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海军和陆军 轻视情报让日军屡吃败仗:导致莱特岛海军覆灭
轻视情报让日军屡吃败仗:导致莱特岛海军覆灭
日本媒体近期披露称,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曾利用各种「假情报」对付中国军队,在区域性战场上取胜。但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军队中长期看轻情报部门,导致综合分析和运用情报方面缺乏战略眼光,最终使日军遭受灭顶之灾。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华北驻屯军情报部、敌占区的宪兵队以及非战斗部队的特务机关,在中国各地间谍活动非常频繁。日军通过这些部门在中国大陆蒐集到大量情报,在区域性战场上屡屡获胜。而1941年5至6月「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中原会战」)就是其中之一。

1940年秋,日本华北驻屯军得到「八路军在与日军激战后战斗力尚未恢复,而山西军战斗力不强」的情报,随后制定消灭驻扎于南部山区中条山脉一带卫立煌率领的中央军的作战计划。此计划得到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同意。为准备此次战役,日军事先通过各种手段蒐集中国军队情报。由于中央军所使用的密码强度低,几乎所有密码电报都被日军破译。在掌握中国军队兵力部署和行动情报后,日军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中条山。发起进攻前,日军还不断向中国军队传送假情报,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令中国军队对日军意图捉摸不透,内部先产生混乱,最终因情报失误,被日军打个措手不及。
虽然日军依靠「假情报」战术获胜,实际上,日军情报系统有着非常大的缺陷和漏洞。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小谷贤所著《日军为何不可以灵活运用情报》一书中提到,由于日军作战部向来保持着「重视作战,轻视情报」的传统,尽管作战部与情报部级别相同,但实际上作战部的决定权更大。据称,作战部在开作战会议时从未让情报部长参加。纵然在开战之前,作战部也无视情报分析部门的结果。此外,日军也没有专门负责集中情报的部门,陆军、海军和外务省等各部门独立蒐集和分析情报,情报不可以共享。这也导致日军在情报分析上错误连连,相继在中途岛、莱特岛等非常多场战役中失败。
美日「台湾海域航空战」就是典型例子,由于日军高层不相信情报部门,最终发生误报战绩的严重乌龙事件。1944年10月12日至16日,日军陆上基地战机与美国第38特遣舰队,在台湾海域进行激烈的空中战役。战后,日本海军向大本营报告称,己方虽损失战机312架,但与敌方「被击沉或重创航母19艘、驱逐舰4艘、巡洋舰7艘、舰种不明15艘,总共损失45艘战舰」相比,可谓战果非凡。而实际上,美军只有89架战机被击中、2艘巡洋舰遭到重创、1艘航母受轻伤。尽管日军高层以为此「捷报」大概夸大,但仍作出「怎么也击沉美军4至5艘航母」的乐观判断,并不顾海军情报部门报告的美军航母「毫发未损」的准确分析,鲁莽地决定发动导致日本海军遭到灭顶之灾的莱特岛战役。据时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谋长的大井笃笔记称,「作战部那些人同穿一条裤子,对我们「提防美国海军机动部队」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由于日军高层决策者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导致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通讯被监听、密码被破译,同时被美军假情报弄得找不到北,仅凭主观分析制定作战计划,以至于屡遭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