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注定失败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原因在哪?
李自成最终失败的原因在哪?
明朝末年,乱世纷烟,群雄逐鹿,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而李自成率先攻入京城,并自立为王。然而好景不长,李自成被灭,清军入关。那么,李自成最终失败的原因在哪?李自成失败是对政权无规划吗?
在 李自成看来,既要彻底打败明朝统治者,又要战胜关外和四川与他争夺天下的满族及张献忠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他一个人统一关内,君临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 一思想动向,我们从李自成进京后的一系列言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既没有派重兵去山海关外防御满兵,也没有派强大的武装继续讨伐明军。
他把在北京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宝,用车队川流不息地运回西安去,而不是用于强化农民军,以坚守北京城。他匆匆忙忙地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军压境之际,举行登上皇帝宝座的仪式,然后却立即率兵撤出北京。这些近于奇特的行动,奥秘究竟何在?
李自成的一席话,可谓泄露了天机:“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显然,他根本不打算牢固地立 足北京,而是一心回到他的故乡陕西去,在这里裂土称王。这就表明,李自成向崇祯帝提出的和议条款中“西北一带,敕命封王”,是完全符合其思想实际的,至于 “愿为朝廷内遏群贼”这—条,也不难理解。
如果大顺政权不在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绞杀下迅速失败,不管李自成是当了封建大一统的君主,还是当了西北王,从到朱元璋蜕化的历史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表明,李自成肯定要掉转枪口,向农民军开刀吗?

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在挥师北京,兵临城下之际,曾经特派使者杜勋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企图订立和议。解放后,史学界在研究明末农民战争的著述中,均不提此事。是认为有关历史记载失实,不屑置一词,还是“为尊者讳”,惟恐道及便有所谓朝农民革命领袖脸上抹黑之嫌?不得而知。李文治先生解放前在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的专著中,却曾经论及,文曰:
十八日。或谓降自成的太监杜勋入城会见崇祯帝,盛称自成兵马强劲,愿归明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御强清,但应许以不奉诏不朝觐。帝不能决,杜勋复缒城而去。或云守陵太监申芝秀在昌平降于自成,缒入京城见帝,请帝逊位,崇祯把他叱走。
一望而知,作者对此事的真实性不能断定,遂用“或谓”“或云”的笔法,予以叙述,旨在存疑。那么,李自成与崇祯帝之间,究竟有未通过太监杜勋,举行谈判,试图订立某种城下之盟呢?此事所关非小,应予认真探索。
必须指出,明清之际及尔后的某些史家,囿于正统主义,十分同情崇祯帝,遇大关节处,每予偏袒,以致对此事的记载,抵牾甚多,捉襟见肘。
吴伟业载谓:十八日……贼攻彰义门甚急。监视宣大太监杜勋者先降贼,射书城上呼曰: “我杜勋也。”勋素贵,中官性服属其同类。见勋独身来,不发矢,相向加劳苦。
勋曰: “宣大二十万人皆降,汝等守何益?我入城有所讲,将见上面陈之。”亟缒以入,与诸璫耳语者良久。语不闻。守者前固已解体,既见耳目非是,似若持两端者,遂 投兵喧呼欲下,不可止。贼乘之,外城遽陷。上闻变,登万寿山……
这里矛盾重重。首先,吴伟业把杜勋入城,纯粹写成是个人行动,显然是说不通的。试想,杜勋作为昔日崇祯帝的心腹太监、宣大二十万明兵的监军,如果没有获得李自成的特许,肩负重大使命,他这个非同小可的降官,岂敢擅自射书城上,高声通名?
从这不难看出,李自成也并非庸碌莽夫,而是善于心计的。试想一下,一个懂得在攻入京城前,考虑如何去拉拢杜勋,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他真的会是一个只知道起义的武将吗?
相关文章
- 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 闯王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遇到清军后为什么一触即溃?
- 李自成为什么注定失败 李自成失败原因揭秘
- 洪秀全李自成是什么人 李自成与洪秀全为什么没能成功建立一个王朝
- 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 闯王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遇清军一触即溃?
- 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 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能统一天下吗?你怎么看?
- 黄巢到底是怎样的人 历史上有黄巢这位皇帝吗
-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闯王李自成是因为什么起义的?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 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 李自成能和大明打了15年 为什么清军一年就能将他打败呢
- 闯王李自成简介与故事 李自成简介: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是怎么死的?
- 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 李自成简介: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