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多少年 黑暗的拜占庭皇室为什么能玩出繁荣的大帝国?
黑暗的拜占庭皇室为什么能玩出繁荣的大帝国?
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为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的旧名。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为拜占庭旧址君士坦丁堡,故又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历时一千余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的皇位继承关系远较历史上其他按血缘关系继承的王朝混乱,既有儿子兄弟,也有外戚,甚至还有外戚圈里的其他人物。这种情况导致了皇室圈里皇位后继者来源的扩大化和无规律,不少人从对自个有利的角度,如血缘关系远近、能力、与先皇关系的亲疏、对皇室和国家贡献的大小等解读自个即位的合理性,也导致更多人以为自个能当上皇帝,从而演变出频繁的皇位血拼。此外,根据当时的教规,残疾人不能继任皇位,于是通过残忍的方式与手段将竞争对手搞废,如割掉耳朵、置之聋哑、从房顶上扔下去使之残肢断体,等等,让对手丧失竞争资格。

据统计,从拜占庭帝国确立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07位君主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或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宫廷、街道、军营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这些都表明拜占庭帝国来自皇室成员的内乱几乎不曾停止过。
然而,拜占庭在宫廷从未消停的血雨腥风与决定权动荡中,存续了千年之久,并成就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几年前笔者在伊斯坦布林听导游说:不论是巴黎还是伦敦,都不敢说它们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但伊斯坦布林可以理所当然这样讲。他的话确实不无道理。拜占庭保留了希腊罗马的许多文化成果,以后由十字军运动和教士传到了欧洲,甚至在与当时的大帝国保加利亚角逐中差一点将整个欧洲变成东正教的势力范围。假如这样,如今西方世界的面貌会是另一个样子。
拜占庭帝国的繁荣原因诸多,公共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是决定性因素。
地方分权:
拜占庭帝国内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各民族都有自个的语言和宗教习惯、历史文化传统。假如中央按统一政策实行管理,极易引起政策和实际脱节,影响统治效果和税收。拜占廷帝国沿用了同样是多民族的古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如果干大区,每区包括罗马时代的如果干行省。大区总督作为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这种管理体制照顾到了不同民族和历史传统区域的特殊情况,防止了中央对不同地区实行划一政策的懒人政治引起的各种弊端,不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不同区域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特长和功能,保证了国防安全和税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尖锐度,一并对国泰民安发挥作用。
依法治国:
罗马帝国以法律著称,其建树成为现代法律的典范。拜占廷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司法大臣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相当于皇帝的法律祕书,为皇帝起草法律和法令,6世纪后成为最高法官。拜占廷规定:法官必须接受5年以上专门法律教育,全面掌握罗马民法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司法改革还要求法官专职化,立法和司法官员分离。虽然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拥有比法官更高一级的法律仲裁权,皇帝握有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但由于学校课程中法律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和其他公职人员都必须或必然接受过法律教育,他们对司法工作的参与不会外行,人治大于法制的问题从专业普及方面也能得到有效遏制。
极为重视教育和文化。
拜占庭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希腊罗马的积累密切关联。拜占庭帝国存续的时期,欧陆著名的查理大帝及不少后继者都是文盲,封建庄园里农奴的餐具与卧具人畜公用。后起的俄罗斯更是落后,相当长时间里宫廷里都没有规范的语言而讲法语。但拜占庭帝国的农民已将子女接受不了良好文化教育当作非常失职非常不体面的事情。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宁可出卖牲畜与农具,也要为子弟凑学费供其读书。这种风气在如今非常多国家尚不具备,由此足见其国民品味之高。手工艺、拜占庭建筑、拜占庭丝绸、绘画、音乐,等等,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顶尖地位。著名诗人叶芝的名作《驶向拜占庭》里那些沉淀和依恋,绝非文化沙漠所能保养和孕育。
在一个国家,跟宫廷斗争有关的人极为稀少,要死要活自己与公众无多大关系。拜占庭皇宫的刀光剑影没怎么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皇室的善政哪怕够了。朝廷内部那些你死我活,都是为了个人决定权和私利,没别人什么事,死了残了废了都是自取,活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