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林黛玉并非葬花第一人,唐伯虎才是葬花习俗的发明人

火烧 2022-02-25 05:26:36 1132
林黛玉并非葬花第一人,唐伯虎才是葬花习俗的发明人 第五回是宝玉的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黛玉的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图画听曲子,黛玉在大观园收看《西厢记》收听《牡丹亭》。宝玉接受性教育,黛玉接受审美教育

林黛玉并非葬花第一人,唐伯虎才是葬花习俗的发明人  

第五回是宝玉的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黛玉的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图画听曲子,黛玉在大观园收看《西厢记》收听《牡丹亭》。宝玉接受性教育,黛玉接受审美教育。移民大观园的二十三回,从大俗到大雅,是渐变过来,但见参差,并不觉得突兀。凤姐贾琏处理家(公)务分包工程是一层俗,谈及昨夜性事又是一层俗。金钏打趣宝玉吃嘴上胭脂是一层艳,宝玉写四季夜事即景又是一层艳。宝黛共读西厢是一层雅,黛玉听牡丹亭又是一层雅。警幻仙子大动声色的教育工程,唯一的收获却是宝玉的性启蒙;茗烟大肆收罗的黄色小说艳情脚本,真正的效果却是宝黛的美文教育。但凡做导师者,很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

林黛玉并非葬花第一人,唐伯虎才是葬花习俗的发明人

西厢牡丹是贾府禁忌,有后文宝钗的两度遮掩(黛玉、宝琴),加一堂公民教育课(黛玉)为证。《西厢记》《牡丹亭》都是禁书,但是等级并不一致,似乎《西厢记》更严重。因为《牡丹亭》的戏目,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元春省亲及贾府过年,俱点过戏。《西厢记》却是后文才现身。但是成为宝黛言情方言词典的仅是《西厢记》。黛玉收看《西厢记》,收听《牡丹亭》,一举收获两大言情范本。黛玉感动于《西厢记》的只是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心痛神驰于《西厢记》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蒙府本的批语因此说:儿女情,丝毫无淫念,韵雅直至!

黛玉被《牡丹亭》唤起的感动,亦不是死去活来的男女情,心动神摇的是牡丹亭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醉如痴的是你在幽闺自怜等句,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等,都是《惊梦》唱词。黛玉其后的创作,内中的主题也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西厢记》《牡丹亭》是其审美渊源和抒情原典。黛玉创作所言情怀都是沧桑之叹,都是对于好的焦虑,对了的恐惧,篇篇都是愁绪,从无一字有欢欣。宝玉已有青春期综合征,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后才有读西厢;黛玉的青春抑郁症,则要到后文第二十六的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先读《西厢记》,后才引发青春期。

葬花习俗的发明人本是唐寅。唐伯虎所居是桃花庵,所种是牡丹花。花开时节,他邀约文征明祝枝山临花雅集,饮酒赋诗,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龋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唐寅行径终归文人痴狂惊世骇俗,黛玉葬花才是顺情顺理合体合身。难怪世人都知黛玉事迹,少有人记得唐寅发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