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间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间谍的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间谍的人是谁
看这篇文章
不得不说在春秋战国以前,因果报应这种规律还是非常清晰的。
从历史很多情况能强烈感觉到,比如齐桓公。
少康也是如此。
少康不是那个酒,那酒就是这少康,杜康也是指这个少康。
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位君主。
事情要从夏朝第三位君主太康谈起才能说明白。
太康只知道吃喝玩乐,经常外出打猎,几个月不归,不顾朝政,所做所为很不得民心。
他手下大将就有一个勇猛善射的后羿,但不是神话里的那么英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可不是曹操发明的,只不过名不正言不顺,难以令天下信服,有野心的重臣都会有这么一招。
他利用太康外出把持大权,立太康弟弟仲康为国君,仲康就此成为夏朝第四个君主。
而太康无家可归,客死他乡。
后羿独揽大权之后,目空一切。
毕竟手握实权,仲康只是傀儡。
时间长了,也不理朝政,醉心于山野打猎。
没有吸取太康的教训,结果肯定也不好。

既然想打猎,何必抢王位呢?
果然,就出事了。
后羿属下有个谋士,叫寒浞。
他在骗取后羿信任后,谋杀了后羿,还和后羿的妻子生下了两个儿子,还给他们封地过和戈。
仲康的儿子相是夏朝第五个国君。
寒浞担心相会威及到自己的地位,残忍的杀害了相。
当时,相的妻子已经怀孕,她从墙洞侥幸逃生,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在有虞氏部落居住下来。
有虞式首领很器重少康,把两个女儿都嫁给少康,还给了少康一小片土地和500个奴隶。
部落生活很奇怪,只要这个领导觉得这个人很优秀,就把女儿全部嫁给他做妻子。
比如,娥皇和女英。
好像觉得一个不够表达惜才之情似的。
不过,想想还挺美。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得跪着。
为什么?只能说,这些岳父的眼光真的很可以啊!
少康
少康一直记着杀父之仇,但这么小的土地和500个奴隶想复仇哪是那么容易的事?500的奴隶?能起什么作用啊?!只能洗碗拖地啊。
想来想去就想到用间,这用间的办法可能对于我们后世来说司空见惯。
但是,对当时而言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就是开辟了一种思维模式。
少康有一位忠心的仆人,叫作女艾。
女艾不仅对少康忠贞不二,而且智勇双全。
少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想到用女艾潜入敌营,用掌握对手来争取到更多对自己有利的情报,准备充分后采取行动。
而当时对手是绝没有这种思想的,更不可能掌握少康的行动。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怎么打?
女艾到了寒浞其中一个儿子浇统治的地方,骗得了浇的信任,他源源不断地把浇的情况报告给少康,又和少康拟定了灭浇的行动计划,以极少的人数取得胜利。
随后,趁胜出击,又剿灭了寒浞另一个儿子。
这时候寒浞也已经死了。
少康回到故国,恢复了夏朝。
少康成为我国第一个使用间谍的国君。
清朝人朱逢甲在《间书》中说:“用间始于夏王少康,使女艾间浇。
”《左传》中也有确凿记载:“......使女艾谍浇。”
夏商周奴隶制时期,出现很多大臣越权做事的,这和后期皇帝都要除立场不坚定的功臣有很大关系。
前期取得君王的果位都在于“骗”,而后期的要取得君王的果位就要“防”了。
用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任用前朝的官和能人。
比如,姜子牙就在商纣王时做过官,周文王和周武王重用。
韩信在项羽时做过官,刘邦重用。
他们懂得怎么治理朝廷,当然也懂得朝廷的弊病在哪里。
在他们眼里,这些漏洞不改不行,他们自己瞬间就有办法攻破,势如破竹。
他们还了解前朝制度、君臣关系、同僚亲疏、文武矛盾、经济虚实、土地情况,对这些真实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这是不易察觉的用间方法。
刘邦就是会收买人心,但这也是让天下安定的方法,李世民、赵匡胤也都会。
刘邦确实比项羽当皇帝要好。
自从有了间谍意识,有些人充分发挥了这样的计谋。
虐童事件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整治。
近期又有男童在幼儿园烫伤,事前被教师拽入开水房训斥,造成男童背部、腿部、屁股大面积烫伤,别说扯皮,不扯都已经掉下来了。
严重怀疑是敌方间谍专门派来捣毁幼儿园的。
不过,幼儿园也难逃其咎。
这是更让人痛心的地方。
幼儿园不但不处理事情,反而还包庇罪犯。
我没说错,就是罪犯,只是法律还没有具体的出台针对性的方案。
幼儿园对外慌称其是推门不小心撞倒男童的。
如果不是警方介入调查,事情又要被隐瞒了。
所以,我认为选择幼师和幼儿园的责任意识有很大关系。
法律应该认为,幼师如果虐童,幼儿园包庇,需要取消营业执照等经营许可。
国家法律必须设法让幼儿园的立场站在孩子安全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