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国那些事儿作者 民國那些事兒——府院之爭(下)

火烧 2022-03-16 18:49:01 1039
民國那些事兒——府院之爭(下) 往期說到第一次府院之爭是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和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兩派相互爭奪權力,最後以手握重兵的段總理取勝而告終。歷史上府院之爭可不止一次,我們再來說說第二次府院之爭。
民国那些事儿作者 民國那些事兒——府院之爭(下)

民國那些事兒——府院之爭(下)  

往期說到第一次府院之爭是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和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兩派相互爭奪權力,最後以手握重兵的段總理取勝而告終。歷史上府院之爭可不止一次,我們再來說說第二次府院之爭。
黎元洪招來了張勳復辟,臉面實在兜不住了,但各方勢力依然要求黎元洪繼續當總統,因為黎元洪的身份比較特殊,不南不北,說他代表南方革命黨吧,辛亥革命時他是被逼著當湖北都督的,與南方離心離德,說他代表北洋軍閥吧,那些老北洋根本不理他,黎元洪手中既沒有軍隊,又沒有地盤,所以對各方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緩衝人物,而且黎元洪脾氣好,忠厚平實,兩方矛盾不容易直接接觸,但是黎元洪這次說什麼都不幹了,總統當得實在太憋屈了,所以黎元洪即刻下野,準備回老家養老抱孫子了,顧不得各方的挽留。
黎元洪走了不要緊,可是偌大個民國真就沒有總統了嗎?中國這鍋熱菜必須要有個掌勺的才行,依然按照約法,理應由副總統暫時接替總統的職位,其實一開始段派是打算讓段祺瑞出任大總統的,段祺瑞擔心刀鋒太利,自己站在風口浪尖,實在太危險,所以手下的人也只能作罷。此時合法的繼承人是馮副總統,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是老派北洋軍閥,從前一起在袁世凱手下做事,交情莫逆,讓馮國璋出任大總統,自己也沒什麼說的,馮國璋自己也當然想體會一下總統的滋味,但是當了總統就要離開自己的大本營北上,自己就是軍閥出身,自然懂得軍隊的重要性,害怕去了北京被段祺瑞控制,做個傀儡總統.
馮國璋
但是礙不住各省都督的急電催促自己儘快上任,段總理甚至還派人去請馮國璋北上,老段派人來請了,作為老朋友馮國璋也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去了,為了安全起見帶了小部分軍隊,以壯威風,讓自己不至於受氣。
就這樣馮國璋走馬上任,雖然兩廣地區對馮總統的上任持反對態度,指責段祺瑞擅自解散國會,廢除約法,總統必須要通過國會選舉,兩廣真的那麼民主嗎?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國會裡大部分都是國民黨成員,為了爭權也未可知。兩廣畢竟遠離京城,相距遙遠,而且大部分省份都支持自己,馮總統也就無所顧忌了,執政之後,一開始還沒什麼衝突。
畢竟馮國璋和段祺瑞都是老朋友,又曾一同共事,現在一個當總統,一個當總理,不管發生什麼事,兩人都是商量著來,也沒出什麼岔子。可是,我們知道,段祺瑞這個人獨斷專橫,性格較為暴烈,相比而言,馮國璋看起來就事事受段祺瑞欺負,顯得委屈求全似的。
兩人的矛盾的導火索是關於對南方的戰與不戰的問題。南方尤其是西南,對段祺瑞私自解散國會非常不滿,一心要把段趕下台,天天指責段祺瑞的不是,段總理哪受得了這些,所以完全貫徹袁世凱的理念,主張對南方要武力統一,而馮國璋認為南北應該和平統一,當然馮總統也有一部分私心,因為西南各省曾經與馮國璋暗自通氣,馮認為和平統一有利於自己的總統實權的加固,以後說話更有分量些。
安福國會
還有些原因是因為馮派與段派的勢力在抗衡,一方怎樣,另一方就非得唱反調,府院之爭就直接變成了直皖之爭,弄的百姓又是叫苦不迭,後來馮與段矛盾升級,馮國璋直接罷免段祺瑞總理的職務,段祺瑞也不甘示弱,指責總統是沒有權利罷免總理的,一氣之下回到天津,暗示馮國璋自己要另組政府,與他分庭抗禮,一番折騰,又一番折騰,馮國璋也被段祺瑞弄得煩了,自己也準備學黎元洪回老家養老去了,段祺瑞的勢力組成了一支安福國會,選出徐世昌為大總統取代馮國璋,馮也樂得逍遙,於是馮段雙雙下野,府院之爭結束。
看似兩方都下野了,算是平手,可是仔細算來,還是段祺瑞勝出一籌,因為徐世昌是自己手下的安福國會選出來的,徐世昌雖然老成穩重,跟袁世凱一個級別的,可他畢竟老邁年庸,又沒有軍隊,自己可以在幕後操控,可見段祺瑞的手腕魄力,北洋之虎段祺瑞果然名不虛傳。
?
作者:趙京城
排版:十一
圖片:網路(侵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