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的来源和历史 朱姓皇族改姓“东”闯关东到庄河定居
朱姓皇族改姓“东”闯关东到庄河定居
朱姓皇族改姓“东”闯关东到庄河定居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改姓“东”逃到山东海阳,后闯关东来到庄河定居
庄河青堆镇孔家村六吉屯坐落该镇西侧约5华里的当地,那是一个一般的小村庄,然而,一直以来,那里却盛传着一种说法:该屯的东姓人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嗣。近来,记者与庄河市文体局有关专家来到该村进行看望,开始证明了这种说法。朱元璋后嗣改姓“东南西北”四姓流亡孔家村六吉屯现有居民60多户,其间东姓居民有35户,占了一大半。走进该村,随意叫住一位东姓族员,他们都会兴味盎然地向你叙述关于其是帝王后嗣的故事。“这些工作都是咱们东姓老辈人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说咱们的先人姓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嗣。”68岁的东先生说起此事,毫不怀疑。
据东姓居民介绍,在明末时,当农人起义军在攻进北京城前,皇城里的朱姓贵族纷纷外逃。为了躲避被诛杀的风险,这些朱姓皇族无法只好改姓:一有些从东门逃出去的,就姓东;从南门逃出的,就姓南;从北门逃出的,就姓北;从西门逃出的,就姓西,而李自成的起义军是从西门攻城的,因而,从西门逃出的人最少。
从东门逃出的朱氏后嗣们分为两股:一股奔向河北省邢台大沙河间一个叫“褡裢”的小当地隐居落户。而“褡裢”是四省交界处,北面是河北,南面是山东,西面是山西和河南,因而,当时归于“四不论”之地,他们隐居在那里,相对安全。到了清朝,不再追杀朱元璋后嗣,这支东姓便逐渐生计繁殖下来。另一支东姓族员奔向了山东省海阳县一个叫东记疃(现叫东村)的村落,隐居落户。
东姓族员闯关东从山东来到庄河
远在千里之外,青堆镇六吉屯的这支东姓居民又怎么能与山东省海阳县的东姓族员扯上联系呢?记者进一步采访了解到,本来,大约在200年前,在山东海阳县东记疃的有些东姓族员闯关东来到庄河,并终究在六吉屯安居繁殖。
昨天,庄河市文体局文明科科长张德君表明,通过调查考证,当前开始承认,青堆镇六吉屯的东姓居民确是朱元璋后嗣。“咱们通过考证,但凡朱元璋后嗣,每当年节必定要向四方祭拜,他们称为‘拜四方’。这是因为朱姓在全国各地都有被分封的王侯,所以年节烧纸叩头时,四方都要拜一拜,以示不忘。后来,明朝消亡,朱氏后嗣逃向四方,其宗族中这种风俗就又多了一层涵义。一般来说,‘拜四方’的风俗是判别东,西,南,北四姓是不是朱姓后嗣的一个重要依据。”张德君表明,青堆镇六吉屯的东姓居民的确有这种祭拜风俗,这与该村其他姓氏的族员不同。

此外,我市文物考古专家通过走访调查,也证明了当年的确有有些东姓居民从山东省海阳县闯关东来到庄河青堆镇六吉屯。而从有关文献记载,明朝消亡时,的确有有些朱元璋后嗣隐名改姓逃到山东海阳县。“这些头绪和材料接连起来,能够开始证明青堆镇六吉屯的东姓居民是朱元璋后嗣。不过,最有力的依据仍是族谱和相关文史记载。”我市文物考古专家曹钧说。
东姓族谱
“咱们的族谱辈分依次是:文方日月明,成亚继地兴。其间‘日月明’即是暗示大明王朝香火不灭的意思。”该村年长者通知记者,如今,没人还在意所谓“大明不灭”的涵义,我们仅仅对祖上曾作过帝王而感到少许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