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风管师傅多少一个月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

火烧 2021-12-12 17:58:11 1049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加QQ群,我告诉你跪求高一物理详细知识点- 1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

加QQ群,我告诉你

跪求高一物理详细知识点

- 1 -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物件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向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
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
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向量,
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
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座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A B
C
A
B C 图1-1
V/m.s
-1 t/s O
-10 10
20
V1 V2
15
10 5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 2 -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数跟发生这一改变数所用时
间的比值,定义式:t
vvat0


(2)加速度是向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
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2BABBCT,2CBCCD
T


(2)2
CB
CDBC
aT
T
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2
o
tvvv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2202tSa(减速:22
0
2tSa)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
/2, vt2
=2gh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 • • • • O A B C D E 3.07 12.38
27.87
49.62.
77.40
图2-5
1
2 3
4
6
5 0

V/m·
t/s 2 3 4 5 1 6 7 8
② ①
- 3 -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援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
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NFfμ=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1F和2F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1F 、2F同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的方向一致
②1F 、2F反向:合力21FFF,方向与1F、2F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1F、2F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
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向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O F1 F2
F
图1-5-1
- 4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式。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A)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9、力学单位制(A)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
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
汇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汇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
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汇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17、牛顿运动三定律(A和B)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示式: F合= ma
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
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加速度是联络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5 -
物理1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12ttt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向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向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演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资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资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详解,详!

可以说物理大多数是重点,很少有不是重点的。要想学好物理就要扎扎实实学,对于一些重难点要多注意,像力学,运动学是很重要的。磁场那章更为重要,看物理试卷不难得出最后大题都是以磁场电场与力学的结合,所以这部分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初三物理比热容公式越详细越好

Q=cmΔt
c是比热容,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Δt 是温差(摄氏度)
也可分成两条写:
吸热时:Q吸=cm(t-t0)
放热时:Q放=cm(t0-t)
其中:t是末温,t0是初温
不明可追问

跪求,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最好详细点?

串联等流分压,并联等压分流。
做电学题先看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然后套公式:
欧姆定律:I=U/R U=IR R=U/I.
电功率计算:P=UI P=I²R P=U²/R
衍生公式:U=P/I I=P/U R=P/I² R=U²/R(求电阻常用) I=√(P/R) U=√(RP) (基本不用)
电功:W=Pt=I²Rt=(U²/R)t
焦耳定律:Q=I²Rt(纯电阻电路中电热等于电功即:Q=W)(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总功率用电功公式算,产生的热量用焦耳定律算。)
以上是计算公式,关于电路故障的部分:
一些较为常见的故障: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用电器没反应,是电路某处断路。
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约等于零,灯泡特别亮什么的,是电路某处短路。
还有什么电压/流表反向偏转 ,或有滑阻器的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很小的,都因为接线柱接反。
有关家庭电路的考的不是太多:
火线与零线/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
熔断器,地线的用处等。
1度电(即1kw/h)=3.6×10的六次方。
电学会考的差不多就这么多了。

谁能将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语法详细讲解

我来回答!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标题句,也是体现了本单元核心语法的句子。
这里的语法讲的是形容词的比较级。
形容词和副词有三个等级:
原级、比较级、最高阶
1.原级:即形容词和副词的原形。
small, good, pretty, big, many
hard, happily, slowly, quickly
① 程度副词very,too,so,quite等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
如:very tall、 too hot、 so cold
quite interesting run quickly
② as…as ,(与…一样) not as(so)…as
(与…不一样)中间用原级。
The story is as interesting as that one.
The question is not as / so difficult as that one.
2.比较级:两个人或物之间的比较。表示“较……”或“更……一些”。标志词:than (比)
单音节词通常是-er结尾;多音节或部分双音节词通常在之前加more.
如:smaller, better, taller, older, more, harder
more interesting , more quickly
3.最高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 的比较。
标志词:in+大范围, of all, of +the+具体的数字
表示“最……”的意思。(两者以上用最高阶)
单音节词通常是-est结尾;多音节或部分双音节词通常在之前加most. 在形容词的最高阶前必须加the;副词之前可以不加。如 :smallest, tallest, newest, best ,most interesting, most difficultly
单音节和少数多音节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阶
的构成分规则和不规则。变化如下
单音节词和少数多音节词
一般在词尾加-er/ə/或-est/ist/
cold colder coldest
fast faster fastest
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加-r或-st
nice nicer nicest
large larger largest
重读闭音节词只有一个子音字母时,应先双写子音字母;再加-es或-est
big bigger biggest
hot hotter hottest
以“子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改“+y”结尾的双音节词,先改“y”为“i”,再加-er或-est
easy easier easiest
early earlier earliest
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在词前加more或most
tired more tired most tired
easily more easily most easily
常用的不规则变化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阶:
原级------比较级------最高阶
good------better------best
many------more------most
much------more------most
bad------worse------worst
far------farther, further------farthest, furthest
比较级的用法: …than…
1.汤姆比杰克高.
Tom is taller than Jack.

2.这只箱子要比那只箱子大.
This box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3.那些苹果比这些大.
Those apples are bigger than these ones.
(2) 数量的比较
1.我的笔比你的多.
I have more pens than you (do).
2.我喝的茶比他多.
I drink more tea than he (does).
3.他吃的饭比我少.
He has less rice than I (do).
形容词最高阶的用法 (…in…; …of…)
那个短发的女孩是我们班最高的.
The girl with red hair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
今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Today is the hottest day of the year.
他的房间是三个中最干净的一个.
His room is the cleanest of the three.
注意:
1.The new building is higher than the old one.
比较级必须在同类中进行,即人与人比,
物与物比,而且比较结构前后的词语要对称,
特别注意在than或 as 之后不要漏掉可能出现
的替代词 that ,those, one ,ones.
2.His shirt is more expensive than mine.
如果主语是物主代词+名词,那么后面要用名词性物主代词。
3.Kat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Lily is.
She is five years older than I am.
than前后句子的时态相同。通常用be动词
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could, should和助动词do, does ,did, will,have等来简答。
4.I have more pens than you (do).
many,much,little,few等词必须带名词。
5.The city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the world.
one of+ the+最高阶+复数名词
6.Who is older, Jim or Tom ?
Who is the tallest, Jim , Mike or Tom?
Which language is __C__ , English, French or Chinese?
A. difficult B. more difficult C. the most difficult

Which/Who…+ 比较级,A or B?
Which/Who…+ 最高阶,A ,B or C?
7. Mary is the tallest of all the sisters in the family .
在使用形容词最高阶时,一定要把自己包括在比较的范围内。
8.This is the third largest city in China .
当表示“第二,第三”等意思时,经常在最高阶的前面加second, third,等词。
9.It’s our largest machine in our factory.
当最高阶前有物主代词修饰时,其前不加定冠词the.
双音节或多音节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阶的特殊情况:
1、一般是在原级前加more构成比较级,在原级前加most构成最高阶。
beautiful – more beautiful – most beautiful
interesting – more interesting – most interesting
dangerous – more dangerous – most dangerous
2、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加more, most 构成比较级和最高阶。
glad – more glad – most glad
pleased – more pleased – most pleased
tired – more tired – most tired
often-more often- most often
3、表示在两者之间相差的程度用“具体数字+比较级+ than+ 比较物件”。
eg: The road is o metres longer than that one .
这条公路比那条公路长两米。
This pencil is four inches shorter than that one .
这只铅笔比那只铅笔短四英寸。
4、有些双音节和单音节形容词,既可以加er或e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阶,也可以加more 和mo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阶。
friendly huge calm free true clever
5、形容词原级的比较。
形容词的原级与as……as连用表示肯定意思,是“和……一样”的意思;与not as/ so ……as连用表示否定意义,是“不如”或“不一样”的含义。
She is as pretty as her mother.
The book is as new as that one.
The story is as interesting as that one.
The question is not as / so difficult as that one.
My bike is not as / so good as yours.
6、形容词比较级的修饰。比较级前面可以用even(更加),much(……得多),far(……得多),a little(……一点),a bit(一点),a lot(大量),still(还,还要)等词语表示不定程度或数量。
eg: I am even less lucky. She is far better than me at writing.
This pen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ne.
Tom is a little shorter than his friend Jim.
7. 形容词的比较级 + and + 形容词的比较级 (前后形容词是同一个)
越来越……
She is being thinner and thinner.
Our country is being richer and richer.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Living in the world is be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8、the + 形容词的比较级 + …… + the +形容词的比较级
表示“ 越……,就越……”
The more you eat, the fatter you will be.
The harder you study, the more you will get.
The smaller the house is, the less it will cost.
The sooner, the better.
9、the + 形容词比较级 + of 短语 两者中比较……的一个
She is the prettier of the o girls.
The bike is the older of the o.
His is the taller of the o.
This one is the more beautiful of the the o picture.
10.表示“……是……的几倍”,用“倍数+as+原级+as”结构,或者“倍数+比较级+than”结构。
eg: This classroom is three times as big as that one.
This classroom is ice bigger than that one.
附练习:
1. This box is___ that one.
A. heavy than B. so heavy than
C. heavier as D. as heavy as
2 When we speak to people, we should be ' .
A. as polite as possible B. as polite as possibly
C. as politely as possible D. as politely as possibly
3 This book is____ that one, but____ than that one.
A. as difficult as; expensive
B. as more difficult as; more expensive
C. as difficult as; more expensive
D. more difficult as; as expensive
4 I think the story is not so ___ as that one.
A. interesting B. interested C. more interesting D. most interesting
5 His father began to work____ he was seven years old.
A. as old as B. as early as C. since D. while
2
1. I think science is _ than Japanese.
A. much important B. important C. much more important D. more much important
( ) 2 This pencil is___ than that one.
^. longest B. long C. longer D. as long
( ) 3 My mother is no ___ young.
A. shorter B. longer C. little D. few
( ) 4 These children are ____ this year than they were last year.
A. more tall B. more taller C. very taller D. much taller
( ) 5 It was very hot yesterday, but it is___ today.
A. even hotter B. more hotter
C. much more hot D. much hot
6. Mrs Black has got____ instead of getting any better.
A. more bad B. a little worse C. much badly D. a lot of worse
3
( ) 1 When we arrived, we found the meeting room crowded with___ students.
A. quite a few B. only a few C. few D. a few quite
2 The house is small for a family of six.
A. much too B. too much C. very much D.so
3 Through the window we can see nothing but ____ buildings.
A. tall very many B. very many tall C. very tall many D. many very tall
4 -What's your brother like?
-He is___.
A. a driver B. very tall C. my friend D. at school
5 The jacket was so___ that he decided to buy it. ,
A. much B. little C. expensive D. cheapl
6 Our classroom is____ larger than theirs.
A. more B. quite C. very D. much
4
( ) 1 The earth is about____ as the moon.
A. as fifty time big B. fifty times as big C. as big fifty times D. fifty as times big
( ) 2 Your room is mine.
A. ice as large than B. ice the size of
C. bigger ice than D. as ice large as
( ) 3 Your room is ___ than mine.
A. three time big B. three times big C. three times bigger D. bigger three times
( ) 4 His father is____than his mother. ;
A. older four years B. as four years older C. four years older D. bigger four years
5
( ) 1 Maths is more popular than____.
A. any other subject B. all the subjects C. any subject D. other subject
( ) 2 China is larger than ____ in Africa (^W).
A. any other country B. other countries C. the other country J 1%D. any country
( ) 3 Tom is stronger than ___ in his class.
A. any other boy B. any boys C. any boy D. other boy
6
( ) 1 When spring es, it gets____.
A. warm and warm B. colder and colder C. warmer and warmer D. shorter and shorter
) 2 By and by, ____ students in our class came to like English. A. more and more B. much and much C. many and many D. less and least
) 3 At last he began to cry ___.
A. hard and hard B. more hard and more hard C. harder and harder D. less hard and less harder
) 4 When spring es the days get ____ and nights ____.
A. short; long B. long; short C. longer; shorter D. shorter; longer
7
1___ I look at the picture, ____ I like it.
A. The best; the more B. The more; the less
C. The more; less D. More; the more
2 ___ he read the book, ____ he got in it. A. The more; the more interesting
B. The less; the more interesting C. The more; the more interested D. More; more interested 3 ___ you e back, _____ it will be.
A, The quicker; the best B. The sooner; the better C. Faster; the better D. The sooner; better
8
1 I like___ one of the o books.
A. the older B. oldest C. the oldest D. older
( )2 Which is___country, China or Japan?
A. the large B. the larger C. larger D. largest
( ) 3 Of the o cups, he bought .
A. the smaller B. the smallest C. small D: smaller
9
( ) 1 Which do you like ___, tea or coffee?
A. well B. better C. best D. most
( ) 2 This work is ____ for me than for you.
A. difficult B. most difficult
C. much difficult D. more difficult
( ) 3 Which do you think tastes ____, the chicken or the fish?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well
( ) 4 The Great Pyramid is about 137 metres high today, but it was once
A. higher B. highest C. high too D. more high
( ) 5 Don't you think it ______ not to write the letter?
A^^ A. well , B. better C. best D. good
10
( ) 1 Who jumped____of all?
A. far B. farther C. farthest D. the most far
( ) 2 Li Lei is___ student in our class.
A. tall B. taller C. tallest D. the tallest
( ) 3 The fifth orange is____ of all. Give it to that small child.
A. big B. bigger C. the bigger D. the biggest
( )4 Who is---of you three?
A. the oldest B. much older C. oldest D. older
11
( ) 1 Tom is one of ____ boys in our class.
A. tallest B. taller C. the tallest B. the tall
( ) 2 English is one of____ spoken in the world.
A. the important languages B.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s C.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D.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 ) 3 Beijing is one of____ in China.
A. the largest city r '; B. the large cities C. the larger cities D. the largest cities
12
1. Most of the woods ____ been taken good care of.
A. are B. is C. has D. have
2 ___ like playing football and watching TV.
A. Most boys B. Most of they C. Most boy D. More of they
3 ___ are here watering the flowers here.
A. Some B. Some of the boys C. Some boy D. Some of boys
4 ___ haven't been to American.
A. Most them B. Most they C. More of them D. Most of them
13
1 ___ is more beautiful than roses.
A. No other flower B. No another flower
C. Not other flower D. Not all flowers
2 The tree is ___ in the garden.
A. the taller B. the tallest
C. taller than of-all D. tall.
3 Mary studies harder in her class.
A. as any one B. than any other girl C. than the other D. than anyone
以上练习是复制来的,其余讲解均是本人手打出来的,很累,要多给分哦!

求物理公式,越全越好

质点的运动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1/2at^2=Vt/2t s=(Vt^2-Vo^2)/2a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向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2/2g(从丢掷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丢掷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4)竖直下抛运动
设初速度(即丢掷速度)为Vo,因为a=g,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则Vt=Vo+gt S=Vot+0.5gt^2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根号(Vx^2+Vy^2)=根号[Vo^2+(gt)^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
7.合位移:s=根号(x^2+y^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丢掷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V/r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
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根号(GM/r);ω=根号(GM/r3);T=根号((4π^2r^3)/GM){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执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风管师傅多少一个月 断桥铝下料公式,求师傅讲解,越详细越好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N/Kg≈10N/Kg,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数(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10.浮力F=ρgV(ρ为液体密度,V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11.液体压强P=ρgh(ρ为 液体密度,g=9.8N/Kg≈10N/Kg,h为测量点到液体自由面的深度)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7〕;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向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巨集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5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振动和波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6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63〕。
冲量与动量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m/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向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向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功和能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数有关。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气体的性质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巨集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k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N/Kg)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符号J t的单位:秒,符号S ⒋
凸透镜成像规律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有这样一个顺口溜 可以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记牢:“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理必考公式(课改区的)

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P=UI=W/t=(I^2)R=(U^2)/R
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
V露÷V排=ρ液-ρ物÷ρ物
V露÷V物=ρ液-ρ物÷ρ液
V排=V物时,G÷F浮=ρ物÷ρ液

初三物理公式详细讲解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跪求大学物理1的知识点及公式

大学物理其实就是高等数学加上高中物理,个人愚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