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原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絃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翻译和注释
翻译梦中走向了烟水迷濛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注释1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2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3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4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5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6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7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鉴赏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絃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诗词作品: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诗词作者:【宋代】晏几道诗词归类:【宋词精选】、【闺怨】、【叙梦】、【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