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唐代李商隐《二月二日》全文翻译赏析)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唐代李商隐《二月二日》全文翻译赏析)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簷夜雨声。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著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著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簷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簷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濛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