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时光》 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简介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 光九篇》(1987)等。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 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 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 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 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 席慕容,女,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 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 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 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席慕蓉简介,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 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 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台湾师范大 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 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 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 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 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创有诗集 《贝壳》《无怨的青春》 《七里香》 《时光九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流之歌》《有一首歌》 《三弦》 《写给幸福》 《禅意》《如歌的行板》 《如果》 《一个春日的下午》 《历史博物馆》 席慕容生平介绍(席慕容年表资料) 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 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 一本诗集为余光中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瑛老师。三年内 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 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 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年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 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 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 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 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 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 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 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比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 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
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 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 专栏。 一九七九年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 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 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 发表。 一九八年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 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 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 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 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
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 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 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雷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 爱亚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 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雷射雕刻之实验。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一九八五年三月与刘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 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 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 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 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
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 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 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 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 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三月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 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 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 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 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 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 作品。
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 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 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 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 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 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 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 版之席慕蓉诗集发行已逾150 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 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 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 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 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 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
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 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二、《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饱含真挚热切的爱恋之情。当我们走过缤纷的花丛, 怡人的小径,亦或经过一株独开的花,一片残留的绿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的 莽莽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守望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席慕蓉简介,因我们的存在而美 丽,幸福? 爱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悲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是否真有轮回的造 化成就着情感的延续与传递?亦或身边的美好本身就透漏着爱的信息? 当我们还是孩提时,愿做一棵开花的树,苦望成熟。然而时间无视渴望。成长与蜕变 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阳光下朵朵盛开的是浓抹的重彩,一地花落的凄凉是突兀的可悲。难道,真的是一万 年才修得人形,再有一万年才修得七情六欲,才可以站在所爱的人面前,流下第一滴眼泪。 也许一开始就注定是错,只是我不愿不愿相信我们的缘分只有一次相遇的巧合。五百 年的等待换回了相遇的那一刻,如果我再等五百年或者更长的岁月,你会不会看我看我那 满树的期望是怎样为你纷纷而落。
一棵树,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只有一次美丽。只为你能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 刻,而你却无视地走过,踩着一层叠一层地花落。我这才悟出:相遇不是美丽,相遇是错。 在平凡的日子里,可以认认真真相爱的人,是有福的!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孤单的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期盼却又似乎不为人知。她(他) 情感真挚热切,哀婉之情中不乏执着于恒久。 成为一种昭示 爱情,需要执著。赏析二: 席慕蓉的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空灵奇幻,让人回味无穷。这 首《一棵开花的树》就有这样的特点。 诗第一句:“如何让你遇见我”,这是朴素热切的心愿,直率而深挚,毫不顾忌旁人 的眼光。第二句“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道出了千百年来恋人之间的一种孩子般的透明而 执着的心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因着这种心态,诗人为此求佛已“五百 年”,这是一种可爱的“蓄谋已久”,让“局外人”会心而笑;让“局中人”痴迷而骄傲。 为此,佛把诗人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开满了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与其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是佛把诗人变成了树,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心甘情愿变成一棵树。
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 能够“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是一种怎样的痴心痴情呢! 但是诗人的盼望终于落空了,不知是“你”出于无心还是出于有意,“无视地走过,” 将一颗切盼的心揉碎了,开满了花的树也随之凋零了。这里写了一种错过的爱情、擦肩而 过的爱情,也是绝望的爱情。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 花儿落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心破碎了却无法弥补。 诗人借开花的树喻美丽年华,喻情窦初开、情真意切的美妙时光,将主人公那种持久、骚 动、激昂、瞻望的情绪意念表现得含蓄而又热烈。并把这种时时处处都在涌动着的情感与 冰冷的无视相对应,更加重了失落的铭心刻骨。不成功的爱情是最痛苦的爱情,一厢情愿 的爱情是最让人绝望的爱情。 热情遭遇淡漠,等待终于错过,这种种对立的形态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也更映衬了出 抒情主人公那种追求无着的落寞与凄凉。“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也 正是诗人于茫茫大千世界中寻觅了许久而终于绝望的呻吟么? 这首诗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 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不由人不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 重地开满了花”,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几乎开在读者心里,让人过目难忘。
全 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这心海 的波澜将一直为着爱而潮起潮落――尽管这爱也许是绝望的。 赏析三: 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和大多数情诗常有的赤裸或浓烈不同,它有着一种清醇雅 正的情调。全诗感情热切而不恣肆,忧伤而不消沉,在典雅的意象及流丽的字句间,洋溢着 一股深沉而自持的爱以及感伤的情怀。同时它又是一首相当凝重而唯美的诗,有着丰富的情 感内涵。在艺术手法上,它又体现出了中国古诗传统在新诗氛围中其优势及生命力的重现。 在这里,诗人把一种典丽醇正的情思和不刻意求韵却又能与心灵的律动相契合的形式近乎完 美的统一了起来。细细体味这首诗,有一种宿命般的求爱而不得的味道,而诗人对此的反应 却又表现得那样的矜持和隐忍。全诗通过一系列相反却相成的、于统一中注入深刻的分裂感 的意象以及“我”的表达,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审美的可能。 这首诗有着相当清晰的思路,从“如何让我遇见你”这种意愿的提出开始,到在佛前祈 求,再到“化作一棵树”,并且开满“期盼”的花朵,然后是“你”的出现,“走近”,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无视地走过”,直到最后“我”的心的“凋零”。
这种完整的结构和思维过程,婉转而又 明晰地向我们呈示出了一段完整却不无遗憾的心情,而诗所具有的最丰盈的张力也便孕育在 了这近乎完美的似是而非之间。 我们知道,诗歌很重要的一个文体特性是情节上的省俭,它往往将极大的逻辑与情感容 量蕴藏在精炼而又独到的语体结构及语词之间。唐代崔颢的《长干曲》是这方面相当典型的 一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全部都是由一个自 称为“妾”的女子的话语所组成的,丝毫没有外围的表述,然而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和 诗人对它们自然巧妙而又匠心独具的安排,我们便读出了一幅十分丰满、立体的男女问答 图,那种纯朴、率真的感情让人心动,并且连人物的背景、性情以及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都 似乎历历在目。 《一颗开花的树》的第一句就秉承了古诗中这种以空白蕴藏无尽容量与深意的传统。“如 何让我遇见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迎面而来的直接就是“我”热切期望遇见“你”的要 求,而产生这要求的原因虽然省略了,却依然可以通过空白使它们能够以不在场的方式在 场。诗人不直接写出是因为它并非这首诗的必要因素,而诗歌最终给我们的暗示力,却又是 诗的丰富性及其张力的必然要求和表现。
这同时也正符合此诗情感节制的基调。 “时刻”和“五百年”的巨大反差体现出“我”的心愿的强烈和执著,在佛前求“一段尘 缘”的行为,既是一种传统习俗与心理的表现,同时也似乎暗合了一种悲剧性的必然。因为 “佛”既是感情性的、正面的,代表了成全(“一颗开花的树”便是这意旨的充分表示,并 且还“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还让它“开满了花”)。然而“佛”同时也是苦难的象征,佛 本身即是各种矛盾痛苦相聚合的产物,在它温和的神光背后,其实有着最深刻的宿命感和悲 剧性。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基调在这里埋下了伏笔。同时,“佛”在这里既是一个意象符号, 又承担着一种文化身份,使得这首诗又有了某种东方特有的情感蕴含及美学色彩。 这种色彩还集中表现在“慎重”一词的使用上。诗人始终处身在情感的放纵与节制的张 力之间,他对爱的处理更接近于放风筝而不是放飞一只容易失控、会导致过分的自由的鸟。 这是一种极其传统而且经典的情感模式。在情感的一放一收间,凸现出了它的凝重,也透露 出了结局那不可避免的感伤。所以爱情中的这种错过,在东方传统情感与文化的背景下,别 具一种更内在、因而也更无力抗拒的宿命意味。当然这种意味在诗歌的表现中也同样是相当 内在和隐忍的。
和开头一样,最后一节里也没有对“你”的“无视地走过”作丝毫显在的说明,比如为 什么他来了却又无视地走了;我如此苦心孤诣要等待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和苦衷;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既然是在成全我,为什么又不彻底成全我等等。然而这也正是诗歌的特点和优点所在,它不 必尽言,却可以引申出读者无尽的揣度与想象,这也是中国古代诗画热衷于空白艺术的原因 之一吧。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实际上已经多少触及了其中的部分缘由。这方面的阐释是无 穷尽的,在此就暂不赘述了。 在最后一节,那种对爱的欲纵却敛、欲罢又不能的矛盾感,同样深刻而一以贯之。情节 的陈述虽然有从以自我为主移向“你”“我”互动的倾向,然而话语主体仍停留在“我”的 言说体系里。这一点正是本诗的又一个特点,即把互动的感情限定在主体一方的视角里,从 而使得诗情深沉、潜隐而又具有普遍性(因为悲剧的外因是多样的,也有容易解决的针对性 和可能性;而内因却往往有着命运的色彩,并且很难真正的认清和解脱)。 另外,“树”的意象又容易使我们想到它与“佛”(菩提)的渊源,想到同时期出现在 诗人舒婷笔下和人们的审美情感中的《致橡树》。
“树”在人们观念中有一种热烈却又矜持、 能够联通生命与精神的特征与气质。而诗人用“一颗开花的树”的意象,更凸显了它“尘 缘”难了的生命欲望特性,使情感的冲突与张力更趋于强烈。 可以认为,这首诗体现的并不是切实具体的爱情的失意,而是那种更具有指涉性和涵盖 力的爱情永恒的悲剧。同时,它又不仅仅只是表现在爱情上,而是能推及到一种普遍性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爱、友情、理解以及真诚的渴望,和现实中相处交往之理想的不可 能、不可得和不可以。 三、席慕容诗歌欣赏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暮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 却声息 寂灭 不见来踪 一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 浸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後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麽与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鼓应 直逼我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苍苍横著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 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四、席慕容诗歌简析 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是华文世界非常有影响的作家,她是一个在诗画文各方面都极 有才华的女子。
在中国大陆几乎一代人都受其影响,我也算其中之一吧。 在这里,我想结合席慕蓉诗歌的主题和诗歌艺术特色,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主题分析 其实席慕蓉诗歌的三大主题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爱情、人生、乡愁,但我在这里想要 结合席诗最多的三种心理状态:蓦然顿悟时的悔恨——曾经的无心错失-------平静后的淡 然来对她的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当然这三种状态的出现先后在不同的诗歌里可能会 有不同。 爱情的错失席慕蓉的诗歌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她的爱情诗写得忧伤 动人。而她的诗歌中的爱情的错失,只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真情被别人无视的错失, 另外一种是别人对自己的真情被自己无心的错失。世事无常,人生的海洋里,我们的船总会 如徐志摩写的那般匆匆偶遇,又急急分离,时间甚至都吝啬得不让我们说出自己的爱意。而 这种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宿命般的状态,被席慕蓉紧紧抓住,并将其描画成一幅幅人间悲情的 画面。正如她在《诱惑》中写的:“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 现在我们来看席慕蓉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 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 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在描写这个单相思者的爱情时,为了让这份爱情更加动人心 弦,做足了烘托气氛的前戏,在佛前五百年的乞求,那种阳光下的“慎重”,那种“颤抖”,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让我们对那个女子那种对意中人的真挚感情,无比动人,而与此相对比的是,她的意中人的 漠然和无视,让这份感情增添了一份悲壮的气息。正是错失者与被错失者的慎重与漠然这两 种感情的强烈对比,让这首诗歌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而另外一首《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日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 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 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 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必得忧伤?”刚好描写的是另外一种错失: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对别人的真情漠然,从而错失,这种现象让我们想到了王家卫电影:“有些人是离开之后 才发现离开了的才是自己的最爱。
”当然说这似乎有些跑题了,但我们也可以说有着同样情 感的王家卫电影有那么多的追随者,那么席慕蓉的诗歌也当然会有人喜爱了。但是我们可以 从他们两者的对比中看出另外一格席慕蓉是个明显的特色:哀而不伤。这一点我们留到下面 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讨论中再说。在这首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无心的错失与顿悟时的悔恨,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不同情感的张力,吸引了读者引起共鸣。 席慕蓉的爱情诗在主题上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色就是爱情与青春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她的 另一名篇《青春之一》中看出:“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 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 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 ”其实青春与爱情本身在生命中就是经常重合的,但是席慕蓉将其强调性的结合在一起,让青春的逝去和爱情的错失这两种伤感的人生体验融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伤感。 但是我们得看到,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在万千“鸳鸯蝴蝶派”诗歌中冲出重围,最关键的一 点就是她的诗歌不仅写了伤感,伤感之后还有一种安天乐命的自我安慰,一种平静后的淡然。
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诗是宁静中的沉思。这 种情感状态正是中国正统儒家诗教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的传统所强调的。 席慕蓉一本诗集的名字就叫《无怨的青春》,她写道:“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或是 微笑着与你道别 /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一种妇人的安然静 静呈现,让我们欲哭无泪之时又感到更加强烈的意味,从而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意味深长。 当然,我们翻阅整本诗集,看到更多的爱情诗是让我们在前两种顿悟与错失中轮回着。席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蓉的爱情错失,多姿多彩,变化万千,既有人做主人公的,也有让事物做主角的,比如《彩 虹的情诗》:“我的爱人 是那刚消逝的夏季 /是暴雨滂沱 /是刚哭过的记忆 寻我不到/因而汹涌着哀伤 /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 /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 写在 渐云淡风轻的天上”,还有人物一起联袂主演的,比如《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 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亦不惧/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正是多种 多样的主人公和多种多样的际遇,使得席慕蓉的爱情诗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指 向了那种错失后的伤感,但这种伤感被席慕蓉极为用心的选择了温情的词语加以淡化。
人生的错失——生命的无奈席慕蓉的诗歌中描写人生主题的,主要表现的是她对人生宿命的认识,这种宿命,有对 命运的无奈,比如《绣花女》:“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 /是命运选择了我 /于是 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热的 /青春 ”,也有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比如《年轻的心》。 当然我们也必须知道,无论爱情还是青春,起诉都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对对青春爱情的失去 的叹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表达,这也就是她的《诱惑》所要表达的:“终于知 /在这叶将落尽的秋日/终于知道 什么叫做 /诱惑 /永远以绝美的姿态 /出现在我 最没能提防的 /时刻的 /是那不能接受 /不能拒绝的命运/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深深地后悔。”这是一种深沉的人生体验,而 是人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和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让读者去静心体会。谁的人生能没有遗憾呢? 正是这一点,让席慕容的诗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的热爱。她的一首《结局》:“当春天再来 的时候 /遗忘了的野百合花 /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 /在羊齿的浓荫处 /仍然会有昔 日的馨香 /可是 没有人 /没有人会记得我们 /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 /而时光越去 越远 终于 /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 /一抹/淡淡的 斜阳”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 同时也采用了席慕蓉常用的一种自我安慰的语气。
这种回首青春爱情的心态总是会浮现出 来,让读者也随之叹惋。 乡愁——身份的错失乡愁,似乎是台湾诗人普遍喜欢的主题,无论是余光中、郑愁予,还是纪弦、洛夫。而 席慕蓉的诗歌中的乡愁则体现出女性别样的情怀。那种对蒙古草原生活的向往和对牧羊女生 活的向往,对长城风沙的歌唱,似乎与余光中式的长江黄河的歌颂有不同的情意。在《命运》 中,她写道:“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 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那种身份的错失, 使命运造成的,也是时代造成的,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是无可奈何的,除了写表现乡愁的诗 歌,作为一个诗人,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而席慕蓉的 乡愁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兴起,比 如她在《植物园》里写道:“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玄武你就不爱这湖?”于 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其诗歌中乡愁的引起之源,比如风沙,比如草原,比如湖, 比如高气压,等等。这也体现出席慕蓉诗歌中女性特色,她没有男人诗歌中的大气和壮阔, 但她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悄然的打动着每一个异乡人的心。
心思细腻而温柔,诗句清淡而感 艺术特色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词方面:温柔去棱角化,从容恬淡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娓娓道来,语气轻柔,从容不迫,即使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她 也会尽量使其温柔化,比如:“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 要愚昧 必得忧伤?”一种极为强烈的情感,似乎要喷涌而出的悲伤悲愤在其一唱三叹的三个排比问句的转化下,成为一溪涓涓细流,使得力量的强度转化为时间的长度,意味深 长便由此形成。另外一种将喷薄的悲伤转化为深长的意味的方式便是在悲伤的心绪在即将到 达顶端的时候嘎然而止,比如:《一个画荷的下午》“在那个七月的午后 如果 /如果你没 回头”在这里,席慕蓉用了两个相同的“如果”将这种情感弱化,也使得强烈的情感温和了。而这种连接词的重复和上面说到的排比句的运用,正是诗歌温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在选词造句上,席慕容也是极力有意识的运用较为温和的词语,她有意识的让自己的诗歌 创作体现出女性的温情,这也正是她的诗歌多错失却少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那种伤感短暂 的绽放之后便被诗人有意的自我安慰冲淡了。我们读她的诗,很容易便能看到那个不时回首 青春岁月纯真爱情的妇人总是在神伤之后平静。
句式方面:蓦然回首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纵观席慕蓉的诗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满是“若„„,那么„„”,“当„„,当„„, 我„„”,“曾经„„,而今„„”,“假如/如果„„,可是„„”“让„„,让„„, 我已经„„” “在„„,在„„,而在我心中„„”。总之,那种蓦然回首真相恍然大悟 的感觉总是如此熟悉,但是诗人又让这种顿悟在人生的无奈中变成无奈的悔恨。于是,我们 读者也只有跟着悔恨,联想这自己的生命际遇,伤感不已。而且,席慕容还不时假设一切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以重来,假设出种种美景,但接着她又以一系列的“可是”告诉我们,那一切都只可能在诗 歌中诉说而已。 意象方面:清新典雅气质风清云淡、百合,而且是山巅黄昏里盛开的百合、月色下的月桂树、涉江采下的芙蓉、 古长青藤、山茶花、相思树、新雨后的莲花、深夜盛开的昙花、羊齿的绿叶、开满了玉兰的 树、月夜下的山林、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等等。而女子,应该是活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比 如十六岁的弹箜篌的女子唱着古相思曲、楼兰新娘、打浆的越女,闻听子夜之变的妇人。总 之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在清新俊逸的温柔意象中来塑造典雅的意境,让读者体味那种意境离我 们越来越遥远的美丽,在城市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喧闹的今天,席慕容在坚持用她的一只细 细的笔,给我们描画一个依旧典雅美丽的世界,尽管她满怀忧伤,但她是如此动人,如此静 谧。而她诗歌的意境也由此形成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恬淡。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教授学者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曾经指出:文学语言是极富内涵 性的语言,它总是通过自身指向它所联系的文化历史,让人产生联想。而诗人也正是利用了 这个特点,让语言在她的笔下散发出清新恬淡的气息,而席慕容的诗歌必然还将影响一代又 一代中国人。
- 上一篇
饺子是最传统的食物英语 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是怎么诞生的?
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是怎么诞生的? 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
- 下一篇
si结尾的成语 山寒水冷 [shān hán shuǐ lěn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山寒水冷 [ hā há huǐ lě 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山寒水冷 [ hā há huǐ lě g][山寒水冷]成语解释冷冷清清。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