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追逐梦想的名人简短素材 姜堰历史名人故事

火烧 2023-01-07 12:43:29 1108
姜堰历史名人故事 1.姜堰名人和他(她)的事迹一个是棋圣 一个是武状元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之一,

姜堰历史名人故事  

1.姜堰名人和他(她)的事迹

一个是棋圣 一个是武状元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之一,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 "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为古代让子棋的名局。

刘荣庆(1761—1842),字崇弼,清泰州姜堰镇(今姜堰市姜堰镇)人,大清乾隆甲辰武科武状元,历

任御前带刀侍卫、总兵、都督等职,一生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是目前两仪拳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祖师。

2.姜堰的名人

姜堰市历史名人:姜堰自古人文荟萃,叶甸仓场为汉朝吴王刘濞粮仓所在;宋朝岳飞、文天祥抗金均曾驻足姜堰;明朝抗倭名次唐顺之在姜抗倭直到病逝;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唐志契、其弟唐志尹、侄唐日艮均工中国画,时称“三唐”;清朝棋圣、围棋国手黄龙士引领清代围棋走向封建时代最高峰;贡生卢福保曾任台湾道台兼学政;刘荣庆、刘国庆兄弟同为武状元,时称“熙朝盛事,旷古未闻”;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张沐镇,曾数次回乡访祖;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由md主席倡导,与郭沫若展开“兰亭论辩”,传为历史佳话。

姜堰在外的名人、能人众多,据初步统计,截止2002年底,姜堰籍在外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6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600多人,在京的少将军官5人。姜堰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有着特殊的人文资源,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对中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特殊的贡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四军在蒋垛镇建立苏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陈毅曾驻足姜堰曲江楼,运筹黄桥决战。

原隶属姜堰市的白马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渡江指挥部和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jm同志的姐姐江泽芬、现任党中央总书记ht同志的妹妹都是我们姜堰人,对家乡的发展极为关心。

3.姜堰区的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追逐梦想的名人简短素材 姜堰历史名人故事

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与唐日昌叔侄三人齐彰,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绘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围棋国手黄龙士棋艺精湛,著有《弈括》、《黄龙士全图》,时人尊为“棋圣”;清乾、嘉、道年间,桥头镇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考中状元,时称“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精研诗文,造诣极深,其力作《 的真伪驳议》受到md主席的重视,成为文坛书苑佳话。

王栋(1509--1581),“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堰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

明学者、学官。字隆吉,号一庵。

高二适(1903-1977),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之一,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

凌文渊,原名渊,号植之。曾任知县、知州、布政使。

清季两江优级师范出身,清宣统元年(1909)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事、代理财政部次长、暂代财政部总长等。

辛亥革命后官至财政部组长。善书、画,尤长花鸟,笔劲墨湛,气势磅礴,颇似陈道复、徐渭。

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刘荣庆(1761—1842),字崇弼,大清乾隆甲辰武科武状元,历任御前带刀侍卫、总兵、都督等职,一生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

他也是两仪拳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祖师。当今风采李德仁(1939.12.3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知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德毅(1944.11.28—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杨元喜(1956.07--),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缪昌文(1957.08--),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奖”,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4.姜堰名人作文 600字

我的家乡-温州,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我最喜欢的是馄饨。也许你会觉得,馄饨都是一样,有什么特别,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我们家乡的馄饨可是远近驰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们家乡的馄饨,它的皮似乎比纸还薄,比玻璃还要透明,在皮上简直可以透出馅儿来。在一张皮里包上干贝、瘦肉、葱花,一看,晶莹透亮的皮里呈现出“朵朵鲜花”,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还没有尝上一口,这外形就已经使人馋涎欲滴了。这馄饨不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馄饨在你面前一掠过,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说:“真香啊!”舀起一个馄饨,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进嘴里,嚼着嚼着,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馄饨汤,漂浮着绿油油的葱花,紫色的榨菜,还有红彤彤的虾米,组成了一幅美景图。喝到嘴里,一勺鲜美的汁水流入喉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时,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馄饨店,哪家不是人来人往。有的人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咽起来,还有的人不小心把馄饨汤溅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饱了还不满足,还要打包,有的买回去孝敬老人,有的买会去给孩子吃,还有的特地从外地跑来买给朋友吃。

啊!我爱家乡的馄饨。家乡的馄饨不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观,年轻人爱吃,小孩子,老人更爱吃。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那一定要尝一尝馄饨,这馄饨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点评:

1.此篇作品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作者不用一汤一面即可做出如此“可口”家乡馄饨,让人不得不信服原来馄饨真的是如此美味。

2.文章介绍了馄饨的“色、香、味”,对原料、形态、色泽的描写细致准确,而对于它的美味则主要通过顾客的种种生动表现反衬出来,真可谓是“外形美观,老少咸宜”,难怪小作者会对它情有独钟。

3.语言生动优美,自然流畅,语汇丰富,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5.姜堰网姜堰天目山的历史怎么

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

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章。 现存“太白吟诗石”等人文景观;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1939年,ze同志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等,为天目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天目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她更具魅力。

天目山佛教自东晋传入,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有“天目灵山”之称。 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

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42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天目山是韦陀天尊者道场。

[3] 天目山历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诸教于一体的三教名山和历史文化名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这里分经编《文选》,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修道于此,东汉《洞渊集》称天目山为“三十四洞天”。

晋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僧侣多达千余人。历代以来天目山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

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66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历史上与杭州灵隐寺齐名,是佛教中韦陀菩萨的道场。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穷幽探奇,吟咏志游,留下诗文160多篇。

而且在天目山拍摄的电影电视剧风光片纪录片已经有60余部。 西天目山佛教兴起始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开山始祖为竺法旷。

嗣后,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

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入西天目山狮子岩,倚松结庐,后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相继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 此后,西天目山名声渐起,与国内外交往频繁,日本、印度、朝鲜等国不断有高僧前来参禅留学。

清代的玉琳国师,身受顺治、康熙两朝之殊遇,于康熙四年(1665)创建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西天目山赫然改观,香火极盛,寺内藏书甚多。民国初期,西天目山佛事衰落。

30年代中期又有复兴,有和尚几百人。1941年4月15日,禅源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殆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天目山香火渐衰。60年代初,住山和尚21人。

1965年,16名和尚迁至临安县玲珑山。 西天目山僧侣,在唐宋时代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

最早略具规模的寺院,为建于唐光启二年(886)的保福院,次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的明空院。历宋、元、明、清诸朝,相继建成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禅源寺及45座庵堂。

1000多年来,由于兵事频频,风雨侵蚀,寺院几度兴废。今幸存的尚有禅源寺山门、天王殿、韦驮殿、狮子正宗禅寺(今称开山老殿)及太子庵等部分建筑。

西天目山历代名僧辈出,屡受皇封。唐代,慧忠禅师向肃宗奏“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示寂后,封号“大证禅师”;鉴宗禅师示寂50年后,吴越武肃王钱镠请于朝,追谥为“无上大师”;洪言西土禅师,僖宗御赐以紫衣,昭宗赐号“法济大师”。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理宗赐号“佛眼禅师”;昙印禅师,理宗御书“松岩方丈”四字以赐。 元代,高峰禅师树刹开堂,为西天目山一代师祖,其徒断崖、中峰宏其道,大其家,成宗、顺帝、仁宗皆赐号褒崇。

明洪武四年(1371),松隐禅师于狮子正宗禅寺旧址上重建殿宇,郁为丛林。清代,玉琳禅师,顺治皇帝赐号“大觉禅师”,赐以名香法衣,后又进号“普济能仁国师”,住持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重辉禅社;晦石禅师住持西天目山27年,经理修复寺院,焕然改观;际界禅师主席禅源寺,恪守宗风,未敢失坠,阅数寒暑,增辑《西天目祖山志》;悟镇禅师于同治间(1862~1874)诛茅觅础,复兴禅院,续燃香火。

近代以来,西天目山亦有不少名僧。

6.历史名人故事

莫须有:岳飞

故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驶骈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寿年仅三十九岁。

“三令五中“没找到,只找到了关于“三令五申”的人物是孙武

故事:春秋时候,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前倨后恭:苏秦

故事:战国时期,苏秦早年外出遭冷遇不成功,钱也花光了,他只有穿着破旧的袍子,落魄地回家了。一进家门,妻子不理他,嫂嫂只扔了些剩饭给他吃。苏秦自此发愤读书。后来,苏秦逐一说服了六个国家联合抗秦。苏秦还掌握了六国的相印,威风八面!这次,他再回家,妻子见到他不敢正视,洗耳恭听他的说话;嫂嫂非常恭敬地拜见他。苏秦感慨地问:“为何前倨而后恭!”嫂嫂回答:“你现在是大官了,怎能不敬重你呢!”

不学无术:霍光

霍光曾经担任过西汉王朝的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对西汉王朝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霍光居功自傲,不好好读书学习,不明事理,独断专行。所以,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汉书》中,为霍光写传的时候(《霍光传》),虽然称赞霍光“匡国家,安社稷”,是有大功于国家的。可同时也指出霍光“不学忘(在这里读wu)术,暗(在这里读yan)于大理”。

北宋初年,宋太宗的宰相寇准,有个好朋友叫张咏,两人自幼相互敬重,关系密切。后来张咏前往成都为官,听说寇准要当宰相的时候,曾对同僚说:“寇公奇材,可惜学术不足。”不久张咏由成都回到开封,寇准盛情款待,老友重逢,彼此十分愉快。酒宴结束,张咏告别,寇准步行远送。分手时,寇准恳请张咏赠言指教。张咏笑着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不明白张咏话的意思。回到家,寇准立刻找出《汉书》,翻到《霍光传》,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当看到“光不学亡术”这句话的时候,寇准失声笑了起来,恍然道:“此张公谓我矣(这是张咏在指出我的缺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