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深刻启示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

火烧 2021-06-19 06:30:51 1081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元,居世界第四。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我国确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gcdzg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坚持、发展和进一步完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作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p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崭新的局面。以2001年中国入世为标志,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程序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载人太空梭等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gcdzg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gcdzg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程序、、、、希望好心帮忙、谢谢

我给你列个年代表吧,自己列的,我只挑重要的什么会议之类的我就不列了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完成
1956 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
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进入歧途
1959~1961 三年自然灾害,饿死数千万人、
1966文化大革命
1976文革结束
1977关于真理标准的探讨
1978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dp为第二代领导核心
1979文革平反
1982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1987十三大.提出具体路线
1992南方谈话,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2001三个代表提出
然后是科学发展观了
手打辛苦,给分吧,谢谢,如满意,请采纳

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史

光辉的足迹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钜变。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
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
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
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
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
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脚踏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
建国60周年手抄报资料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gcdzg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gcdzg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bl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qj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gcdzg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gcdzg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gcdzg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9月 gcdzg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008:成功举办奥运

关于新中国以来 我国的依法治国的历史程序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最明显的成就,就是立法成绩。”谈起新中国65年的法治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说。
新中国的法治历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5年后,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挫折,中国的法治再次启程。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dp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这一“依法治国”战略的理论起点,直接催生了大规模的“立法潮”。仅1979年7月,就有《刑法》、《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法律颁布。之后,1982年新宪法的通过,则为新时期的中国法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等一批基础法律的通过,更是在民事、行政、商事等方面共同构筑起了中国法治的框架,使改革开放逐渐“有法可依”。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wg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截至今年3月,我国共有现行有效法律242部,同时有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经历了此前“打地基”、“架梁柱”式的基础框架立法过程之后,现在的立法与修订,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教育、环保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立法薄弱环节。

简述新中国60年的历史程序 1000字以上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走过了60年辉煌历程,在gcdzg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gcdzg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义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义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义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资料),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义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立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学成就: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元杂剧的辉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70部杂剧。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冤》,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喜剧《救风尘》,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公案戏《鲁斋郎》,那翻卷著时代风云的历史剧《单刀会》等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唐诗和宋词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充套件到配乐吟唱,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伟人md,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巨集、人物过百的长篇钜著,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阿Q正传》、《子夜》、《家》、《春》、《秋》、《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云初记》、《保卫延安》、《红旗谱》、《红巖》、《东方》、《李自成》、《黄河东流去》、《第二个太阳》、《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小说;《雷雨》、《日出》、《茶馆》、《蔡文姬》、《武则天》、《文成公主》等话剧;郭沫若、艾青、贺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诗人的诗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跨进世界文学的殿堂,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编织出更为璀璨夺目的花环。
综观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全貌,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 /FONT>479)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魏文帝曹丕,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当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白居易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d和dp在批判地吸收历代有关文学功能的主张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为群众欢迎的响亮口号: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解放区的文学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新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国文学历来是勇于进取,在形式和体裁上不断创新或推陈出新的开放型文学。比如,诗歌的发展是由四言诗而五言诗、七言诗,由古体诗而近体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的发展是由先秦散文而汉赋、骈文而"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到了现代,散文的种类和形式,真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在体裁上,由唐诗、宋词、元曲而明清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总之,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表明,我国文学在艺术形式和体裁上,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在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化程度较高的民族,能够全面、辩证、成熟地对待文学形式和体裁上的创新和革命。某一新的艺术形式和体裁出现后,并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而是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体裁自由竞争。比如,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在诗歌领域里占据主要地位后,但五言诗和四言诗并没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们提倡新诗,但旧体诗创作依然很兴旺,诗与词的比翼双飞、共存共荣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词在诗歌领域里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诗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们也是齐头并进的兄弟或姊妹。
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援越抗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收回香港和澳门、神舟飞船、嫦娥一号、2006年起全面停征农业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深刻启示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程序”?

俄国的历史程序怎样

俄国最先是欧洲的小国。因为俄国的沙皇带有侵越土地的性质,所以他们把侵越发展领土范围作为目标。从沙皇彼得一世开始了东征之旅。他们先后占领了东亚,一直打到远东太平洋。后来和清朝的康熙年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清廷获胜,俄国退出外兴安岭,签订了《瑷珲条约》。之后清朝没落,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接着被列宁领导的共产党打败建立了前苏联!大明互助团队真诚为您解答,祝您愉快!希望您在满意的答案上选择“采纳”⌒_⌒"!

简述新中国建立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 gcdzg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gcdzg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 “反右倾”斗争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bl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qj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gcdzg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gcdzg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gcdzg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gcdzg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新中国建立以来 一共有几次阅兵式

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分别是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84、1999年。

你是在问国庆阅兵么?
1949年建国到1959年,十一年间一年一次。之后1984年建国35周年1次,1999年50周年1次,2009年60周年一次,共有14次国庆阅兵。
此外,军区级的阅兵式有很多,2009年还有海上阅兵式,2007年检阅驻港部队等等。其余小规模的阅兵式就更多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