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走向衰败的几大原因 清朝没落多少年,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火烧 2022-01-09 10:48:27 1061
清朝没落多少年,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是在清朝走向了衰败,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败。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

清朝没落多少年,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是在清朝走向了衰败,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败。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

原因:

1、中国浪费了太多太多劳动力,导致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朝满族沿袭之前的传统,女人从七岁之后就开始裹脚,美名其曰“三寸金莲”,但是却不曾想到,当时的西方工业革命后,妇女还是主要劳动力。

2、鸦片的毒害,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的商业和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每个民族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时期的中国,有钱人家的富家子弟在嬉笑斗鸟,甚至还聚众违法吸大烟,慢慢吞噬着晚清时期的主要劳动力。

3、清政府胆小怕事,腐败,自私自利,晚清已经参与了几次战争,每次都是以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为结束,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正是因为这些权贵的统治,和这些罪恶的封建恶俗,当然和封建统治达到顶峰后必然衰落的自然规律也是脱不了关系的。更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无知和愚蠢,闭关锁国,看不到西方的先进技术,还误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井底之蛙的思想终究导致清朝走向衰败的。

扩展资料:

清朝结束时间: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

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是怎么衰落的?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军队的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在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等农民起义。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贸易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清朝政府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军为主,华中华南以洪秀全太平天国与云南杜文秀、马如龙的云南回变为主。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861年,咸丰帝去世,其6岁之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

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在当时,奕.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培育出唐绍仪与詹天佑等人才;开设矿业、建立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兵工厂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建立新式陆军与北洋舰队等。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在文武齐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

对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主权爆发了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台湾也宣布建省。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

家庭走向衰败的几大原因 清朝没落多少年,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国琉球改属日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交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和租界。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

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朝于八国联军入侵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

革命派希望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1894年孙文于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

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1907年,清政府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政府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咸丰

中国在清朝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

“康乾盛世”后,清朝渐渐落入中国历代世袭专制皇朝随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增减的“兴起—鼎盛—衰落”宿命。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纷纷以武力逼中国开放市场,并签订了割地赔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叛乱严重打击了清朝国力,19世纪末的义和团排外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庚子赔款后清朝已无力再振。 清朝前期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对外实行海禁(雍正十年1732年开放携眷属至台湾),闭关锁国。这些政策虽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矛盾。 清朝后期在西方国家的炮火威胁下,不得不打开国门维新变法,但此时国家早已极度贫弱,在满洲统治者的防汉抑汉思想的破坏下,维新变法失败,随后又接连被西方国家侵略并签订了包括割地赔款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近代衰落。

清朝衰落的原因

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落。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清朝的禁烟行动,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开始不断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人民负担沉重,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挽救自身命运并增强国力,清政府内部亦进行了一些维新运动,试图革新图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培训技术人才;同时也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同治年间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其间清朝成功消灭太平军、捻军之乱,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也有较大的改善。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仍未达到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其后《马关条约》的签定。随后,由光绪帝亲自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则因保守派的反对和政变而告流产。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清朝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的?

清朝的衰败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

弘历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清朝从强盛到没落,这一王朝是从哪一年建立,到哪一年结束的?

这可是在历史书找到的哦,我手打很辛苦

清朝的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史称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攻入上海关,打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我现在才初一所以历史书没有说清朝的灭亡不过我可以帮你去网上找 清朝的灭亡:清朝后期,它成为了,英,法等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新对象。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之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维护其统治,晚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1898年,光绪帝开始了“戊戌变法”,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扰,变法失败。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结束。清朝共十帝,历268年

清朝是什么时候衰败的

是从乾隆年间开始的,都说康乾盛世,其实从乾隆中后期就开始衰败了,说乾隆是大清最大的败家子,一点儿也不为过。要知道到康熙前期,国家都是很穷的,康熙六十一年,加上雍正十三年的励精图治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了乾隆这儿,频繁地下江南,用度极其奢华。。。

到了乾隆晚期,社会腐败,官场腐败,像和珅这样的贪官比比皆是,这个时候的清朝已经渐渐破落了。。。 都知道雍正是个非常勤勉的帝王,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很大的基础。其实,乾隆帝的儿子嘉庆,也是个非常努力,勤勉的皇帝。都认为乾隆之后的清朝帝王,要么如同咸丰一样昏庸无志,要么如同光绪一样有心无力。其实嘉庆是个非常有才学,努力,勤勉的皇帝。他非常的节俭,勤奋,想挽救清朝衰落的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一死,嘉庆皇帝雷厉风行,便以二十大罪诛杀了和珅。 只不过,国已成型,嘉庆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

清朝在那个皇帝在位时开始走向衰败的?

清朝是在乾隆皇帝开始走向衰败的。1735年弘历继位,即乾隆帝。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政治日渐腐败 。当时人口暴增与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扩展资料:

乾隆中期以后,官场中更形成了种种层层相因的陈规陋习。当时下级官员觐见上司时,要馈送银钱;年节生辰,要进送礼品;官员外放,要通贿吏部官员及京中大员;钦差及督抚大员赴任途经地方,地方官员必须馈赠盘费。

这样,上至阁老大员,下至胥吏差役,都从这种陋习中获取厚利。因为“州县有千金通融,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 。

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423)走向(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