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盐湖区 蜀漢山西籍名臣:均來自運城市,鹽湖區有四位,聞喜縣有兩位
蜀漢山西籍名臣:均來自運城市,鹽湖區有四位,聞喜縣有兩位
山西省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漢末三國時期全境都在曹魏的勢力范圍之內。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在蜀漢集團中效力。據史料記載,效力蜀漢的六位山西籍名臣都來自運城市,其中四人來自鹽湖區,二人來自聞喜縣。第一位:關羽。關羽,字雲長,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人,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將,山西籍名人的傑出代表。關羽,本字長生,少年時因犯事四處逃亡,劉備創業之初投至帳下效力。關羽忠勇好武、身材雄壯。早期跟隨劉備的過程中,常與張飛侍立左右,儼如貼身護衛一般。劉備對關、張二人視為手足,與之同甘共苦,共赴創業大計。
追隨劉備創業期間,關羽備受信任與器重,初任別部司馬。劉備闖盪中原期間,關羽征戰無數,戰功赫赫。赤壁之戰時期,關羽與張飛等人一起配合周瑜對抗曹操。江陵之戰結束後,劉備占據荊州數郡,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劉備入蜀後,關羽留在荊州總攬軍政事務,期間與曹魏集團爆發多次激戰。劉備自立漢中王後,關羽被任命為前將軍一職,成為蜀漢集團的頭號名將。
不過,關羽的結局非常悲慘。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上圍攻襄陽和樊城,期間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一度令曹操產生遷都的念頭。不過,關羽急於拿下樊城和襄陽,卻忽略了荊州大本營的防御,遭呂蒙、陸遜偷襲,身首異處。
關羽之所以得到後世的敬仰,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關羽的武勇。被迫投降曹操後,關羽在萬軍叢中有過斬殺袁紹大將顏良的神勇表現,此後又有「 ”水淹七軍”的巨大勝利,被譽為「 ”萬人敵”;其二是關羽的忠義。關羽不忘故主劉備,拋棄官爵厚祿,封金掛印、千里尋主,忠義之舉令世人仰慕;其三是關羽的剛烈與堅毅。「 ”刮骨療毒”時仍能神態自若、面無懼色,此種氣概非常人所能及。
第二位:關興。關興,字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次子。關羽、關平兩父子在荊州遇難之後,劉備、諸葛亮等人對關氏後人都給予了特殊照顧。諸葛亮將其帶着身邊,悉心教誨。關興歷任侍中、中監軍等職,只可惜年紀輕輕便病逝了。
第三位:關統。關統是蜀漢名將關羽之孫,關興的嫡子。由於父、祖在蜀漢的特殊地位,關統子承父業仕從蜀漢時同樣受到了特殊的關照。後主劉禪更是對關統寵愛有加,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關統為妻,並任命其為虎賁中郎將。不過,關統的結局也與父親關興一樣,早早就病逝了。
第四位:關彝。關彝是關羽之孫,關興的庶子。關統病逝時膝下無子,關統的爵位便由關彝繼承,與祖父、父親及兄弟相比,關彝的結局更加凄慘。蜀漢亡國後,曹魏大軍進入成都,當年在樊城被關羽處死的曹魏名將龐德之子龐會也隨軍進入成都。為了替父親復仇,龐會將關彝及其族人悉數殺害,關羽一族也因此再無血脈延續。

第五位:裴俊。裴俊,字奉先,蜀漢集團山西籍文臣中的傑出代表,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裴俊出身於世家大族,在家中排行老二,父親裴茂仕從東漢朝廷,官至尚書。裴俊的姐夫被朝廷任命為益州長史時,他也跟隨姐夫一家到了益州。漢末天下大亂,裴俊被迫滯留益州。裴俊聰慧、多才,甚重禮義,成年時便在益州遠近聞名。劉備平定益州後,裴俊經當地名士推薦為官,成了蜀漢帝國的一員。後主劉禪時期,裴俊官至光祿勛,位列九卿,最終病逝於任上。
第六位:裴越。裴越,字令緒,蜀漢名臣裴俊之子。裴越在史料中的記載很少,《三國志》中僅僅簡單提到,裴越成年之後受到蜀漢朝廷的器重,被任命為督軍一職。蜀漢亡國期間,裴越得以幸存,與後主劉禪一起被遷往洛陽,此後在西晉朝廷擔任過議郎一職。至於他的事跡及家庭情況,史料中並沒有提及。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