容留敌方降卒的做法, 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东汉末年的权臣曹操在青州 收编黄巾军的旧事。按《三国志·武帝本纪》所载:“(曹操)追黄巾至济北, 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择其精锐者编为战力剽悍的“青 州兵”,成为统一北方的绝对主力。仆散安贞携带大批宋军精壮降卒和南朝宗亲还朝的消息, 让端坐在汴京城内的金 宣宗颇感惊诧: 四驸马抓回七十余口赵宋皇室,尚可作为人质向南朝勒索巨额赎 金。
但是,随同仆散安贞而来的南宋降兵,究竟让朝廷如何处置?莫非他想效法 曹操,组建一支“黄州军”?但是,这数万兵卒毕竟已经来到城下。尽杀之?恐 怕会激怒他们揭竿而起, 变生肘腋。豢养之?金朝君臣自己都是让蒙古人撵到河 南来的,连维持女真百官的生计都捉襟见肘,哪有余粮养活俘虏呐!于是, 金宣宗打算采取遣返政策, “欲驱之境上, 遣之归” , 让战俘们自谋生路。 可如此一来,驸马爷仆散安贞便心生怨念:数以万计的南朝将士,皆因仰慕我的 威名,方才弃暗投明归顺大金,成为我们用兵宋境的向导。陛下这么做,将来谁 敢投诚于我?他日再次南征之时,赵家军民必定死战不降。实际上,仆散安贞的 考虑的确没错,就连金宣宗自己也曾经发出过“江淮之人,号称选懦……其众困 甚,胁之使降,无一肯从者”的慨叹。 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四驸马的满腹牢骚被有心之人传到了金宣宗耳边, 引得这位南迁天子雷霆震怒。 《金史》中保存有金宣宗授意属下罗织的仆散安贞 通宋谋叛之证据。首先,悖德于敵仇。仆散安贞南征期间,每到一地必定血流成河,所谓“杀略不 可胜计”,却“独于宋族,曲活全门”,对俘虏的赵宋皇族男女七十余口礼遇有 加。 其次, 容留降卒。
四驸马在黄、 蕲之战中收编了数以万计的南宋精壮之士为己用, 行军途中也经常采纳这批“降将”的意见,虽非言听计从,亦不远矣。此举因其 金宣宗深深的疑虑,谓左右曰:即使四驸马自己并无他图,但这批宋朝降卒能否 安分守己,效忠大金而不思南朝么? 最后,谋危庙祏,阴谋叛乱。按金宣宗君臣的理解:仆散安贞的种种行径,其最 终目的在于利用手中的军权和新归顺的降卒通宋谋叛。而礼遇赵宋宗室,则是蓄 意示好南朝;万一自己“事或不济,计即外奔”,“豫冀全身而納用”,叛金投 宋。有鉴于此,仆散安贞罪不容诛。金宣宗在四驸马下狱当月即颁布诏谕,连同 其二子一起处斩;念其父亲、祖父或为驸马、或为国丈,不予株连。可怜这位在 兴定南征之中功勋卓著的金朝岳飞,竟被冠以“通宋”之名,身首异处,实在是 莫大的讽刺。 既然“通宋”是一条“莫须有”的罪名,仆散安贞真正的被害原因是什么呢?金 宣宗在诏书中为驸马爷罗列出诸多罪状,除了容留战俘和南宋宗室之外,还有一 条罪责是“彫敝民力,信其私意”。简而言之,就是指责仆散安贞一意孤行,多 次发动对宋朝的南征,导致国库空虚,给蒙古军队创造了可乘之机;其实,言外 之意就是选定这位驸马爷作“代罪羔羊”,为“兴定南征”惨淡收场买单。
自从兴定初年发动侵宋战争, 表面上看金军攻陷淮北数州,取得了几个战役的胜 利, 甚至兵锋直指长江。 这让金宣宗与女真贵族们一度陶醉在 “投鞭阻流” 、 “立 马吴山”的幻象当中。 可现实情况却是军队掠夺的财帛都被各级将领中饱私囊,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士 马折耗十不一存”。而在更大的战略层面,金朝“以战养战”、“南攻北守”的 战略指导思想被宣告彻底破产: 北方的蒙古兵锋则乘金朝主力南下之机, 在山西、 山东、河北、辽西各地频繁出击,攻城略地;南方的宋朝则再也不惧怕金军,双 方在边境一线陷入胶着状态,甚至同西夏结盟,合兵攻占金朝下辖的会州(今甘 肃靖远西南)。 五年的对外战争,竟然换得如此结局,汴京朝堂之上的女真贵族一片哗然,究竟 由谁负责成为摆在金宣宗面前的难题。自己承担责任,下诏罪己?此前他放弃中 都南渡黄河,已经受到群臣的前强烈抨击;倘若这次再背上穷兵黩武,劳而无功 的政治包袱,其结果很可能像发动“正隆南征”的海陵炀王完颜亮一样,落得个 遇刺身亡、遗臭万年的下场,这是金宣宗万万承担不起的。若不然,则必须从南 征将帅之中选出一人作为“背锅侠”,承担所有的责任。如此一来,出身“三世 为将,两朝驸马”之家的仆散安贞便成为了不二人选。
首先,仆散安贞确系兴定南征的具体实施人之一。除金宣宗本人之外,力主发动 攻宋战争的二号人物——权臣术虎高琪早已经因为目无君上、结党营私之罪, 在兴定三年伏诛。再看参与“金军三道攻宋之战”的其它两位统帅:负责西路军的巴土鲁安,在当 年二月即被南宋名将沔州都统张威派遣统制石宣擒获于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 北),无法追责。另一位统御中路军的将领则是完颜讹可。此君系皇室宗亲,长 期镇守河中府(今山西蒲州)抵御蒙古南下,不仅身负守卫关陕五路要道之责, 对金朝更是绝对忠诚(后在蒙古军攻破河中之际战死)。在北部边防情势异常严 峻的情况下,金宣宗即使再昏庸,也不会自毁长城,剪除同宗羽翼。两害相权取 其轻,在仆散安贞和完颜讹可之间,金宣宗最终选定了前者作为代罪羔羊。实际 上,金宣宗这种李代桃僵的做法已属故技重施:早在处死术虎高琪的罪名当中, 就有不恤民力、力主侵宋一款。 其次,仆散家族与皇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郑王谋逆案”。金朝 作为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虽然部分借鉴了汉族宗法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但也该 保留了少数民族政权“兄终弟及”的传统。金天辅七年(1123 年,北宋宣和五 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于行宫之中,继承大统之人是其四弟金太宗完颜吴 乞买,而并非其嫡子完颜宗峻。
这种“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的继位模式,在有金一代一直延续,也成 为宗室祸乱的根源。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南宋淳熙十六年),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 颜雍驾崩;因其嫡皇子完颜允恭(宣孝太子)早逝,遂传位给皇太孙——金章 宗完颜璟,也就是金宣宗完颜珣的异母第弟。然而,作为金世宗的第六子,郑剌 王完颜允蹈对这种汉地的继位模式颇为不满。 在他看来侄子完颜璟不过是黄口小 儿,按“兄终弟及”的女真旧俗,应该由自己继承大统。在这一点上,完颜允蹈的想法倒是明朝初年燕王朱棣惊人的一致, 区别在于朱棣手上尚有八百名王府护 卫,而于是郑王爷却是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为了取得军权,完颜允蹈想到了自己的亲妹夫——时任河南统军使的仆散揆, 便派遣亲信游说他起兵叛乱, 并允诺将女儿嫁与其子仆散安贞。尽管仆散揆洞悉 其谋,严词拒婚,但其私下赞赏郑王之事,早已被人告之金章宗。原来仆散安贞简介,仆散揆 曾经私下品评诸王的言行,认为鄗王完颜允中、越王完颜允功皆不成器,独赞郑 王“性善,靜不好事”。洎“郑王谋逆案”发,金章宗忆起此事仍怒火难消,将 仆散揆父子革职免死。 虽然仆散安贞不久之后便被再次启用,却始终是谋反之臣完颜允蹈的亲外甥,只 能在“尚衣局”、“尚药局”等闲散处所任职。
直到其母韩国大长公主登遐,才 被外放山东,历任同知定海军节度使事(治所在莱州)、邳州刺史、淄州刺史等 职。从仆散安贞的仕途经历上看,尽管金章宗将邢国长公主嫁给他以示拉拢,但 金章宗、 金宣宗弟兄二人终究对 “郑王谋逆案” 心有余悸, 并不完全信任这位 “四 驸马”。 第三,金宣宗得位不正,仆散安贞功高震主。这从在朝廷公布的仆散驸马罪行之 中可以窥见端倪。诏书内有一段记述,指责仆散安贞“顷者南伐,时乃奏言,是 俾行鳞介之诛,而尽露枭獍之状。”何为“枭獍”?“枭”、“獍”均为传说中 伤害骨肉至亲的恶兽,前者食母,后者噬父。 金宣宗是指责仆散安贞手握南征大权之后,罔顾皇亲身份,不念骨肉之情,藐视 圣上,图谋不轨。此时的四驸马已经位居朝廷的左副元帅、行使参知政事职权,且有兴定南征立下的赫赫战功。 如果金宣宗是通过正当渠道继承大统,对于仆散 安贞这类屡建奇功的勋臣似乎还可以容忍。但问题关键在于:金宣宗自身皇位是 靠权逆纥石烈执中(胡杀虎)发动“至宁宫变”拥立而来,得位不正。而在那场 变乱之中被毒杀的卫绍王完颜允济,正是郑王完颜允蹈的同母弟弟。 换言之,金宣宗是踩着仆散安贞另一位舅舅的鲜血登上皇位,纵然黄袍加身,事 非己所愿, 但君臣二人难免心生隔膜。
与此同时, 军事、 外交政策上的种种失误, 也让这位南迁天子格外缺乏执政自信:一方面派近侍充当所谓“行路御史”,四 处搜访百官言行;另一方面遣奉御在军中作为“监战”,用以分将帅之权。综上 所述,金宣宗无论对于文臣,或是武将都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理,毕竟在他不 足十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已经出现过纥石烈执中、术虎高琪两位擅权揽政的权臣, 决不能允许出现新的势力;更何况仆散安贞不仅是权臣,还兼有外戚的身份。 基于上述考量,金宣宗最终选择仆散安贞承担“兴定南征”的全部责任。这便是 四驸马下狱身死的真正原因。 可叹戎马一生的仆散安贞与岳飞一样,皆未实现自 己矢志报国,马革裹尸的夙愿,命丧己方的屠刀之下,令人唏嘘。
相关文章
- 岳飞死后南宋和金怎么样 孟珙帮岳飞圆梦 最后联蒙灭了金国的“南宋擎天柱”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飞死后的尸体“越城而走” 千古之谜无法解答
- 宋高宗 秦桧 赵构比秦桧更奸更高明:谁是岳飞之死的幕后黑手
- 岳飞死后南宋和金怎么样 宋朝史上岳飞被北伐叫停是因南宋货币吃紧?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飞死后遭落井下石:僚属否认自己是“岳家军”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飞死后,此人冒死救下他的儿子,之后约定两家人永不通婚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飞死后徐庆去了哪里 徐庆为什么没有和岳飞一起被陷害处死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飛死後三代不爲宋將,清朝連出三虎將,打下百萬領土後被判死罪
- 岳飞死后南宋和金怎么样 对于“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与岳飞都是怎么做的
-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怎么了 岳飞一共生有五个儿子 他死后他的妻儿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