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历史故事 黄浦江有什么历史故事

火烧 2022-05-03 20:25:55 1062
黄浦江有什么历史故事 黄浦江的传说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

黄浦江有什么历史故事  

黄浦江的传说

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

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

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

近年来,黄浦江中游有越江隧道,上游的松江县车墩、叶榭间有黄浦大桥。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

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

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

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

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

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黄浦江的故事

1908年正是光绪末年,黄浦江两岸是满目疮痍,帝国主义的兵舰商船在黄浦江里横行霸道,船民常信根的小舢板被英国客轮撞毁。

常信根无法生活,只得经人介绍到造船厂工作,受到外国把头的欺压。

黄浦江水日夜流,转眼改朝换代到了民国。

常信根的儿子常桂山长大成人,他也在造船厂当上了造船工人。

不久,北伐军逼近上海,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与军阀展开斗争。

常桂山在共产党员李德发的引导下,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受到革命教育。

同时,他认识了中共区委领导方振海和共产党员、青年女工杨招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李德发没有来得及告诉常桂山与党组织联络的办法,就牺牲了。

常桂山非常苦闷,他终于与方振海、杨招弟接上了联系,继续忠实地为党工作。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人民群众义愤填膺,要求抗日。

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倒行逆施,调动军队大肆剿共。

国民党政府命令造船厂生产三艘炮艇,开往江西苏区围剿共产党,造船厂老板欺骗工人说是为了打日本。

常桂山让工人兄弟罢工,却因不善于发动群众而失败。

他总结了教训,自己在斗争中得到成长。

他与杨招弟在斗争中建立了感情,成为了一对革命伴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占领了上海,常信根不愿为鬼子干活,愤然离去。

常桂山接受党的指示,坚持留在工厂里。

常信根以为儿子心甘情愿为鬼子干活,对他十分不满。

夜晚,常桂山偷偷进入工厂,破坏敌人的炮艇。

常信根了解真相后,十分感动。

人物历史故事 黄浦江有什么历史故事

常桂山和战友完成沉船任务后,遭到敌人的追捕,常信根化装成三轮车夫,将他们救走。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常信根高高兴兴地来到船厂上班。

但换汤不换药的国民党反动派勾结美帝国主义,照样骑在工人头上,物价飞涨,工人们已经无法生活。

常桂山带领工人闹罢工,杨招弟组织女工们前来支援,被反动派逮捕。

工人们坚持进行斗争,迫使工厂主接受了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杨招弟也被党营救出狱,送到了解放区。

解放前夕,国民党企图把工厂的重要设备运到台湾,将船厂炸毁。

常桂山和工人们拼着性命保护了工厂,使敌人灰溜溜地从黄浦江上逃跑了。

解放了,常桂山一家变了,工厂变了,一条条新船下水了。

当一条万吨轮船举行下水典礼的时候,观礼台上的人群欢声雷动。

常桂山多年来的愿望,也是中国人民的愿望,终于在gcdzg的领导下实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