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丧胆什么 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明朝滅亡後,9萬人消失了,卻成就了和珅
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明朝滅亡後,9萬人消失了,卻成就了和珅
明朝主要的情報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一度設有內行廠。
錦衣衛負責偵查國內外情報,直接對皇上負責,擁有可以逮捕任何人,並進行祕密審訊的權利。東廠主要職責就是監視朝廷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依據監視得到的信息,對於那些地位較低的反對派,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而對於擔任高級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反對派,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西廠設立於憲宗時期,首領爲汪直。1482年後被廢。其後又被武宗短暫恢復。內廠設於武宗時期,任務是牽制錦衣衛、東廠和西廠的權利,防止它們三個機構相互勾結權利的擴展,是武宗爲政的另一種手段。首領爲宦官劉謹,劉謹伏誅後,內廠與西廠同時被廢,僅留東廠。
說起明朝的錦衣衛組織,很多人會想起飛魚服和繡春刀,還有高大帥氣的漢子。似乎成爲錦衣衛,是一種象徵。直到現在很多人的思想還停留在16世紀,連17世紀的一點先進思想都沒有。一些民族激進主義者還幻想着古代社會的美好,這基本上都是大民族主義和憤青的結合體。明朝的錦衣衛組織發展之初只有區區1000多人,但是到了明朝的後期竟然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全部認識增加到了9.6萬人。
其實在明代剛成立的時候,並沒有錦衣衛之說,不過有拱衛司的說法,後來改名爲 “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 ,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改名爲錦衣衛。
錦衣衛原先是軍事建制。明初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基層單位是“衛”和“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爲48處。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了12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錦衣衛的首領稱爲指揮使,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即一部分是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只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這些人都不是等閒之輩,一個個長得牛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氣十足,聲音洪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對人有一定震懾作用。錦衣衛中負責“巡查緝捕”,則是錦衣衛區別於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
由於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管轄,朝中的其他官員根本無法對他們干擾,因而使得錦衣衛可以處理牽扯朝廷官員的大案,並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員多畏懼錦衣衛。但是,錦衣衛的刑訊範圍只針對官員士大夫,所以一般不會審訊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只通過正常的流程進行處理。
洪武時期,因爲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爲,朱元璋下詔焚燬錦衣衛刑具,廢除了他們的這項職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他設置了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機關無權過問。明憲宗成化年間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須通過指揮使轉達,使錦衣衛北鎮撫司成爲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權力達到極致。
負責偵察、緝捕的錦衣衛官校稱爲“緹騎”。由於權力缺乏限制,他們爲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
另外,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爲、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所以說,明之亡於廠衛,是間接引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明朝滅亡後,9萬人消失了,卻成就了和珅
李自成在佔領北京城期間,爲了收刮金銀珠寶,嚮明朝遺臣們進行所謂的追贓行動,身爲特務組織的錦衣衛當然無法倖免,錦衣衛官員就有一大半死於這場所謂的追贓行動,清朝入關後,錦衣衛的官員又向多爾袞投降了。
清朝入關後,滿清全面接受明朝制度,因此,錦衣衛也在收編之中。順治初年,清廷沿用了錦衣衛的官名,但取消了錦衣衛偵緝、監獄的職能,只管理皇帝儀仗人員。順治元年十二月賞賜朝中漢大臣的名單中,有“錦衣衛掌印指揮王鵬衝”之名。當宗人府和內務府建立後,清廷派輔國將軍錫翰以內大臣總理錦衣衛的全權事宜,便將錦衣衛從皇帝直屬變爲宗室從屬機構。此時的錦衣衛從權力巨大的明廷監察機構變成了清朝的儀仗隊。因而在順治二年,清朝正式將錦衣衛改名爲鑾儀衛。從此錦衣衛之名就在北京消失了。順治三年七月,清廷下詔“革鑾儀衛緝訪人役,永著爲令”,徹底裁撤了錦衣衛的偵緝職能,成爲清朝入關後一直存在的常設部門。作爲皇帝的儀仗隊,鑾儀衛也曾出過歷史名人,大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和中堂就是鑾儀衛侍衛出身。和珅在此崗位上近距離接近乾隆,最終一飛沖天,成就了清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以鉅貪留名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