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朱棣母亲是谁 朱棣生母,朱棣生母是谁?

火烧 2021-06-11 08:44:33 1054
朱棣生母,朱棣生母是谁? 朱棣生母是谁?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在当时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修建了一座大报恩寺。这座寺庙大门内有一座正殿,平日大殿的门紧闭,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去,所以也都不知道里面到底

朱棣生母,朱棣生母是谁?  

朱棣生母是谁?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在当时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修建了一座大报恩寺。这座寺庙大门内有一座正殿,平日大殿的门紧闭,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去,所以也都不知道里面到底供奉着什么。在朱棣当了皇帝以后明朝的二百多年间,外人从来没有人知晓。

直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这座大殿被人打开来一看,原来里面供奉的是碽 氏的牌位。朱棣修大报恩寺,原来是想报生母碽氏的生育之恩。朱棣既然知道自己的生母是碽 氏,并且也想报恩,为什么又要隐瞒这件事情呢? 朱棣为夺取皇位,杀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时候他几乎是杀红了眼,绝对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可是到了要认自己的生母了,他却遮遮藏藏,欲盖弥彰,软弱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不外乎下面这几点:一、保皇位。朱棣费尽千辛万苦抢来皇位很不容易,他的做法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为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他若要保住皇位,就得拼命掩盖篡位的恶名,想尽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就得打出正牌来。如果出身既是庶出,又是篡位,这皇帝能不能当下去还真不好说。我们在这里揣测一下,朱棣每当想到不能承认亲生母亲的身份,不能给她应得的荣誉和地位,一定非常苦恼,非常愧疚。可这事又万万不能对外人讲,也就只好把母亲的牌位放到寺庙里,在心里默默请求母亲原谅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他只能忍痛这样处理了! 二、争正统。马皇后是正牌皇后,因此说是她生的,身份自然就是正统的了。同时也就可以为朱棣的夺权找到借口——当初朱元璋和马皇后原本就是想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只是因为有人出坏主意,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另一方面,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更正统了。 三、怕舆论、要面子。朱棣的生母碽氏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在今天看来,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少数民族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些优待政策。可在当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朱元璋是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天下的,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残喘地与明朝对峙,双方还在打仗。朱棣若承认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这就是朱棣不能公开认自己蒙古族生母的主要原因。 朱棣不公开认生母一事虽然有许多历史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主要因为在他的眼里,皇帝宝座重于亲情。从小浸染权欲的朱棣,终究无法摆脱权力这枚糖衣炮弹的利诱。 朱棣的亲生母亲碽氏最终连一座坟墓都没有留下,而这段历史,也最终被朱棣带入了他的坟墓之中,从此没有人能够知道当时的真相。这成为后世的史学家们花费心思去考证的历史疑点,终归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可悲。(

朱棣生母

朱棣生母是个历史之谜。

朱棣的生母是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它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 1.马皇后所生 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是嫡子。依据是《燕王令旨》说:“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明太宗实录》也说:“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王,次上,次周定王橚。”《明史。成祖本纪》因之,云:“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明成祖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 2.碽妃所生 有野史记载碽妃就是朱棣生母,并且正史之中也能找到应对此项推测的证据。明末何乔远之《闽书》、谈迁之《国榷》、《国史异考》、李清之《三垣笔记》中都记载过,根据是明汪宗元撰《南京太常寺志》。《南京太常寺志》中确实写明,朱棣的母亲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根据史料,李淑妃不可能是太子朱标生母),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近人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也皆主此说。 3.元妃说、高丽妃说 另外的说法有元妃说、高丽妃说。明王世懋著《窥天外乘》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清萨囊彻辰撰《蒙古源流》则说成祖是元主妃洪吉喇氏所生。“先是蒙古托兖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25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呼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女,名格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说得神乎其神,似乎确有其事。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主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近人傅斯年所见的明人笔记,则以成祖为元顺帝高丽妃所遗之子。

朱棣的生母做了什么,被朱元璋用了如此恐怖的刑法?

朱元璋是贫穷家庭出身的,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凭借过人的心智成就帝王霸业。朱元璋在位期间不仅仅有着很大的成就,也实施了很多残酷的刑罚,这些都是来巩固他的政权,保护他的地位。

著名的“铁裙之刑”就是朱元璋专门为他的一名妃子设立的,铁裙之刑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由铁片做成的裙子,然后用火烤,铁片就会发热,直到女子被活活烤死,其实这和浸猪笼差不多,都是为不守妇道的女子设立的,这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相传朱棣的母亲就是被他用这种刑罚活活折磨死的。

朱元璋十分讨厌背叛他的人,在古时,因为怀胎十月才是正常的生孩子周期,所以不到十个月出生的孩子会被认为是母亲与人私通有的孩子,朱棣恰巧就是不到十个月就出生的孩子,于是朱元璋就怀疑他的母亲与人私通,就用这种刑罚折磨死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可谓是冤死,可见朱元璋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明朝朱棣母亲是谁 朱棣生母,朱棣生母是谁?

朱元璋的疑心很重,朱棣的母亲被这种刑罚折磨致死与朱元璋疑心脱不了干系,因为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所以他害怕很多事情,疑心病很重,对人交不了心,总觉得别人要害他,所以他发明了很多这种残酷的刑罚。

朱元璋时候,害怕后宫干政,就要求他的妃子都陪他下葬,这样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追其因果,就是朱元璋对自己身边的人不放心,不敢完全的信任他人。

朱棣母亲怎么死的

据说是因为生朱棣的时候早产,朱元璋认为孩子定非己出,而将其赐死。

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最普遍的观点是,朱棣的生母其实是个高丽人,李姓,封贡妃。论据是《南京太常寺志》所记:“右一位贡妃生成祖文皇帝”。史料中关于贡妃的资料很少,据说是因为生朱棣的时候早产,朱元璋认为孩子定非己出,而将其赐死。

关于朱棣生母的问题

朱棣亲妈四个版本

正史加上野史、秘史,朱棣的亲妈到底是谁,有N个版本。昨天,陈济民一一列数。 版本一:马皇后。在正史中,朱棣的母亲赫然是朱元璋的正宫皇后马娘娘。正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共生有26个儿子,前五子都是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包括太子朱标、四子朱棣等。明成祖朱棣自己也这么说,“朕高皇后(即马皇后)第四子也。” 可是,众多史学家认为,这是御用文人为朱棣正身而对《太祖实录》“做了手脚”。因为按照封建礼制那一套,皇位“传嫡不传庶”,有嫡子在,庶子绝对不能继承皇位,否则就是篡位。 版本二:碽妃。在这些“妃生”版本中,有的说,明成祖朱棣是朝鲜女子李氏碽妃所生;这个说法,被现在许多史学家采纳。陈济民表示,碽妃版本的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还有传说称,碽妃因为早产,朱元璋怀疑她来到自己身边前已经与人私通,于是赐“铁裙”,将她放置在火上烧死,以至于后来才有了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为生母建报恩寺塔的事。 版本三:元顺帝第三个妃子洪吉喇氏。陈济民表示,持这个说法的人也不少,比如在《中国历史杂文》中说,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经怀孕7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她走,让朱元璋捡了个现成便宜,白得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之后,洪吉喇氏生了一个男孩,朱元璋非常喜欢,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这孩子就是朱棣。 版本四:蒙古女子。这个版本来自于清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说朱棣起初还在王宫中为这位蒙古生母翁氏建庙,供奉牌位,以时时纪念。 四个版本都是错的? 朱棣的亲妈,当然只可能有一个。到底是这四个版本中的谁?陈济民认为,一个也不是。 在向记者披露他的考证推论前,陈济民首先对这四个“妈”一一反驳。 马皇后是史学观点都不倾向的一位。而对现在众多观点倾向的碽妃,陈济民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表示,“碽妃说”的依据主要是《南京太常寺志》,但是这本史书,历史上对它的怀疑很多。陈济民说,《明史》等史书都称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记录为22个儿子,少了4个儿子,其中还少了第五皇子朱橚。“朱橚是朱棣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也是佐证朱棣身世的关键性人物。” 至于洪氏和蒙古女子,陈济民同样判断可信度很低。而他最主要的“力证”,就是朱棣的出生时间。 出生年份是解谜关键 朱棣究竟是“后生”还是“妃生”,陈济民认为,可以从他出生和死亡的年代来破解。 他告诉记者,《明史》记载,朱棣死于1424年,死时65岁。按实龄64岁推算,朱棣应生于1360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这样记载:“朱棣,1360—1424”。 他表示,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及其所率的部下在江南和江淮一带鏖战,还无力远去北方,更谈不上俘虏元顺帝的妃子洪氏或蒙古人翁氏。而占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是在洪武元年八月,这次战事,元顺帝早就料到都城不保,所以在城破之前就已经逃往漠北,大将徐达并没有俘获什么元妃。要说俘虏元朝宫女,那是在洪武三年,徐达大胜,元顺帝病故,宫中无人顾及,一批宫女被俘获。“此事距离朱棣出生已经过了十年,可见所谓洪氏或蒙古人翁氏生了朱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再说碽妃。陈济民认为,即使有这个妃子,那也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之后,朝鲜才有可能送女子入朝。而在此前,尚为元朝统治,朝鲜怎么就能料定将来朱元璋会成为一国之君,而甘冒风险,把女子送给朱元璋示好呢?“所以从朱棣的出生时间来判断,说朝鲜李氏碽妃生了朱棣,也不可能。” 朱棣生母为寿州女子? 既然朱棣生于明朝成立前八年,那到底是哪位女子所生呢? 陈济民表示:“把当年在朱元璋身边有哪几个女人以及她们的生育情况搞清楚了,自然也就水落石出。” 他告诉记者,在元末,朱元璋渡长江时就携带将士以及妻妾一同来到南京,先后在他身边的有6个女人,其中包括后来的马皇后和安徽寿州人李淑妃。这6个女子所生的皇子,都在洪武三年被封为王。 陈济民认为,即使《太祖实录》或是《南京太常寺志》等书被人修改,但历史的痕迹是不可能完全遮盖得了的。《太祖实录》和《明史》中都说马皇后生有5个儿子,包括明成祖朱棣。而秘史则说,马皇后没有生育,这5个儿子都是妃子所生,马皇后据为己有,视若己出。陈济民认为,同为正史,《南京太常寺志》说前三个皇子是李淑妃所生,也从侧面否定了朱棣生母是马皇后。 但是,秘史中却唯独没有说明四子朱棣、五子朱橚是谁所生。而其他几位皇妃的生子情况,在各类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陈济民采用了排除法。除了那4个明确记载生了哪些皇子的皇妃,剩下的只有李淑妃和马皇后。“马皇后不生育,那么这四子、五子,也应该都是李氏所生。” 陈济民同时认为,这个是李氏淑妃,而不是朝鲜的那位李氏碽妃,后来可能“二李”也有混淆。而正因为确系庶出,朱棣即位后才会兴师动众修建大报恩寺塔以感恩,“无非是向世人宣告他是皇后嫡子,以塞众人之口。”

朱棣母亲生母到底是谁

总起来看,关于成祖生母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马皇后说。明成祖朱棣自称是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奉天靖难记》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太宗实录》为宣宗所修北京觉生寺永乐大钟,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分,当然宣称朱棣为马皇后的嫡子。 另外还有人认为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皇子,这几个都不是她亲生的,只不过是抱过来抚养成人而已。 妃说。成祖为马皇后所生的说法到了明中后期就受到了质疑,而妃说浮出水面。有人认为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不得而知。 这种说法的直接证据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皇家宗庙的祭祀就由其负责。《太常寺志》对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寝)神位的记载如下: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机构,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胡乱记载,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明代文人对这种资料将信将疑,但还是觉得有合理的地方,万历时期的文人何乔远就持这种观点,“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妃所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京)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李清见到这样的记载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钱谦益当时是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时机,悄然打开孝陵寝殿,“入视果然,乃信”。还有一个证据。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上翻盖新寺,取名大报恩寺,是为了报答马皇后的养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外人无法看见里面元顺帝像的情况,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成祖生母妃。 还有的学者考证当年建文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为周王与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周王与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而有可能就是妃。 元主妃洪吉喇氏说。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两者相差达8年之久。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朱元璋刑罚过严、朱棣杀戮过重,从而导致民情激愤,因而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以讹传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成祖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成祖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问题上来。朱棣非马皇后亲生而生母为妃的说法,经过明史专家李晋华、吴晗等人的精细考证,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在这里,可以提供一条可以佐证成祖庶出说的史料。成祖即位以后,禁止一切有关其夺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国外的史籍,而这条史料恰恰出自邻国朝鲜,其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权氏著有《奉使录》记其事,其中有诗题云: 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入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此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诗题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还不存在嫡庶之差别问题,故燕王即使对外国人也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马氏所出无可怀疑。那么,朱棣为何一再强调自己是嫡出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子继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则会危及皇权的稳定。特别是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将建文帝赶下台后取而代之,更恐难以服众。他担心后人说他篡权,所以才千方百计强调自己嫡出的身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是不足为怪的。

朱棣生母

朱棣亲妈四个版本

正史加上野史、秘史,朱棣的亲妈到底是谁,有N个版本。昨天,陈济民一一列数。 版本一:马皇后。在正史中,朱棣的母亲赫然是朱元璋的正宫皇后马娘娘。正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共生有26个儿子,前五子都是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包括太子朱标、四子朱棣等。明成祖朱棣自己也这么说,“朕高皇后(即马皇后)第四子也。” 可是,众多史学家认为,这是御用文人为朱棣正身而对《太祖实录》“做了手脚”。因为按照封建礼制那一套,皇位“传嫡不传庶”,有嫡子在,庶子绝对不能继承皇位,否则就是篡位。 版本二:碽妃。在这些“妃生”版本中,有的说,明成祖朱棣是朝鲜女子李氏碽妃所生;这个说法,被现在许多史学家采纳。陈济民表示,碽妃版本的主要依据是《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还有传说称,碽妃因为早产,朱元璋怀疑她来到自己身边前已经与人私通,于是赐“铁裙”,将她放置在火上烧死,以至于后来才有了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为生母建报恩寺塔的事。 版本三:元顺帝第三个妃子洪吉喇氏。陈济民表示,持这个说法的人也不少,比如在《中国历史杂文》中说,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经怀孕7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她走,让朱元璋捡了个现成便宜,白得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之后,洪吉喇氏生了一个男孩,朱元璋非常喜欢,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这孩子就是朱棣。 版本四:蒙古女子。这个版本来自于清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说朱棣起初还在王宫中为这位蒙古生母翁氏建庙,供奉牌位,以时时纪念。 四个版本都是错的? 朱棣的亲妈,当然只可能有一个。到底是这四个版本中的谁?陈济民认为,一个也不是。 在向记者披露他的考证推论前,陈济民首先对这四个“妈”一一反驳。 马皇后是史学观点都不倾向的一位。而对现在众多观点倾向的碽妃,陈济民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表示,“碽妃说”的依据主要是《南京太常寺志》,但是这本史书,历史上对它的怀疑很多。陈济民说,《明史》等史书都称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记录为22个儿子,少了4个儿子,其中还少了第五皇子朱橚。“朱橚是朱棣同母所生的亲弟弟,也是佐证朱棣身世的关键性人物。” 至于洪氏和蒙古女子,陈济民同样判断可信度很低。而他最主要的“力证”,就是朱棣的出生时间。 出生年份是解谜关键 朱棣究竟是“后生”还是“妃生”,陈济民认为,可以从他出生和死亡的年代来破解。 他告诉记者,《明史》记载,朱棣死于1424年,死时65岁。按实龄64岁推算,朱棣应生于1360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这样记载:“朱棣,1360—1424”。 他表示,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及其所率的部下在江南和江淮一带鏖战,还无力远去北方,更谈不上俘虏元顺帝的妃子洪氏或蒙古人翁氏。而占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是在洪武元年八月,这次战事,元顺帝早就料到都城不保,所以在城破之前就已经逃往漠北,大将徐达并没有俘获什么元妃。要说俘虏元朝宫女,那是在洪武三年,徐达大胜,元顺帝病故,宫中无人顾及,一批宫女被俘获。“此事距离朱棣出生已经过了十年,可见所谓洪氏或蒙古人翁氏生了朱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再说碽妃。陈济民认为,即使有这个妃子,那也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之后,朝鲜才有可能送女子入朝。而在此前,尚为元朝统治,朝鲜怎么就能料定将来朱元璋会成为一国之君,而甘冒风险,把女子送给朱元璋示好呢?“所以从朱棣的出生时间来判断,说朝鲜李氏碽妃生了朱棣,也不可能。” 朱棣生母为寿州女子? 既然朱棣生于明朝成立前八年,那到底是哪位女子所生呢? 陈济民表示:“把当年在朱元璋身边有哪几个女人以及她们的生育情况搞清楚了,自然也就水落石出。” 他告诉记者,在元末,朱元璋渡长江时就携带将士以及妻妾一同来到南京,先后在他身边的有6个女人,其中包括后来的马皇后和安徽寿州人李淑妃。这6个女子所生的皇子,都在洪武三年被封为王。 陈济民认为,即使《太祖实录》或是《南京太常寺志》等书被人修改,但历史的痕迹是不可能完全遮盖得了的。《太祖实录》和《明史》中都说马皇后生有5个儿子,包括明成祖朱棣。而秘史则说,马皇后没有生育,这5个儿子都是妃子所生,马皇后据为己有,视若己出。陈济民认为,同为正史,《南京太常寺志》说前三个皇子是李淑妃所生,也从侧面否定了朱棣生母是马皇后。 但是,秘史中却唯独没有说明四子朱棣、五子朱橚是谁所生。而其他几位皇妃的生子情况,在各类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陈济民采用了排除法。除了那4个明确记载生了哪些皇子的皇妃,剩下的只有李淑妃和马皇后。“马皇后不生育,那么这四子、五子,也应该都是李氏所生。” 陈济民同时认为,这个是李氏淑妃,而不是朝鲜的那位李氏碽妃,后来可能“二李”也有混淆。而正因为确系庶出,朱棣即位后才会兴师动众修建大报恩寺塔以感恩,“无非是向世人宣告他是皇后嫡子,以塞众人之口。”

朱棣的生母是不是马皇后?

史海争鸣: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

明成祖朝服图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治所在今天的北京。朱元璋死,手握重兵、雄踞北塞的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3年多的兵戎相争,终于推翻了自己侄儿建文帝朱允?傻耐持危?辉径?闪舜竺魍醭?牡谌?代皇帝。他的统治,对明王朝影响重大,为以后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也许在一些人眼里,他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但由于夺权上台,被许多正直的史学家们讥为“赧颜人上”,斥为“燕贼篡位”,视为“叛逆”。有关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甚至他生母是谁,也众说各异,难以断言。

旧钞本《燕王令旨》说:“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明太宗实录》也说:“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荆?谓?酰?紊希?沃芏ㄍ??。”《明史成祖本纪》因之,云:“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从这些官方材料看,明成祖生母当属马皇后无疑。不过,有的学者认为其中有篡改之词,不能信以为真(参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明人王世贞《二史考》说:“《皇明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郎瑛所见的《鲁府王牒》与此相同:“今鲁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与周王。”但他半信半疑,首先仍说明:“太祖二十四子,生母五人。长懿文太子标,第二秦愍王?荆?谌?晋恭王,第四燕王棣,第五周王??,高后所生也”(《七修类稿》卷一)。《皇明世系》、《鲁府王牒》皆早佚,是真是假,难以判断。不过,这些材料虽说皇太子等非马皇后所生,但皆承认明成祖为马皇后亲子。

明太祖的马皇后朝服图

王世贞《二史考》引他人著作说:“《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太宗为达妃子。”即明成祖是达妃所生。《革除遗事》是明黄佐所作,此书对建文帝下台深表同情,而对明成祖夺权大加贬斥。清人史学家朱彝尊曾评价它说:“黄佐《革除遗事》与当时记建文事诸书,皆不免惑于从亡致身二录。盖于虚传妄语,就未能尽加芟削”(见《四库全书总目革除遗事》)。可见此书把明成祖说成达妃所生是别有用心的。其可信程度可想而知。

明末何乔远之《闽书》、谈迁之《国榷》、李清之《三垣笔记》等都根据《南京太常寺志》,认为明成祖的生母是硕妃。近人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也皆主此说。然硕妃之来历史无记载。要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就要看《南京太常寺志》一书是否可靠。查《四库全书总目》,《南京太常寺志》为明汪宗元所撰,汪宗元是嘉靖己丑(公元1529年)进士,官至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南京太常寺志》是他任南京太常寺卿时所辑。与明成祖生年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相隔170多年。在叙述明成祖生母时自然有可能是道听途说而非第一手资料,因此其是否真实可靠尚难说清。退一步讲,若硕妃果为明成祖的生母。为何明代除《南京太常寺志》外,其他从未有过记载?

王世懋《窥天外乘》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蒙古源流》则说成祖是元主妃洪吉喇氏所生。“先是蒙古托兖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25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呼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女,名格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说得神乎其神,似乎确有其事。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主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近人傅斯年所见的明人笔记,则以成祖为元顺帝高丽妃所遗之子(《明成祖生母记疑》)。

最近,大报恩寺塔“地宫”的发掘全城关注。“报恩之谜”一直号称大报恩寺塔百谜之首,名为报恩,究竟报谁之恩?几百年来,说法莫衷一是,争论沸沸扬扬。

众所周知,大报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虽然该塔号称是报答其母马皇后,但史学界对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一直争论不休。直到近几十年,不少史学家的观点才逐渐倾向于一个:朱棣是朝鲜女子硕妃所生。然而,南京地方志学家、《南京史志》主编陈济民却大胆推断:大报恩寺,报的既非马皇后,更非“外来母亲”硕妃,而是出身安徽寿州的皇妃——李淑妃。

大报恩寺,传说中朱棣纪念其生母而修建

陈济民同时认为,这个是李氏淑妃,而不是朝鲜的那位李氏硕妃,后来可能“二李”也有混淆。而正因为确系庶出,朱棣即位后才会兴师动众修建大报恩寺塔以感恩“高皇后”,“无非是向世人宣告他是皇后嫡子,以塞众人之口。”

这些野史、杂记是否可靠,难以判断。朱棣的生母之谜,恐怕会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了。

生母(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