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秀成劝曾国藩称帝 曾国藩非常欣赏李秀成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处死?原因没那么简单

火烧 2021-07-18 16:50:26 1065
曾国藩非常欣赏李秀成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处死?原因没那么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廷的打击很大,差点使它提前几十年灭亡,也成为咸丰皇帝死前最大的担忧和遗憾。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跟清廷不分伯仲,占据江南大

曾国藩非常欣赏李秀成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处死?原因没那么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廷的打击很大,差点使它提前几十年灭亡,也成为咸丰皇帝死前最大的担忧和遗憾。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跟清廷不分伯仲,占据江南大部分城池,最后却满盘皆输,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直至大本营天京被攻克,依旧不缺乏出色将领,比如被洪秀全赞为“万古忠义”的李秀成。

金田起义那年,李秀成刚满二十八岁,出身贫寒的他告别亲人,只身投奔太平军,成为军中极为普通的小兵。此后十几年间,李秀成身经百战,磨练了坚强意志,军事才能也越来越突出,后来被封为忠王。

湘军破城之前,眼看大势已去,李秀成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把战马让给洪天贵福,并派侍卫誓死保护幼主出城,而他自己跟清军决一死战,结果力竭被俘。由于李秀成身份特殊,仅次于天王的二号人物,清兵连夜送到统帅曾国藩营帐中。

虽然两人堪称死对头,不打不相识,经过多次交手,曾国藩从心底非常小他十多岁的李秀成,如果他不是太平军将领,一定能成为知心朋友。俗话说,惺惺相惜,为何曾国藩最后还是下令将李秀成处死呢?况且朝廷并未下旨,难道只因是敌人吗?原因没那么简单。

李秀成劝曾国藩称帝 曾国藩非常欣赏李秀成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处死?原因没那么简单

首先,二人各为其主,负责跟太平军作战的清兵,大部分都是曾国藩组建的湘军,李秀成率领部将屡次打败敌军,使得湘军损失惨重、锐气大减,曾国藩颜面尽失,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损兵折将的曾国藩,心里十分愤怒,恨不得立即抓住李秀成。

其次,李秀成深得属下的拥戴,称得上天平天国后期灵魂人物,他不止一次表示:“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想劝他真心投降清廷,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留着他是个巨大威胁,曾国藩对此心知肚明。

再次,以此对战当中,曾国藩派弟弟曾国华出战,原本只是想让他镀镀金,日后凭借战功升迁,并再三交代,一定不可冒险,保命才是关键,即使战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太平军异常勇猛,湘军压根扛不住,曾国华死于乱军之中,此次太平军的指挥官就是李秀成。

亲弟弟的死讯,让曾国藩痛不欲生,被朝廷责怪倒无所谓,主要是无法向家人交代,居然连弟弟都保护不了,自责、内疚之情无以言表,因此对李秀成更加痛恨。

最后,刚抓到李秀成时,曾国藩并没有立马把他斩首示众,或许也想过劝降。李秀成被关押期间,写下一本书(并非投降书),曾国藩看后亲自对他进行审讯,其他人并不在场。据猜测,李秀成打算学三国姜维,先来个假投降,进而劝曾国藩起兵反清。

奈何曾国藩没有钟会之志,不但未接受李秀成的建议,而且担心这些话传出去,到时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所以,没等如何处置李秀成的圣旨下来,就找个理由把他除掉。李秀成无愧于“忠王”的封号,就连李鸿章都曾称赞道:“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参考文献:《李秀成自述》《清史稿》《洪福异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