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石文化和龙山文化 鲁辛文化园
鲁辛文化园
构成鲁辛文化园的地块位于东大街。它于1939年6月举行。188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大多数俄罗斯人移民到克利夫兰。俄罗斯人是一个东斯拉夫民族,讲一种称为Rusyn或Lemko的方言。俄罗斯人是卢瑟尼亚人的后裔,但与一些与他们有关的群体不同,他们在20世纪初没有用乌克兰语来描述自己的种族。克利夫兰的俄罗斯人将他们的遗产追溯到喀尔巴阡山脉,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第二长(932英里)的山脉。这条山脉呈弧形从捷克共和国(3%)向西北延伸,横跨斯洛伐克(17%)、匈牙利(4%)和波兰(10%)至乌克兰(11%)。然后向南延伸至罗马尼亚(53%),再向东延伸至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2%)之间多瑙河上的铁门(峡谷)。
克里夫兰最早(1890年)的俄罗斯定居点之一位于奥兰治和林地大道沿线的匈牙利社区内。随着这些群体的壮大,他们都沿着联邦大道和七叶树大道向东移动。第二个鲁辛人定居点也在特雷蒙特发展起来,到1906年,鲁辛人定居在最西边的莱克伍德。到20世纪30年代,超过30000名俄罗斯人居住在这座城市。然而,二战后,像许多其他人一样,鲁斯人大量迁往郊区。1983年,大克利夫兰地区仍居住着大约25000名俄罗斯人,但大部分原来的俄罗斯人居住区早已被遗弃。2009年,卡帕托·鲁辛遗产博物馆在帕尔马浸信会圣约翰大教堂开馆,向公众宣传鲁辛的历史和文化。
圣灵希腊天主教堂牧师杰弗·哈努利亚牧师也是鲁辛文化园协会的负责人。1952年5月,哈努利亚公布了亚历山大·杜奇诺维奇的半身像。希腊天主教神父亚历山大·杜奇诺维奇(Alexander Duchnovich,1803-1865)用鲁辛语写散文和诗歌,还写了鲁辛国歌。这尊半身像后来被偷了,不再矗立在花园里。

文化花园往往融入了颠覆团结信息和反映欧洲和克利夫兰种族紧张关系的象征或设计元素。少数民族群体对雕塑和获奖者的巧妙选择也将欧洲及其历史上如此明显的冲突带到了花园的链条上。这种冲突的一个例子可以从鲁辛花园选择纪念亚历山大·杜奇诺维奇(Alexander Duchnovich)中找到;他是鲁辛语言和身份的拥护者,在19世纪捍卫了鲁辛语言不受匈牙利统治。斯洛伐克和捷克的花园都庆祝类似的主题。捷克、斯洛伐克和俄罗斯的花园从毗邻的德国和匈牙利花园穿过边界街道,这是毫无疑问的。地理位置有时可以暗示人们对古老文化冲突的感受有多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