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大全 介绍一个莆田的历史名人的事迹
介绍一个莆田的历史名人的事迹
叶岂页(1097-1126年),万善里古濑(今莆田仙游大济镇古濑村)人。
宋政和年间,与胞弟叶禺页徒步入京,在太学博士的辅导下,奋发学习,熟读经史,旁通百家兼练学骑射,练就武艺。
不久,金兵大举攻宋,为防御金国对北宋的严重威胁,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设试武艺谋略科考试,选拔军事人才。
叶岂页欣然应试,夺魁为武状元。
授承节郎。
随大将刘延庆带兵守卫京城东北部。
金兵仗势,日进围城,形势十分危急。
叶岂页见寡不敌众,危局难以挽回,便召唤其弟叶禺页说:“吾兄弟被义方之训,当勉于忠孝,然不可两全。
吾已受命,当登陴战死,以尽臣节。
尔其归养,以供予职”。
自己坚守阵地,奋力杀敌,靖康元年(1126年),以身殉国,年仅29岁。
民族英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
字潜夫,号后村。
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
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
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
后通判潮州,改吉州。
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
后出知漳州,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
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
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
第二年去世,谥文定。
他晚年趋奉贾似道。
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
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
"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
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
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
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
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
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
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
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
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
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
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
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
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
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
“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
《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雕像(莆田一中)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
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