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土梁子:20勇士激战100日军三昼夜,日军队长被迫下跪自杀
血战土梁子:20勇士激战100日军三昼夜,日军队长被迫下跪自杀
1937年10月,日军纠集起7万余人向太原进犯,中国守军在忻口与日军展开激战,忻口战役爆发。此时,王增禹刚刚考入太原晋绥军陆军军官教导团第二期学兵队步兵科当学兵。
10月11日,第61军军长陈长捷发来电报,要求抽调100名学兵到忻口支援战斗。
忻口遗址
“我愿意去,算我一个!”王增禹第一个举手报名,他的志愿很快得到批准。1937年10月15日,王增禹被分配到第61军第72师第209旅(旅长段树华)第417团(团长张勤增)第三营第9连任第三排排长。
第二天一大早,王增禹就来到了忻口前线的土梁子阵地。此时第三排原排长刚刚阵亡,全排仅存20名战士。第三排的任务是坚守土梁子阵地,,防止鬼子从后方袭击主阵地。

土梁子地形
土梁子是一道土山梁,海拔不到50米,土梁子上沟壑纵横,形成了天然的战斗掩体。土梁子下有一条狭窄小道,紧扼两边土梁,乃一处咽喉之地。
此时,全排仅剩士兵20人,轻机枪2挺,步枪20支,手榴弹近百颗。而阵地前的鬼子大约有百余人,敌众我寡,这是一场恶战。
日军宣传画
“弟兄们,土梁子就是我们的坟墓。决死抗争,为排长报仇!”排长新亡,士兵们士气低落,王增禹不得不鼓励士兵们。士兵们人人义愤填膺,血气上涌,誓杀日寇为排长报仇。
当天中午,鬼子又发起了进攻。王排长将机枪排布在两边路口,让所有人呈闪形火力排开,第一阵机枪扫射后,迅速隐蔽。几分钟后,步枪再齐射三次,每次间隔一分钟。步枪齐射之后,迅速退到一边躲避日军迫击炮弹,用手榴弹还击冲来的敌人。
日军侵入山西
这个办法相当有效,机枪、步枪、手榴弹所有火力都发挥了最大优势,鬼子无论如何进攻,都会遭到密集火力的袭击。第一波日军在迫击炮轰击后冲了上来,不料被杀得死伤一片,土梁子下堆了20多具鬼子的尸体。
鬼子吃亏后,架起迫击炮想要端掉守军的机枪阵地,但此时两挺机枪早已经隐蔽,鬼子白白浪费了大量炮弹,炸出来的弹坑反而成为了守军的掩体。日军步兵冲上来后,又遭到了齐射。
日军迫击炮
虽然指挥得当,但伤亡还是无法避免的。鬼子的应变能力非常快,不断调整炮击和进攻角度,密集的炮弹落地后,总有士兵受伤或阵亡。
在一次炮击中,一块弹片擦伤了王排长的脖子,炮弹削去了一块皮肉,鲜血直流,经过抢救包扎后,又继续指挥战斗。
伏击鬼子
第二天,鬼子架起迫机炮轰机了一整天。当天晚上九点,30多名鬼子组织起两支敢死队向土梁子发起夜袭。就在鬼子以为得手之际,突然10多个集束手榴弹从土梁子上丟了下来,接连的爆炸声响起,鬼子丢下10多具尸体,狼奔豸突一般逃下山去。
第三天,鬼子以10余门迫击炮交替排列炮击,随后又从侧翼切断了第三排友军的增援路径,妄图一举拿下土梁子。
日军指挥官
接连激战数日,二十勇士已经仅有13人,而且弹药即将打光,疲惫不堪。王排长下令将所有手榴弹盖子揭开,上刺刀,准备进行最后血战。激战到下午时,阵地被日军突破,战友们纷纷牺牲。
激战中,王排长端着刺刀上阵杀敌,接连刺杀了3名日本兵,但他的身上也被刺了5、6刀,后背被刺刀刺了一条长长的血口,鲜血直流。士兵贾成玺夏颚被炮弹炸碎,他掏出一面小镜子照了照自己,发现已经不成了人样,料想难以突围,于是举枪自尽。又一位士兵郑濂,身受重伤,不愿被日军俘虏,也拉响手榴弹自尽。
日军队长毙命地
战斗到最后,仅剩下了重伤的王排长和士兵王学义两人,就在鬼子即将攻上阵地时,友军终于击溃山下之敌,救下了王排长和王学义。王学义背起王排长,走下山去。
在山下一处沟坎下,他们发现了一具鬼子中队长的尸体,鬼子队长倒在水沟里,肚子上插着短刀,跪倒之地对着土梁子。这应该是指挥作战不力,最终被迫自杀的罢。王学义匆匆扫了鬼子尸体一眼,背着王排长迅速下了山。
日军的遗留之物
土梁子之战,20勇士血战日军三昼夜,痛杀鬼子50人,逼得鬼子队长下跪自杀,为牺牲的排长报了仇。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