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戊戌六君子为首 揭秘:清末光绪皇帝时期「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揭秘:清末光绪皇帝时期「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导读:纪念一种历史人物,所纪念之内容,却与该历史人物之真实行迹南辕北辙,实在是一种悲哀。「戊戌六君子」或厌恶康党,或名曰维新实系革命,并无一人系为康党

揭秘:清末光绪皇帝时期「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导读:纪念一种历史人物,所纪念之内容,却与该历史人物之真实行迹南辕北辙,实在是一种悲哀。「戊戌六君子」或厌恶康党,或名曰维新实系革命,并无一人系为康党之维新而死,百余年来,却始终被贴著「康党」、「维新派」之标签,实在是可笑复可悲。其中的 ,趣闻解密小编为你一一揭开。> 「六君子」当年被杀的罪名是与康有为结党> 所谓「戊戌六君子」,系指在戊戌年被慈禧勒令杀害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此六人均与当年之维新运动有关,其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四人乃 戊戌年新任命之军机章京;杨深秀乃山东道监察御史;康广仁乃康有为之胞弟。> 1898年9月28日,朝廷下达杀害「六君子」之上谕,称:「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次日,内阁所奉朱谕将「六君子」之「大逆不道」的罪名具体化。朱谕称:> 「主事康有为首倡邪说,惑世诬民,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康有为实为叛逆之首,现已在逃,著各直省督抚,一体严密查拿,极刑惩治。举人梁启超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所著文字,语多狂谬,著一并严拿惩办。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隐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前经将各该犯革职拿交刑部讯究。旋有人奏,稽延日久,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傥语多牵涉,恐致株连,是以未俟复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通观这份谕旨,「六君子」之罪行,总结起来不外乎三条:1、康党谋围颐和园诛杀慈禧;2、「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3、杨锐等人任职军机处期间「欺蒙狂悖,密保匪人」——所谓「匪人」,其实就是康有为梁启超一干人等。换言之,「六君子」乃因其康党身份而被杀。> 实际上,「六君子」中厌恶康有为者大有人在。「六君子」当日被当作「康党」而被杀;后世亦长期将其归入「康党」,说他们围绕着康有为,为了戊戌年的维新变法事业而不惧牺牲。但事实绝非如此,「六君子」中,杨锐、刘光第二人对康党甚为厌恶;康广仁、林旭二人曾努力撇清与康党的关系;杨深秀情形如何,笔者尚未见可靠资料,唯谭嗣同自命与满清为敌,故而口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语,从容赴死。> 杨锐、刘光第二人相当厌恶康党> 杨锐、刘光弟乃张之洞门下之人。张氏素来鄙视康有为之学术,斥之为伪学、野狐禅;杨、刘二人之学术旨趣,可想而知。杨锐早年对康有为曾颇有好感,认为康氏上奏的某些条陈「透切时弊」,故于1897年12月鼓动御史高燮曾上折推荐康氏去参加瑞典的「万国弭兵会」。但到戊戌年后,杨锐对康党的态度已转为不满与鄙视,在给张之洞的一封密信中,杨锐曾明言康氏「缪妄」:「近日变法,都下大哗。人人欲得康有为而甘心之,然康固多缪妄,而诋之者至比之洪水猛兽,必杀之而后快,岂去一康而中国即足自存乎?……京师大老,空疏无具,欲以空言去康,何能有济!」> 另据唐才质《戊戌闻见录》披露,谭嗣同曾在给其兄唐才常的书信中提到,在军机处任职期间,因杨锐鄙视康有为,谭嗣同曾与之发生过冲突:「伯兄曰:复生入值,与刘裴村一班,刘愿者,虽不奋发,而心无他。然可虑者,叔峤跋扈,媚旧党而排南海,复生忿与之争,叔峤不纳。」——「伯兄」即唐才常,复生即谭嗣同,刘裴村即刘光第,叔峤即杨锐,南海即康有为。杨锐好友高树在其《金銮琐记》也记载,杨锐对同为军机章京的铁杆康党谭嗣同、林旭相当不满,私下里形容谭嗣同为「鬼幽」、林旭为「鬼躁」:「鬼幽鬼躁杨公语,同列招灾窃自忧。……叔峤曰:『某君鬼幽,某君鬼躁,同列如此,祸可知矣。」——考之戊戌年谭、林二人行状,谭氏与康党多有密谋而不令杨锐、刘光第等人得知,故杨锐呼之为「鬼幽」;林旭年少轻狂,「日夜谋变更一切甚亟」,故杨锐呼之为「鬼躁」。>> 杨锐担任军机章京,系张之洞请托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的结果。刘光第的情形,大致与杨锐相似,其进入军机,同样是借了张之洞的力量、由陈宝箴推荐的结果。但或许是因为刘虽得张之洞器重,但终非张之洞心腹之人,故而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被推荐,入职之后,也非如杨锐一般,孜孜于筹划促成张之洞入京主持变法。但其对康党的厌恶之情,则与杨锐一般无二。康党开设保国会,刘氏仅前往一次,因厌恶其言论,再未有过交往。刘氏还曾在家信中感叹:「新旧两党,互争朝局(好在兄并无新旧之见,新者、旧者均须用好人,天下方可久存),兄实寒心。」所谓「新党」,即是指「康党」。在军机处值班期间,为缓和新、旧矛盾,虽然 有关新政之奏章,一概越过旧的军机大臣,交由新任四章京办理,刘氏「仍以要件商诸大军机,又曾请于德宗,为言不能潜越大军机之权」(「大军机」系指旧军机大臣,相对之新任军机四章京,则有「小军机」之名)。> 杨、刘二人入军机处值班不过十数天,竟被视作「康党」而惨遭杀身之祸,当时之人,皆视作奇冤。张之洞曾急电京中,欲营救杨锐,其电文称:「杨叔峤者,端正谨饬,素恶康学,确非康党,平日议论,痛诋康谬者不一而足,弟所深知。……此次被逮,实系无辜受累」。刘光第死后,查抄其家,曾搜得弹劾康有为之奏疏一份,尚未完稿。尤使人叹息者,杨、刘二人被捕前不久,均曾动过辞官退隐的念头,杨锐的理由是与「康党」无法共事——「同列又甚不易处,谭最党康有为,然在直尚称安静,林则随事都欲取巧,所答有甚不妥当者,兄强令改换三四次,积久恐渐不相能。现在新进喜事之徒,日言议政院,上意颇动……兄拟加遇事补救,稍加裁抑,而同事已大有意见,今甫数日,既已如此,久更何能相处。拟得便即抽身而退。」刘光第的理由是担忧自己「终以憨直贾祸」,欲再被光绪当面召见一次,痛陈「新政措理失宜」之处后,即辞官归家。> 林旭、康广仁曾竭力摆脱「康党」身份> 时人对林旭的评价是「年少轻躁」,其任职军机章京时,年仅二十四岁。观林氏对康有为之看法,多受外界环境之影响,并无定见。1897年11月,林氏致书李宣龚,谈及自己与康有为的交往,称「康长素适来,日有是非,欲避未能」,所谓「是非」,大约是此时政、学两界之主流人物,均不齿康氏之学术与政治理念;林氏乃两江总督沈葆桢之孙婿,以世家子弟之身份在京寻求政治机会,自不愿与名声不佳之「康党」扯上关系。但到了1898年5月,康氏已得光绪之青睐,林氏在为康氏之《春秋董氏学》作跋时,已不忌讳自述:「南海先生既衍绎江都春秋之学,而授旭读之」,显系明言自己做了康有为的学生。> 林氏之进入军机处,按康党的说法,是光绪看中了他「康有为弟子」的身份。但1898年6月,林氏被荣禄招入幕府,或许才是光绪选中他的真正缘故——光绪选拔军机四章京必有平衡满汉新旧之考虑:若以杨锐、刘光第代表张之洞汉臣一系之势力;林旭代表荣禄满臣一系之势力;唯谭嗣同充当康有为在军机处之代言人,当属最佳解释。据时人披露,林氏当值期间,「欲尽斥耄老诸大臣」,「凡建一策,僚辈不能决者,旭大呼奋笔拟稿以进」,可见其冒进与积极。此种冒进,曾引发荣禄之担忧,恐其招祸,故致信林氏,劝其在新政事务上,「虚怀下问」,多与枢庭老臣商议,不应该「遇事纷更」。但林氏既深受康有为影响,康党之目标,乃开制度局、懋勤殿,架空现有各级权力部门,「遇事纷更」乃康党之既定方针,林氏自难以接受荣禄之劝诫。但当京城空气已空前紧张时,林氏曾深夜前往郑孝胥之处问计,据郑孝胥日记记载,林氏与他谈论良久,「自言不得以康党相待」——此言虽是林氏被捕前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自我安慰式的乐观预判,但也反映出林氏与康党之间存在一定的疏离。另据章太炎透露,林氏在被逮捕前夜,「知有变,哭于教士李佳白之堂」。此外,据《异辞录》记载,林氏在被捕前一天,还曾求告到李鸿章幕僚马建忠车前,欲求马氏「回车复见傅相,为我乞命」。综合这些材料,可知林氏在被捕前夕曾四处活动求救。>> 至于康广仁,因其系康有为胞弟,其「康党」身份似乎不容置疑。然十余年之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失败入狱,碰到一名为刘一鸣之老狱卒,曾看守过谭嗣同、康广仁等人,据刘氏对汪精卫讲:当年,「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日:』作诗耳。『……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林闻哭,尤笑不可仰。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其。」狱卒之言,当属可信,早在政变之前,康广仁就曾致信友人,抱怨过康有为一意孤行,大事难成:「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挤者、谤者盈衡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至于林氏之「时作微笑」、「笑不可仰」,未必是凛然不惧,因林氏参与了「围园杀后」之密谋,事变前也曾四处求救未果,至此应该对自己之最终命运了然于胸,已不必如康广仁般「以头撞壁」。> 唯谭嗣同一人甘愿为其反满革命理想而流血> 杨深秀以御史身份被当作「康党」而遭到杀害,与其戊戌年和康有为过从甚密有关。杨锐在给张之洞的密函中,曾提到:「此时台谏中,惟杨深秀、宋伯鲁最为康用,庶僚中亦多有攀附者。」戊戌年,康有为写了许多奏章,大多以杨深秀、宋伯鲁二人之名义呈递;结果是杨深秀被杀,宋伯鲁逃到外国使馆得免一死。杨氏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他于9月19日呈递了康党拟定的一份涉及武装政变计画的奏折。奏折中,不但要求光绪调袁世凯军队入京,还提议聘请李提摩太和伊籐博文为新政顾问,甚至建议皇帝考虑与英、美、日三国「合邦」;而最让慈禧心惊胆战者,莫过于该折附片中要求开掘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并请皇上准募300人,于9月23日正式发掘——所谓「秘密金库」,根本子虚乌有,「康党」编造此一谣言,说开掘「秘密金库」可以为变法提供必需资金支持,乃是为了完成其「围园杀后」计画——此前,谭嗣同已致信唐才常,要他带会党人马秘密入京,目的就是伪装成掘金工人,入园起事杀死慈禧。杨深秀卷入此种密谋,其被慈禧定为「康党」,并无诬枉。唯杨氏本人是否了解其呈递之奏折的个中玄机,尚未敢断言。> 事实上,所谓「戊戌六君子」,唯有谭嗣同一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因何而死,且确实愿意为之而死。今人多将谭氏归入维新派之列,实际上,早在入军机处之前,谭氏即已深植强烈的反满立场。以其著作《仁学》为例,因反满思想激烈,生前仅梁启超、章太炎等有限几位好友得见。其中如此写道:「成吉思汗之乱也,西国犹能言之;忽必烈之虐也,郑所南《心史》纪之;有茹痛数百年不敢言不敢纪者,不愈益悲乎!《明季稗史》中之《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不过略举一二事,当时既纵焚掠之军,又严薙发之令,所至屠杀虏掠,莫不如是。即彼准部(准格尔),方数千里,一大种族也,遂无复乾隆以前之旧籍,其残暴为何如矣。亦有号为令主者焉,及观《南巡录》所载淫掳无赖,与隋炀、明武不少异,不徒鸟兽行者之显著《大义觉迷录》也。台湾者,东海之孤岛,于中原非有害也。郑氏据之,亦足存前明之空号,乃无故贪其土地,攘为己有。攘为己有,犹之可也,乃既竭其二百余年之民力,一旦苟以自救,则举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噫!以若所为,台湾固无伤耳,尚有十八省之华人,宛转于刀砧之下,瑟缩于贩贾之手,方命之曰:此食毛践土者之分然也。夫果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久假不归,乌知非有。人纵不言,己宁不愧于心乎?吾愿华人,勿复梦梦谬引以为同类也。夫自西人视之,则早歧而为二矣,故俄报有云:』华人苦到尽头处者,不下数兆,我当灭其朝而救其民。『凡欧、美诸国,无不为是言,皆将藉仗义之美名,阴以渔猎其资产。华人不自为之,其祸可胜言哉?」>> 正因为谭氏有如此强烈的仇满情绪及「十八省华人」意识,戊戌年之前,他曾屡次言及新疆、西藏、满洲、蒙古、青海等地均可卖给英、俄等国,以筹措资金作变法之用;更对当时倡导「保中国不保大清」之康有为一见倾心,执弟子之礼,且与康党秘密筹划「湖南自立」。也正因为此种革命党立场,为自身安全计,谭氏曾想买一个外国功名作护身符。1896年12月,谭嗣同致信汪康年,打听外国人开捐功名之事,准备买捐受外国人保护。谭氏说:「传闻英、俄领事在上海开捐』贡『、』监『,捐者可得保护,藉免华官妄辱冤杀,不识确实否?保护到如何地步?价值若干?有办捐章程否?嗣同甚愿自捐,兼为劝捐,此可救人不少……嗣同求去湖北,如鸟兽之求出槛絷;求去中国,如败舟之求出风涛;但有一隙可乘,无所不至。若英、俄之捐可恃,则我辈皆可免被人横诬为会匪而冤杀之矣。伏望详查见复。」> 对谭氏之政治立场,张之洞似乎有所察觉。谭氏应召赴京,过湖北见张之洞,张氏曾语带讥讽,谓谭氏:「君非倡自立民权乎,今何赴征?」革命党人章士钊深悉谭氏戊戌年进入军机之真意图,章氏称:「(谭)嗣同(唐)才常,与(沈荩)谈天下前局,其旨趣虽有出入,而手段无不相同。故嗣同先为北京之行,意覆其首都以号令天下。……以嗣同天纵之才,岂能为爱新觉罗之所买,志不能逮,而空送头颅,有识者莫不慨之。」谭氏之绝命诗有「留将公罪后人论」之句,《仁学》中谓:「谋反,公罪也」,此乃谭氏临终,隐晦表示自己乃为反满革命而死,非为维新而死。> 康党事后作伪,掩盖「六君子」被杀 ,「六君子」被捕前,康有为因全盘参与筹划戊戌年围园杀后等内幕,并对其成败有所预判,已提前遁走天津。「六君子」被杀后,康党为维护其「维新派」面目,以争取国际、国内之同情与支持,又不惜种种作伪,掩盖「六君子」被杀之真相。> 很赞哦! (1080)
相关文章
- 12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戊戌六君子”被处死
- 如何评价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变法喋血,冤沉海底
- 戊戌六君子为首 戊戌六君子林旭简介 林旭是怎么死的?
- 谭嗣同钝刀行刑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慈禧下旨用鈍刀,譚嗣同被剁了30刀才咽氣
- 黄家驹死亡真相!葬礼现场! 戊戌六君子都是怎么死的?戊戌六君子死亡真相被篡改了么?
- 戊戌六君子为首 “戊戌六君子”是什么人?为什么戊戌六君子被处死百姓拍手叫好?
- 戊戌六君子的评价 戊戌六君子中,除了谭嗣同还有这5人,其中一人被杀时年仅23岁
- 戊戌六君子为首 哀荣的背后——戊戌六君子之刘光第
- 戊戌六君子为首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的墓地简介,在哪里?
- 戊戌六君子为首 戊戌六君子被捕后,康广仁为何在狱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