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圣经的形成和来历 圣经是如何产生的

火烧 2021-12-07 13:12:00 1095
圣经是如何产生的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

圣经是如何产生的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

圣经的形成和来历 圣经是如何产生的

《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

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

《新约》一共27卷。

圣经还是一部史学巨著,是考察希伯来民族史、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教发展史的首要依据。

正是借助于其中负载的史学信息,研究者们已勾勒出一幅相当明晰的历史图景:约当纪元前3、2千纪之交或稍后不久,犹太人的第一代族长亚伯拉罕携家族向迦南迁徙,揭开希伯来民族史的帷幕。

其后,历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族长徙居时期,摩西率众出埃及时期,约书亚攻占迦南和士师秉政时期,扫罗、大卫、所罗门创建统一王国时期,南北两国分立及相继沦亡时期,囚居于巴比伦和回归故乡、复兴故国时期,以及反抗希腊化国家和罗马帝国宗教迫害及政治压迫时期。

这个灾难深重而顽强不屈的民族最终在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被逐出其巴勒斯坦的家园,被迫漂泊于五洲四海。

而当犹太民族陷于背井离乡的惨剧中时,公元1世纪30年代,由拿撒勒人耶稣创建的基督教从其犹太教母体中娩出。

扩展资料:

《圣经》是一部宗教主题思想非常鲜明的作品,具有犹太民族的文化个性。

它通过一些典型人物传记的描写,强调了神与人立约的关系,提出人守约则得赐福,背约则受惩罚的观念。

这一主题思想为《圣经》解读奠定了一个整体上的审美方向和认知导向,体现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对选材典型性和艺术性的把握。

受此主题影响,作者在具体塑造圣经人物时,调用想象、夸张、心理描写等艺术手法,有考虑地选取事件,组织传记情节,对事件因果的解释也纳入同一主题思想范围内,造成对人物道德伦理层次的忽略,更多强调人物是否忠于耶和华。

比如大卫的传记中,他霸占拔示巴、杀害乌利亚是严重有悖人伦的, 但因为他始终忠于耶和华之约,《旧约》作者对该形象并未做出过多批判,而是从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华在他活着的时候赐福给他。

《旧约》中还有多个人物,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或者在与叛教者的斗争中残暴杀死敌人,动辄千百,比如雅各众子杀死示剑居民为妹妹复仇;摩西与利未人为维护耶和华的权威而杀死拜祭金牛犊的以色列民,等等。

如果按照当代的道德标准来看这无疑是非人道的,但《圣经》对此却持肯定态度,赞扬了他们对尊严与宗教的忠诚。

对此读者应考虑到《圣经》的写作主题,站在犹太历史观和文化价值观立场做出解读,从而领会作者声音的存在。

《圣经》一直被认为是神的话语记录,其中的人物被置于神的光环笼罩之下,命运被神所主宰,人成为神的仆人。

但是从传记的角度来看圣经,《圣经》并不是如神学家所言是神的独角戏。

神与人物的关系是辩证的、双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对命运的反抗,人主动向神的靠近,人独立的欲望,人与人的斗争,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