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箫声 书生出一上联:残月长亭箫声远!女子随口对出经典下联
书生出一上联:残月长亭箫声远!女子随口对出经典下联

说起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自然是少不了对联的这一只独秀了。对联文化作为我们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自然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赞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年轮不断的碾压,对联也是有着很多的分支,有挽联,春联,等等。可是不管有多少分支,对联的形式不会变,改变的只是对联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意境。
明朝时期是我国对联历史发展的顶峰时期,当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对对联情有独钟;还为此还颁布法令,各大文物官员都必须在自家门前贴上对联,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有微服私访的习惯,这一点和之后的雍正和乾隆非常像。朱元璋每到一个地方,自己的灵感来了之后就吩咐手下人拿出纸笔记下自己的灵感。
朱元璋的一生写了很多的诗歌也写了很多的对联,只不过他喜欢用生僻字,写出的对联生涩难懂,很多的对联也就被遗弃了。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生在农村,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并没有其他的子嗣,于是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不想和其他人一样天天去农地里干农活,于是他就想去参加科举考试,要是能够考上就可以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过一点。
可是考了几次之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并没有中举。家里实在是没有能力支撑他再去读书了。可是他的心里还是不愿意放弃,在自己的苦苦哀求下,家里人最后还是同意了。最后一次去考试。在进京的赶考的路上,他遇到一件事情,让他的心里感到非常大的震撼。
某日赶路,天色已晚,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找到一件客栈,于是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走了没过多久之后,还是看到了一间客栈,但客栈里没有房间了,只有一个房间里有两张床可是有个人睡,老板就让他进去问问另外一个人是否愿意。进入房间之后,他答应了他。
在放下行囊之后,才发现和自己一个房间的是一个女子。书生此时就说了一个上联:残月长亭箫声远!女子见书生并没有其他的想法,而是长相是一介书生,便放松下来,并对出下联:咸阳古道音尘绝。随口对的下联,乃是千古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