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三桓 鲁国第二十任君主:鲁文公姬兴,在位时发生‘咸之战’
鲁国第二十任君主:鲁文公姬兴,在位时发生‘咸之战’
人物生平
鲁文公,春秋时鲁国第十九任国君,姬姓,名兴。
其父为鲁僖公(史记作“公”),其母为声姜。
自文公开始,鲁国公室逐步走向衰退,季孙氏为首的三桓逐渐凌驾于公室之上。外有秦晋争霸,鲁弱而以晋为尊。内有襄仲、三桓争雄。内忧外患,公室渐衰。
咸之战
文公在位期间,惟一可以称道的应该算是文公十一年的时候,叔孙得臣大败翟狄于咸的战事。
叔孙得臣,姬姓,叔孙氏,桓公子叔牙之孙,谥庄,史称叔孙庄叔。他是振兴鲁国三桓叔孙氏的第一人。
文公十一年,狄人n瞒国侵齐,因而攻打鲁国。鲁国占卜,派叔孙得臣帅师作战。得臣率侯叔夏、绵房甥、富父终甥等人追之,于咸擒获长狄侨如。叔孙得臣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侨如。
废嫡立庶
文公时期,庄公子遂(襄仲)掌权。文公薨,襄仲为了继续掌权,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以齐国为后盾,杀了文公嫡子恶、视,而立庶子倭(鲁宣公),废嫡立庶,由此鲁国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为日后卿大于公的现实张本。
轶事典故1
文公期间,桓公子庆父有子敖,称公孙敖,姬姓,孟孙氏,谥穆,史称孟穆伯。
文公元年,穆伯以鲁国卿的身份与诸侯会盟,隐隐僭越鲁公,其势力在鲁非同一般。其时襄仲尚不如他。然而襄仲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为鲁国沟通外交、排忧解难,逐渐掌握主动权。
穆伯为人好女色,他早年娶了莒国的女子为妻,称戴己,又娶戴己的娣声己,两位莒女都给他生下儿子。但是他还想着莒国的女人,于是向莒国索要。莒国以他已经娶了两个了,再娶那地位就很低下的,不愿意再嫁女给他。
文公七年,徐国伐莒,莒女求救于鲁。穆伯出使,与莒盟,同时为襄仲迎娶莒女。结果,他一看到将要出嫁的莒女,心动不已,竟然自己娶过门,把本该是襄仲的妻子的莒女娶来作自己的女人。莒国有求于人,这次不敢拒绝。而襄仲很生气,请求文公发兵讨伐穆伯。但是惠伯出面,劝说文公不要对臣子之间的乱事横加干预,以免有害于鲁国。于是,穆伯顺利娶到第三个莒国女子。

这仅仅是好色的缘故吗?仅仅是因为莒女很美的缘故吗?又或者是穆伯与襄仲争权的结果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轶事典故2
文公长妃齐女,姜姓。次妃敬嬴。文公薨,当时的权臣襄仲跟敬嬴感情很好,于是襄仲想立敬嬴的儿子Q为国君,但是顾及到文公夫人的娘家齐国,于是前往齐国请准于齐惠公。
齐惠公当时刚刚即位,新立为稳,想要跟邻国搞好关系;另外,如果立齐女的儿子为鲁国国君,那是立嫡长子,天经地义,不会被怎么感谢,若是立庶子为国君,那么一来能够与襄仲修好,二来这个国君也会把齐国等同于恩人。齐惠公思前想后,终于许可了襄仲的想法。
襄仲回国后,立即杀死了齐女所生的公子恶、公子视,立敬嬴的公子Q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儿子被杀,齐女也被赶回娘家。临行前,她在市上哭闹,嚎啕“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当时鲁人看到都被她的悲伤感染而哭起来。于是,她被称为哀姜。而这个故事叫做“哀姜哭市”。
史籍记载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
《春秋》
相关文章
- 秦国魏夫人结局 魏夫人简介 北宋时期女词人鲁国夫人魏夫人生平
- 秦国的魏夫人 历史趣谈:魏夫人简介 北宋时期女词人鲁国夫人魏夫人生平
- 鲁国三桓 鲁国第十二任国君:鲁孝公姬称,被周宣王拥立为君
- 齐国和鲁国 坑骗了吴王之后,鲁国在子贡的多方游说之下终于得到保全
- 鲁国三桓 春秋诸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鲁庄公的生平简介
- 鲁国三桓 鲁国第十七任国君:鲁君子斑,即位两月后被庆父杀死
- 鲁国三桓 鲁国公乔行简简介 乔行简怎么死的?乔行简代表诗词
- 李世民和前朝公主 鲁国公主:历经七朝皇帝,历史上最长寿的女子之一,最好运的公主
- 鲁国是哪个朝代 鲁国的历史过程
- 鲁国三桓 鲁国第二十八任君主:鲁悼公姬宁简介,承袭鲁哀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