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

火烧 2022-07-11 16:07:33 1074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成就不凡伟业的努尔哈赤,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和不解的谜题。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母亲是其父塔克世的正妻,姓喜喇氏,名额穆齐。她为塔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

成就不凡伟业的努尔哈赤,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和不解的谜题。

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母亲是其父塔克世的正妻,姓喜喇氏,名额穆齐。她为塔克世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努尔哈赤,三子舒尔哈齐,四子雅尔哈齐。塔克世的侧室李佳氏,生次子穆尔哈齐;继室纳拉氏,生五子巴雅喇。努尔哈赤十岁那年,他的生母额穆齐突然去世,而由此带来的不幸,远远超过丧母的悲哀。开始是继母纳拉氏的白眼,然后是父亲的辱骂,努尔哈赤不再拥有家的温暖。加上家道中落,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成熟。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走出了家门,加入了采集山货的行列。

老虎带路挖人参

传说当年努尔哈赤曾同七人结成挖人参的弟兄,但尽管八兄弟每天不辞辛苦,却是一支人参也没找到。一个晚上,坐在窝棚里的八兄弟愁眉不展。突然,外面刮起一阵狂风,接着又是一声吼叫,八兄弟往外一看,见是一只斑斓猛虎,蹲在窝棚外面。

山里人称老虎为山神爷。按照山里的规矩,挖参人遇到老虎,需轮流向老虎投掷帽子,谁的帽子被老虎叼走,谁就作为老虎的点心。于是,八兄弟一个接着一个地把帽子投向老虎。对于别人的帽子老虎概不理睬,但当努尔哈赤把帽子投出后,老虎叼起帽子慢腾腾地走了。

努尔哈赤告别了众兄弟,跟着老虎走去。他爬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老虎始终与努尔哈赤保持一定的距离。终于,努尔哈赤被带到了一座悬崖的平台上。只见平台上长着一片绿茸茸的草,每棵草上都顶着一团红红的花。这时,老虎不见了。

第二天,努尔哈赤领着七兄弟在平台上,一共挖出了64颗大人参。

游子生涯

几年过后,努尔哈赤已经长大成人。尽管他作了种种努力,但家中仍然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不愿再看到纳拉氏那冷若冰霜的面孔,于是,带领小他四岁的胞弟舒尔哈齐寄居到外祖父王呆的家中。后来,明朝廷派兵俘获了王呆,努尔哈赤也在其中。就在王呆身陷险境之际,努尔哈赤拉着弟弟舒尔哈齐一同跪倒在李成梁的马前,痛哭流涕,求赐一死。李成梁见努尔哈赤可怜,询问之后,免去他的死罪,将他收在帐下,充作亲丁。据说,后来李成梁发现努尔哈赤脚底有七颗红痣,认为他便是星相所显示的真命天子,想将其杀害。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努尔哈赤逃了出去。不知是为了躲避李成梁的追捕,还是为了躲开纳拉氏阴沉的面孔,努尔哈赤并未在家中立足,他第二次走出家门,开始了真正的游子生涯。

努尔哈赤重新走进了山林,挖人参、采山货和捕鱼猎兽。他也常常走出山林,隐姓埋名出入辽东官市,佣工于大户乃至府衙。

入赘女家

传说,努尔哈赤十八九岁时,有一次在山里迷了路,漆黑的夜晚,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兽鸣。努尔哈赤正在不知所措之际,遇到了一位抚顺的商人佟老翁。佟老翁见其可怜,遂将其带回抚顺家中,收为佣工。佟家虽然不是辽东巨富,却也家资富饶,是个良田万顷、牛马成群的地主兼商人,家里有着百十人的长工、短工。但佟老翁却不以佣工待努尔哈赤,时而携他于下乡收租,时而与他家中闲谈。时日越长,佟老翁对努尔哈赤越器重,于是便将独生孙女嫁与努尔哈赤。虽说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努尔哈赤娶了佟家之女却是事实。他做了佟家女婿,在佟家找回了久已失去的温馨。但继母纳拉氏却仍然把冷漠和无情推给他,在努尔哈赤成亲的这一年,父亲塔克世在纳拉氏的挑拨下,与努尔哈赤系产分家,努尔哈赤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财产。正是纳拉氏的刻薄寡恩,斩断了努尔哈赤对家的最后一点依恋,他甘愿入赘佟家。而且,从此以后,努尔哈赤不但姓爱新觉罗,也姓佟。

入赘女家而又改变姓氏,这不仅有辱开国皇帝的龙颜,且为封建道德规范所不容。更何况佟氏并非女真人,而是世居辽东被女真化了的汉人,只因为后来佟氏家族追随清朝有功,才划归满族,佟氏也就改为佟佳氏。但在当时,还不曾被封建礼教陈规所束缚的努尔哈赤,却从不以自己改姓“佟”为耻,甚至在他起兵之初给明朝的文告中,也毫无顾忌地写着“佟努尔哈赤”。

当然,佟姓并没有被努尔哈赤的后代继承下来,而努尔哈赤为何以佟为姓,却引起了后人种种猜测。有人提出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是“佟山”的谐音,故而“佟努尔哈赤”乃是继董山而言,根本不是努尔哈赤入赘佟家所致。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证明了努尔哈赤的确曾以佟为姓。

十三副遗甲打天下

10年之中,努尔哈赤对建州虎视眈眈者一个个进行了削平,全面完成了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

报仇之旅

努尔哈赤祖父、父亲的无辜而死,激起了努尔哈赤起兵报仇的决心。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五月,25岁的努尔哈赤以祖父、父亲遗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攻打出卖女真族而导致其祖父、父亲惨死的仇敌尼堪外兰,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尼堪外兰所住的图伦城距古勒城5公里。努尔哈赤出征时率兵不到一百人,披甲的人仅有30余人,由亲信额亦都统领先行。额亦都是一员猛将,临阵身先士卒,没等努尔哈赤来到城下,图伦城已被攻破,尼堪外兰带领家眷逃到了浑河部的嘉班城,努尔哈赤首战告捷。

八月,努尔哈赤再次率军攻打嘉班城。尼堪外兰听到风声,自知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又一次逃走。

统一女真才是真目的

但是报仇并非是努尔哈赤惟一的目的,在他起兵之后,立即开展了统一建州女真的历程。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同族人兆佳城主理岱要引哈达兵前来侵犯,就统兵前去征服兆佳城。此时,天下大雪,山路崎岖,极为难行。士卒们艰辛地跋涉到噶哈岭(今新宾下营子乡照雅沟岭),将士们产生了畏难情绪,随军出征的努尔哈赤的叔父、兄弟都来劝阻,主张退兵。努尔哈赤坚持不退,并鼓励族人说:“兆佳城主理岱,是我的同姓,竟勾引他人来谋害我,袭击我的城寨,难道就这样罢了么?我们怎么遇到这点困难就回师了呢?”努尔哈赤率先凿山为蹬,全军鱼贯而上。每匹战马,都用绳子拽上岭,翻过噶哈岭,将兆佳城围困当中。因有人告密,理岱早有所准备。

有人见城中有备,颇有顾虑,劝努尔哈赤改日再战。但努尔哈赤坚定地说:“畏者不来,来者不畏,不夺下此城,誓不收兵”。于是趁着夜晚,努尔哈赤指挥部队冒雪攻城。部将额亦都一马当先,冲上城去,后兵跟进。理岱在锐利的攻势面前,力不能支,全线崩溃,理岱被俘,努尔哈赤念其是同姓长辈,赦他不死,押回本部囚禁。其他城内将士,在安费扬古的招抚下,纷纷投降。

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九月,努尔哈赤统军攻打栋鄂部主阿海巴颜所居的齐吉达城,后因雪退兵。这时完颜部首领逊扎秦光衮前来拜会努尔哈赤说:“翁郭洛城经常欺负我们,是我的仇人,乞求您助我一旅兵,破了他的城”。努尔哈赤想:既然我已率兵到这个地方,何不乘此征服一方呢?于是决定出兵帮助逊扎秦光衮,并连夜赶赴翁郭洛城。翁郭洛城主得知大兵将至,立即严加防守。

努尔哈赤兵临城下后,率兵攻城,并放火焚烧城楼及村中房屋。努尔哈赤登上一个房脊,向城内射箭。该城内有一个勇士叫鄂尔果尼,他暗发一箭,射中努尔哈赤头部,刺破头盔。努尔哈赤忍痛将箭拔出。该城另一名勇士罗科,乘烈火浓烟逼近努尔哈赤,同时突发一箭,又射入努尔哈赤脖子上,努尔哈赤猛然将箭拔出,没想到这个箭头有倒钩,血肉并出。众士卒看到努尔哈赤伤势严重,纷纷赶来,准备上房把他扶下。努尔哈赤制止说:“你们别来,我慢慢下”。他脖子上血涌如注,一只手摁着伤口,一只手拄着弓,走下房子。士兵赶紧过去搀着努尔哈赤,这时努尔哈赤再也坚持不住昏了过去,一夜之间,他先后昏迷了4次,始终流血不止,仅裹伤口的布就包扎了一寸来厚,到第二天,血才止住。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战,只好放弃攻城而归。等努尔哈赤伤口好了以后,他又率兵攻打翁郭洛城。破城后活捉鄂尔果尼和罗科,诸位将士一致请示将两人杀掉。努尔哈赤说:“两敌交锋,志在取胜,各为其主。今天如果为我服务,不就能射敌人么?如此勇敢之人,若在战场上死于利箭都很可惜,难道能因为射我就杀死他们吗?”他不记前仇,提拔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每人统辖300人,大家齐声称颂努尔哈赤心胸大度。

明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向尼堪外兰所盘距的鄂尔浑城发起攻击。尼堪外兰闻讯后,如惊弓之鸟,逃向抚顺关,想寻求明军的保护。明军见他这么狡猾,就想借刀杀人,派人告诉努尔哈赤说:“尼堪外兰既入我城,岂有送还之理?你可自来杀之”。努尔哈赤怕明军言而无信,便只派戒萨率40人前往。这时已被明军骗到城外的尼堪外兰,见到戒萨率领一队人马杀气腾腾而来,拔腿往回跑,欲登城脱险。不料,城上的明军早已撤掉云梯,尼堪外兰遂死在戒萨的刀下。

至此,努尔哈赤终于杀了仇人,为祖父、父亲报了仇。

统一了女真部落

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努尔哈赤逐渐强盛起来,建州女真人都很欣赏他的才能,归附者越来越多。胜利刺激了他的征服欲,他又先后攻克了界凡城、瓜尔佳城、博一混寨、鄂尔浑城、巴尔达城、洞城。

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八月,努尔哈赤平定了哲陈部;次年六月灭完颜部,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又夺长白山的讷殷、赫舍里和鸭绿江三部。10年之中,对建州虎视眈眈者一个个进行了削平,全面完成了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

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这个词是是女真语,那么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

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野猪皮”名字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实这个翻译完全跑偏了,努尔哈赤的汉语意思是非常高大上的。

在历史上,虽然努尔哈赤是后金满清人,但历史地位却是十分重要的,他奠基了大清王朝的开端,在其打下的基础之上,其子孙后代才能统一中原,建立大清王朝。只不过因为是外族入侵而结束了汉人王朝,因此有许多人不高兴罢了。但历史的进程无法阻拦,不高兴也没用。 当时的建州女真使用的主要文字为蒙古文,蒙古文早先从回鹘文演化而来,因此不论是蒙古语还是建州语都夹杂着回鹘语成分。努尔哈赤的名字就是典型的回鹘语,其中的“努尔”意为“光明”,而“哈赤”(哈齐)则是“圣裔”的意思,也可以作为“太子”、“世子”使用,“努尔哈赤”全意为“光明的圣裔”。 既然努尔哈赤的名字是“光明的圣裔”之意,为什么后世汉人习惯性的将其称为“野猪皮”呢?其实这与满语单词有关。 在满语中,野猪皮叫做“nuheci”,而努尔哈赤为“nurgaci”,在读法上因为较为接近,因此产生了误会。当然,这个误会是不会发生在满人身上的,他们绝对不会用“野猪皮”这个词汇去称呼自己的太祖皇帝。再者努尔哈赤本身就对汉语了如指掌,如果他的名字真是“野猪皮”的意思,他早就自己换了。 (注:历代王朝之中,清代皇室成员极其重视学习,这与努尔哈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个勤劳好学之人,因此要求子孙后代也必须要有好学的上进心。作为满人,努尔哈赤通晓满汉两种语言,并且对汉人的书籍尤为着迷,其中以《三国演义》最为喜爱。) 使用这种称呼的全部为汉人,汉人在武力上无法与满人抗衡,因此就要从意识形态上想办法,恰恰努尔哈赤的读音与“野猪皮”相似,那么就借此用这个名字来骂努尔哈赤,没想到一直流传到今时今日! 所以努尔哈赤的汉译根本不是野猪皮,在《满汉大词典》里,野猪皮的满语是nuheci,而努尔哈赤的满语是nurgaci,两个完全不同的词,之所以努尔哈赤翻译成野猪皮这个说法传播这么广完全是一些人为了谩骂满族人,因为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灭掉了明朝

努尔哈赤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

16个。

1、爱新觉罗·褚英:万历八年至万历四十三年,母为元妃佟佳氏。

2、爱新觉罗·代善:万历十一年至顺治五年,母为元妃佟佳氏。

3、爱新觉罗·阿拜:万历十三年至顺治五年,母为庶妃兆佳氏。

4、爱新觉罗·汤古代:万历十三年至崇德五年,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5、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万历十五年至天聪六年,母为继妃沙济富察氏。

6、爱新觉罗·塔拜:万历十七年至崇德四年,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7、爱新觉罗·阿巴泰:万历十七年至顺治三年,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8、爱新觉罗·皇太极:万历二十年至崇德八年,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9、爱新觉罗·巴布泰:万历二十年至顺治十二年,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0、爱新觉罗·德格类:万历二十年至天聪九年,母为继妃沙济富察氏。

11、爱新觉罗·巴布海:万历二十四年至顺治七年,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2、爱新觉罗·阿济格:万历三十三年至顺治八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3、爱新觉罗·赖慕布:万历三十九年至顺治三年,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14、爱新觉罗·多尔衮:万历四十年至顺治七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5、爱新觉罗·多铎:万历四十二年至顺治六年,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16、爱新觉罗·费扬果:天命五年至不详,母不详。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谜: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

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初期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哪里人

努尔哈赤是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人。建州左卫为女真人在图们江流域设置的一个卫所,明永乐十年左右,明朝与朝鲜国之间的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扩展资料

1、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朝政府授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清肇祖)为建州卫都指挥使(被朝鲜称建州卫斡朵里),于是引起朝鲜的不满。

2、努尔哈赤出生地建州左卫是清朝嫡系所自出建州左卫,建州左卫的初建人猛哥帖木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明朝招谕猛哥帖木儿,最初在永乐三年(公元1404年),接着授为建州卫指挥使。但在《明实录》中,当时却没有记载。永乐十一年始见他的名字,建州左卫之名最早出现于永乐十四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努尔哈赤是后金开国之君(其先祖为完颜氏,创立过金)。 但努尔哈赤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并没有称帝,是清朝建立后追封的。

皇太极改“金”为“清”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确记载。广为流传的两个原因是:

一、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起兵不是一帆风顺,在反明的过程中落难,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追杀他,努尔哈赤骑着一匹大青马逃难,依靠这匹马,努尔哈赤成功脱险,由于连续的长途奔跑,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非常伤心,抚摸着大青马说,大青啊大青,没有你就没有我啊,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青。青和清是谐音了。

二、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据说这里面受到了中原优秀的历史文化"五行学说”的影响,皇太极虽出生在白山黑水,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打败明朝,自幼饱学汉族的文化知识,对五行学说也是颇有研究,一般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相克相生,即顺次相生,隔一相克,水生木,而克火,这样依次类推。

清朝原为后金,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大败,“焕”字也属火。随后女真族改“满族”,金国改大清国,“满清”二字均属三点水,水克火(明),最后灭掉明,一统江山,改写了历史。

扩展资料: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在位时间是(1616-1626年),是明朝末年东北少数民族,女真族杰出首领,其祖先猛哥帖木儿,曾被明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但后来家道就渐渐衰弱,努尔哈赤年青的时后经常采集松子和人参,到汉人的市集去卖,因此逐渐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向,学会说汉语,并且喜爱读三国演义。

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时,他的祖父和父亲在一次战乱中,被明朝的军队杀死。努尔哈赤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力量。他作战非常勇敢,也很有谋略,不久就征服了邻近的几个部族,并且吞并了女真族的其它部落,在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立国家,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为后金,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向明朝提出“七大恨”的誓词,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于是率领军队两万多人,攻打明朝边关,明朝派了八万多人的军队去抵抗,经过五天的战争,明朝军队大败,这就是有名的萨尔浒之役,这一仗努尔哈赤获得了辽宁、沈阳一带的地区,力量愈来愈强大,奠定了清朝政权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嫔妃列表

1、佟佳·哈哈纳扎青

清太祖元妃(1560年-1592年),佟佳氏, 名哈哈纳扎青,冒姓佟(明代佟姓汉人乃辽东望族,不少佟佳氏女真人冒姓佟,以佟姓汉人自居),其汉名不详,野史中有为佟春玉、佟春秀、佟詹泰等伪名。

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福晋(元配)。清太宗皇太极为抬高生母地位,未追尊嫡母皇后封号,史称太祖元妃。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政府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2、富察·衮代

富察·衮代(公元?~1620年),女真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继福晋,后世称太祖继妃(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于后金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之前,嫁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称大妃。

富察氏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两子一女。1587年,生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1590年生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1592年生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

后因为与代善有“私情”,得罪了努尔哈赤,在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被处死。与努尔哈赤元配佟佳氏一样,富察氏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尊封。

3、孟古哲哲

孟古哲哲(1575年—1603年10月31日),叶赫那拉氏,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十四岁的孟古哲哲在兄长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率众出城相迎,杀牛宰羊,大宴成婚。

新娘孟古终于显露出了她的与众不同:论相貌,她面如满月,端庄妩媚,风姿独具;论修养,她气度宽宏,不喜奉承,不惧恶言,举止庄重大方,口无恶言,耳无妄听,始终如一,毫无过失。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11月28日)生清太宗皇太极,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10月31日),孟古哲哲病危,弥留之际想见一见母亲;

努尔哈赤虽派人去请,但建州与叶赫已势同水火,故孟古只能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对丈夫与胞兄之间争斗不休的无奈,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迁葬福陵。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追遵孝慈皇后,累谥“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4、阿巴亥

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 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来历是什么?

阿巴亥(1590年—1626年),乌拉那拉氏,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福晋,清太宗皇太极继母。

1601年,嫁给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独占众福晋之首,时年14岁,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

天命五年,被庶妃德因泽揭发其与大贝勒代善有染而遭到努尔哈赤休弃,一年后又被重新立为大福晋,后金天命十一年不知何故被逼殉葬,享年37岁,与清太祖合葬于福陵,后被追谥为孝烈武皇后,全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但后被顺治帝罢谥,出庙。

5、德因泽

德因泽(?-1626年),《清史稿·后妃传》没有她的名字,因为她没有生育儿女,所以也不知道她姓什么。

但是后来因她举报代善与大妃阿巴亥有染,所以努尔哈赤纳她为侧妃,并给予她可以和大汗同桌吃饭的荣誉,但是也因为于此,后来因为阿巴亥殉葬的时候,逼着德因泽也给努尔哈赤殉葬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佟佳·哈哈纳扎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察·衮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因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烈武皇后

努尔哈赤有几个儿子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

努尔哈赤的儿子分别是:

爱新觉罗·褚英、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阿拜、爱新觉罗·汤古代、爱新觉罗·莽古尔、

爱新觉罗·塔拜 爱新觉罗·阿巴泰、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巴布泰、爱新觉罗·德格类、

爱新觉罗·巴布海、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赖慕布、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费扬果。

扩展资料:

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之中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巴布海最为奇葩的一个。此人不仅没有丝毫的战功,反而鬼点子一大把。要知道,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有一半是功勋卓著的将领,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褚英、代善、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和帅才。皇太极天聪八年,巴布海被授予甲喇章京。虽然职位不算太高,但多少算是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岗位。不久后,哥哥皇太极让他和镇国将军阿拜一起去祭拜祖先的陵墓。

然而,不知为何,巴布海竟然没有等阿拜,自己一个人先行出发了。一个人先行出发也就罢了,你带上祭祀所用的东西啊。但是,巴布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个人逍遥自在地空着手去了。

满人在当时祭祀祖先的时候,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时,一定要宰杀一头活牛,以表示对自己祖先的敬重。

然而,空手而去的巴布海,在身边空无一物的情况下,还想自己先行祭拜。于是,为了实现自己这个愿望,他把附近农民家的一头耕牛借了过来。

表示会用阿拜带来的祭祀之牛作为偿还但是,当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巴布海用阿拜带来的牛,偿还农民的时候,农民却死活也不要了——因为这头牛实在是小了些,根本无法进行耕田作业。

为此,农民还把巴布海告到了朝廷。朝廷让巴布海补偿农民三十两银子,而巴布海却又一毛不拔。最终,这件事情闹到了皇太极那里。在遭受一顿责骂之后,巴布海最终还是赔了银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怎么都叫爱新觉罗

因为爱新觉罗是姓,不是名字。努尔哈赤全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康熙皇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

“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大汗,清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清朝末代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70)来历(1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