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水泊镇报道 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火烧 2022-09-20 06:52:29 1077
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刘瑜,明代进士。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

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刘瑜,明代进士。

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

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

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

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左参政。

刘启先,字士元,号后如,刘瑜之孙。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

任职时秉公办事,卓有政绩,丝毫不为私利所动,品行广受赞誉。

著有《春秋说约》《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张燕春(1865~1930),清末举人。

今大水泊镇山后张家村人。

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乡试考中举人。

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餐霞斋肆集》。

于氏书香世家。

大水泊村于氏世代书香之家,明清两代,进士、举人济济。

文献记载,从明代于应第开始,于氏家族就崇文好学,累代不衰。

于氏兄弟相处非常友爱,为一方楷模。

一门三进士。

于鹏翀,字圣庵。

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

其弟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其长子于涟同榜中进士。

大水泊镇报道 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于鹏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于涟列二甲第五十三名。

三年中,一门两代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

同村人于可讬,与于鹏翰同族,于可讬为孙辈,字阿辅,号龙河。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

文登于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名振胶东。

于令淓,于可托曾孙。

字箕来,号方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贡。

赐翰林院检讨。

主讲于永平府敬胜书院。

工书法,著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方石书话》等。

于书佃,于令淓之子。

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

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任济南府学训导。

著名书法家。

其书遵父训,由颜体入手,学秦篆、汉隶、魏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于令淓、于书佃父子位清朝200年间书法百人之列。

于氏书法艺术累世不绝。

于克襄。

字莲亭。

大水泊村人。

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

著有《铁槎山房闻见录》10卷,《铁槎山诗存》6卷。

《铁槎山房闻见录》至今尚存。

于植元(1927-2003),于令淓七世孙,幼承家学,诗书画印俱能。

1946年只身去大连,后历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等。

社会兼职众多,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在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日关系史、满族文字、书法美学领域造诣较高,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

书法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前20名,先后与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

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送去“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刊载。

后竹下登竞选成功,其作品更是轰动日本,前后应邀访日50余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赠送5吨珍贵日文图书。

他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和“精为上工”条幅,被奉为经营方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