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务院务虚会
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召开务虚会,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
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
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
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
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1990年底dp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
内容。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
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1992年初,dp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而从理论上
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
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
,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
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
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以d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
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