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明朱瞻基 郁郁而终的大明能臣杨士奇

火烧 2021-04-29 15:49:32 1070
郁郁而终的大明能臣杨士奇 杨士奇 1365―1444 名寓江西泰和 今江西太和县 人。他从小死去父亲跟随母亲嫁到罗家后来恢复了原来的杨姓。家境很贫穷但他努力学习靠教授学生糊口自给。经常在湖南、湖北一带

郁郁而终的大明能臣杨士奇  

大明朱瞻基 郁郁而终的大明能臣杨士奇
杨士奇( 1365―1444 )
名寓
江西泰和(今江西太和县)人。他从小死去父亲
跟随母亲嫁到罗家
后来恢复了原来的杨姓。家境很贫穷
但他努力学习
靠教授学生糊口自给。经常在湖南、湖北一带教书
其中以在湖北江夏教学馆的时间最长。建文帝初年
招集各地儒生纂修《太祖实录》
杨士奇被推荐征用为教授。正要上任
王叔英因为他修史方面的才能荐举了他。于是
他被召入翰林院
担任编纂官。不久皇帝命吏部考试评定史馆中儒生的等第
吏部尚书张看到杨士奇写的对策
说:“这不是平常儒生所能说出的话。”于是上奏他为第一名。朝廷由此任职他为吴王府副审理
但仍然让他在实录馆里供职。明成祖朱棣即位
改任编修。后来
选入内阁
掌管机密的军国大事
几个月后提升做了侍讲。
永乐二年( 1404 )入选以他为左中允东宫太子。永乐五年升为左谕德。杨士奇办事非常谨慎
家居时间从来不谈论公事
即便是最亲密友好都不能从他那里听到任何事情。在成祖面前
举止动作恭敬慎重
善于回答问题
而且他说的话常常能够符合成祖的心意。有人有小的过错
常常给他掩饰过去。广东布政使徐奇带了些岭南的上特产送给朝廷的官员们
有人把他送了东西的官员名单拿给皇帝看
皇帝看到上面没有杨士奇的名字
就把他召去询问。杨士奇回答说:“徐奇去广东上任的时候
群臣们作诗文赠给他送行
我正巧生病没有参加
因此没有送东西给我。现在名单上的官员是不是都接受了这些东西还不知道
而且东两很少
应当没有什么其他用意。”成祖就马上命令把礼品册焚烧。
永乐六年
皇帝巡幸北方
命扬士奇和蹇( jiǎn)义、黄淮留在南京辅佐皇太子朱高炽。太子喜好文章诗词。赞善王汝玉把诗法呈献给他。杨士奇说:“殿下应当用心学习《六经》
有空闲的时候看看两汉的诏令。作诗是雕虫小技
不值得去研究。”太子认为很对
采纳了他的意见。
先前
成祖起兵的时候
汉王朱高煦多次拼死作战很有功劳
成祖答应事情成功以后把他立为太子。但成祖即位后没有立他为太子
他心怀怨恨。成祖又怜惜赵王朱高燧年纪小
对他特别宠爱。因此两王联合起来离间太子
成祖心里很有些不舒服。永乐九年( 1411 )回南京
成祖把杨士奇召去询问太子监国的情况。士奇回答太子孝顺恭敬
而且说:“殿下天资很高
即使有过错也一定能知道
知道以后必定改正。心地好
待人仁爱
决不会辜负陛下对国家大事的托付。”成祖听了很高兴。永乐十一年(1413)正月初一
有日蚀出现
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停罢朝贺的仪式。侍郎仪智坚持认为不可以。士奇也引用宋仁宗处理天圣年间灾异的事例极力反对
于是停止了朝贺。第二年
皇帝北征
杨士奇仍然辅佐太子留守南京。
汉王更是变本加厉说太子的坏话。皇帝回来
因为太子迎接来迟
把太子的东宫官属黄淮等人全部投入监狱。杨士奇后来到
皇帝饶恕了他。召他询问太子的情况。杨士奇叩头说:“太子孝顺恭敬像以前一样。凡是有耽搁迟缓
都是我们臣下的罪过。”皇帝的气消了。随从皇帝的各大臣纷纷上奏弹劾杨士奇
认为他不应当单独得到宽恕
于是把他也关进锦衣卫监狱
但不久就释放了他。
永乐十四年( 1416 )
皇帝回京师
对汉王夺嫡阴谋及各种不轨情状略有所闻
便问蹇义
蹇义不回答
于是又问杨士奇
杨士奇回答说:“我和蹇义都侍奉东宫太子
外人没有敢和我们两人说汉王的事的。但是两次让汉王到藩王分封的地方去
他都不肯走。现在知道陛下将要迁都北京
总是要求留守南京。只有陛下才能精细地观察他的意图。”成祖沉默着没有说话
起驾回宫了。过了几天
成祖完全知道了汉王的事情
削夺了两支隶属于他的护卫武装部队
最后把他安置到山东乐安去了。第二年提升杨士奇为翰林学士
仍然兼任原来的官职。永乐十九年(1421)改为左春坊大学士
仍旧兼翰林学士。次年又以辅导太子有过错为由
被关人锦衣卫监狱
十来天后才释放。
仁宗朱高炽即位做了皇帝
擢任杨士奇做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一天
皇帝在便殿
蹇义、夏原吉奏事还没有退出。仁宗望见杨士奇
就对两人说:“新任华盖学士来了
必定有正直的言论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讲些什么。”杨士奇进殿后说:“皇上开恩减少岁供的诏令刚下达两天
惜薪司就传圣旨征收枣80万斤
这和前面所下的诏令是相矛盾的。”仁宗立即命令征收数字减去一半。成祖死后.按照丧服制度的规定
穿丧服的时间至二十七日期满
吕震请除丧服。杨士奇认为不可以
吕震厉声斥责他。蹇义把他们俩的意见都上报给皇帝
态度模棱两可。
第二天。皇帝头戴素冠
身穿麻衣制的丧服扎着孝带出理朝政。朝廷大臣只有杨士奇和英国公张辅像他一样身着丧服。退朝以后
皇帝对左右的人说:“先帝的棺材还在停放着
做臣下的怎么能忍心说换上吉服
杨士奇坚持这一点是对的。”升杨士奇做少保
与同事杨荣、金幼孜一起被赐给银印章
准许密封上奏事情。不久杨士奇被升为少傅。
当时各地藩司守令等地方官员进京朝见
尚书李庆建议把发给军队剩余的马匹给他们
每年向他们征收马驹。
杨士奇说:“朝廷选举贤能对称职的人授给官职
现在却让他们养马
是看重牲畜而轻视士人
这怎么能够向天下和后世交待呢。”皇帝答应从宫中直接发圣旨罢停这一做法
但后来没有消息了。杨士奇再次极力申述自己的意见
又没有批复。不久
皇帝到思善门
召见杨士奇说:“朕难道真的忘记了这件事?听说吕震、李庆等人都不喜租税
清理积压下来的冤狱
裁减工程役作
以扩大皇帝对百姓的恩德。百姓都很高兴
过了两年
宣宗对杨士奇说:“抚恤百姓的诏谕颁布已经很长时间了
现在还有需要宽恤的地方吗?”杨士奇说:“从前下诏减少了官田的租税
可是户部却照旧征收。”皇帝很不高兴地说:“现在开始实行
不实行或阻挠实行的按法律治罪。”杨士奇再请示安抚逃亡的百姓
审察贪官污吏
推举有文才
精通武艺而又勇敢的士人
令被判死罪的人家的子孙有仕进的机会。又建议请朝廷大臣三品以上和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
各自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
准备充当地方官员的人眩宣宗都回答可以。在那个时候
宣宗励精图治
杨士奇等人同心辅佐
天下号称太平治世。宣宗于是仿效历史上帝王和臣下共同游乐的故事
每到年初
赐给百官十天休假。宣宗也时常到西苑万寿山
各位大学士都随从他去
赋诗唱和
从容地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大臣们有什么议论上奏
皇帝都能做到虚怀若谷
听取和采纳。
宣宗刚即位的时候
内阁大臣有七个人。陈山、张瑛是因为曾在东宫供职的旧情而进入内阁的
因为不称职
被调出去做其他的官了
黄淮因为生病退了休
金幼孜去世
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杨荣豪放开阔
有决断、有毅力
遇到事情敢作敢为。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
很熟悉边关将领德才的高低
要塞的险易远近
敌情归顺与叛逆。但是他却很喜欢接受礼物
边关将领每年都给他送好马
宣宗也知道这些事
就向杨士奇询问。
士奇极力为杨荣辩白说:“杨荣了解边防的事多
我们都比不上他
不应该把小毛病放在心上。”宣宗笑说:“杨荣曾经讲你和夏原吉的坏话
你还为他说情吗”?杨士奇说:“希望陛下像曲折周到地容忍我那样宽容杨荣。”宣宗的不快于是解除了。那以后
杨士奇说的话逐渐让杨荣知道了
杨荣觉得愧对杨士奇
从此以后
两人相互间相处得很好。宣宗也更加接近地对待杨士奇
先后赐给他珍奇果品、祭祀用的牺牲美酒、书籍器具不计其数。
宣宗逝世以后
英宗即位做了皇帝
时年方九岁
国家的军政大事都要报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推心置腹地信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有事就派宫中宦官到内阁咨询商议
然后裁决。杨士奇等三人也很自信
理直气壮地推行自己的意见
积极治理国家。杨士奇首先请求训练士兵
加强边境的守备防御
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
分别派遣文武官员镇守巡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
罢免进行侦事的校尉。又请求依次免除租税
慎重处理刑事案件
严格考核各部门的官员。英宗都答应实行。正统初年
朝廷政治清明
是杨士奇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纂修完成
升杨士奇做少师。正统四年( 1439 )
他请求退休
没有得到同意
诏令让他回乡祭扫墓地。不久还朝。
英宗时太监王振为英宗所宠信
逐渐干预朝廷政务
诱导英宗用严酷的手段对待臣下
大臣们往往因小小过失而投入监狱。靖江王朱佐敬私自送给杨荣金银。杨荣先已经回乡祭扫墓地去了。回来并不知道这件事
王振想借这件事倾轧杨荣
杨士奇极力为他解释
得以作罢。杨荣不久去世
杨士奇、杨溥更加孤立。在王振的怂恿下
第二年便大举兴兵征讨麓(lù)川
耗费国库储藏
士兵马匹死去好几万。再过了一年
太皇太后去世
王振的势力更加大了
更加肆无忌惮
大小官员稍微有抵触违抗他的
马上被捉进监狱。朝廷大臣人人都心怀恐惧
杨士奇也不能够制止。
杨士奇年老以后
他的儿子杨稷骄横霸道
曾经侵害平民并用暴力杀人。主管监察的官员纷纷上奏弹劾杨稷。
朝臣议论并没有立即按法律治他的罪
而是把那些有关文件封起来给杨士奇看。后来又有人揭发杨稷蛮横暴虐的几十件事
于是把他捉进了大理寺狱。杨士奇因为年老生病休假在家
英宗恐怕伤害了他的感情
下诏予以安慰勉励。杨士奇感动得流泪
因为忧虑而使疾病加重卧床不起。正统九年( 1444)三月去世
享年80岁。追赠太师
根据他生前的事迹给他“文贞”的称号。
原先在正统初年
杨士奇就说过蒙古瓦刺部渐渐强大
恐怕会成为边防的祸患
而边军缺马
恐不能抵御。
请于附近太仆寺关领
西蕃责马也都供给边防。杨士奇死后不久
也先果然入侵
发生了土木之变
有识之士不禁思念杨士奇所说的话。
大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