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贾平凹的别名 贾平凹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1-10-04 07:31:03 1100
贾平凹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

贾平凹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著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贾平凹的别名 贾平凹简介及详细资料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主要作品

个人作品一览表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商州》《浮躁》《妊娠》《逛山》

《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美穴地》

《油月亮》《废都》《白夜》《土门》 《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小月前本》《天狗》 《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 《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 贾平凹卷》《故里》《匪事》《酒》 《病相报告》《秦腔》《高兴》《情劫》 《丑石》《祭父》《好读书》《静虚村记》《贾平凹自选集》 《古炉》《带灯》《泉》《太阳路》《极花》 《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地平线》

散文集

《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

《坐佛》《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 《平凹与三毛》《我是农民》《天气》《敲门》 《饺子馆》《走虫》《月迹》 《艺术家韩起祥》《做个自在人》 《走山东》《说话》

《商州三录》《造一座房子住梦》

《访兰》

创作特色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著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12 第二届   朱自清散文奖   (获奖) 2011   施耐庵文学奖   《古炉》   (获奖) 2008 第七届   茅盾文学奖   (获奖) 2006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获奖) 2005 第三届   鲁迅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   (获奖) 1997 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废都》   (获奖) 1989 全国优秀散文奖   《爱的踪迹》   (获奖) 1987   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浮躁》   (获奖) 1984 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   (获奖) 1978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满月儿》   (获奖)

社会活动

贾平凹作为陕西文坛的优秀代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以一个作家无比悲悯的情怀,深邃而富有远见的思想讴歌著时代,赞美着人性,用他的作品感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今天,贾平凹又以一个读书人的担当,向全社会发起读书的号召,也是在用一种行动的力量,让每一个读书人拥有使命感、责任感,影响身边的人。

人物评价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 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光明网评)

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作家王蒙评)

贾平凹的《秦腔》,从表述方面来说,他的语言表达很圆熟,但是,我从中看不到一个站在中国文学高峰上的巨著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内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琐碎的、低迷的、阴暗的、甚至猥亵的写作趣味。(文艺批评家肖鹰评)

“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活动背景

贾平凹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作家,他深知自己对文化传承有着使命和责任。2015年4月12日,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总策划,贾平凹倡议发起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在西安正式启动。活动得到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全国百名文艺界知名人士的积极回响与支持。一场从西安发起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走向全中国。目前,活动现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兰州、西安、香港、澳门等全国十多个城市成功举办近百场,足迹遍布校园、军营、社区、机关、厂矿等,总受益人群已超千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本着激发全民读书热情、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开创了“贾平凹大讲堂”“名家名作分享会”“名家经典诵读会”“红书包公益研学”等多种模式。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1月13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管,在陕西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是国内唯一研究贾平凹文化艺术成就的专业学术机构。主要研究贾平凹在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收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院名,目前拥有研究专家300余名。

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共举办近百场贾平凹作品研讨会、新书首发式等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同时,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还加大贾平凹先生作品的海外翻译推广,作品被翻译出版为英语、法语、瑞典语、义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30多个语种,顺利进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德语、义大利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多国图书市场。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带灯》还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视剧。

作品欣赏

贾平凹作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