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谈迁的国榷 谈迁写书的故事简短一些
谈迁写书的故事简短一些 谈迁写书的故事:谈迁博览群书,家境贫寒,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其是明代典故。他立志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
谈迁写书的故事简短一些
谈迁写书的故事:
谈迁博览群书,家境贫寒,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其是明代典故。
他立志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从天启元年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约400万字,取名《国榷》。
清顺治四年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发奋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
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
扩展资料:
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
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
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
浙江海宁人。
明诸生。
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
南明弘光元年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

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
后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十四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旅舍。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
著作另有《枣林杂俎》、《北游录》、《枣林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迁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