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

火烧 2021-06-23 23:26:24 1055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写《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的作文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执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譁”;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400字

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给我们的礼仪。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虽简短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灵魂,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这是圣贤之人都应学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轻声读著弟子规的总叙,我就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 弟子规告诫我们,如果父母在呼唤我们,我们不要迟钝,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父母在对我们的教导时,要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责骂时,要接受,不要强词夺理。我们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伤了和气;与人相处不斤斤计思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我们还要注意,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德日进,的确,正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老了,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身体健康更重要,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开口说话,诚信为是最重要的,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不要夸下海口,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肮脏粗俗的话,都不要去沾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会信任你。并且要说到做到,更不要说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语,更不要去学习,去听取。 并且,我们还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应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让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不管你是哪个种族的,都是同类,因该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不良习气的人在一起,只会令你误入歧途;而与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更有德行。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这就是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规余力学文的片段所说,不要一味地死读它。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吧!

跪求学习弟子规的100字的心得体会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体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1、“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2、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3、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近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开头:我今天读了《弟子规》,有很深的感受。【丰富一下,多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类的吧】
中间:列举一些弟子规中的语句,并根据真实的事情写【知道什么意思后,找一些好写的,很好找事例的,毕竟那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嘛】【根据字数自行分段】
结尾:就写自己真是受益匪浅,一定要尊重这些美德,并发扬光大

求弟子规的心得体会〈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顺应公司的倡导,我厂的《弟子规》学习热潮热火朝天。现在,该是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孔老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推崇以礼治国。到秦始皇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便伴随历朝历代在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其实,孔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并不怎么得志。孔子是春秋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那片。座下弟子三千,经常随行的有六七十人。最后有十来个都做了官,在当时来说,升学率应该算是很高了。但是,各国国君对孔子的治国策略并不看好,有些地方排挤,有的地方好像是很欢迎,其实却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把孔子当花瓶待,就好像卫国的卫夫人,孔子颇有一句争议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气愤的离开卫国后吼的几句气话。
到战国后期,儒家并不怎么吃香。那是连年征战,儒家只能指引遥远的水源所在,却对熊熊战火无能为力。直到秦统一后,儒家被奉为经典,却是作为政府软化民众的一种方式,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精神基础。
到清朝的时候,一位文人写了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名《蒙弟训》,又名《弟子规》。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通看《弟子规》,里面描述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礼节,以及一种平和的世界观。既然是儿童读物,里面的内容大家其实都知道,但回首一看,却感悟颇多。道家有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无极~看似简单的道理,稍加变化,便可涵盖大千世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水是往下流的,这谁都知道。而老子就提出了水的谦卑,舜悟出了水需要疏导,李世民得到了治国的良方,瓦特得到了理想的工质,电网得到了丰厚的能源……我们呢?我们也应该能从弟子规中悟出很多来。记得有一篇报道,说是一个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您认为,您在那所学校获得了最重要的东西?”记者想问的是哪所大学给他最大的帮助,而回答出乎意料,是幼儿园。学者告诉大家,在那里,他学会了系鞋带,洗脸,刷牙,拿的东西要放回原位,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好事情不怕小,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有莫大的收获。当你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时,便会从你的品质中体现出来,彻彻底底的改变你。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在现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社会中,似乎不怎么靠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少人再相信人之初是性本善了。西方的主流哲学倒是挺深入人心,就是说人是自私的,又是理智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永远的利益”也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而且往往是做了点亏心事后的口头禅。如今的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了,人们脸上的笑容却日渐减少。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空虚强烈对比之后,大家都浮起来了,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内心深处的那片地,重视个人修养的国学成为拯救苍生的良药。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聆听那里的呼唤。
当然,毕竟是老东西了。鲁迅先生经常教导,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弟子规》也不是每一条都适合总从的。其中建立的世界观,可取,但不可强加。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适应大家的规则,但也应该保留自己的个性。
最后,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新弟子规的心得体会两千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08年,这也是奥运的一年。当然也迎来了袁老师的演讲,我今天依然继续2007年的话题“弟子规“。每位同学都熟背弟子规的一字一句,简单的了解了他每句背后的意义。我今天所演讲的重点,就不放在意义上,重点来说说弟子规的作用。我自己总结了三点,一学会做人,二成圣人成贤,三解决问题。现在我就每一点来给大家说明一下。一、 学会做人什么是人?仅仅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动物吗?不!~那是什么?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确定你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感情谁来决定,是你,是你身上的德。有良好品德的人,他会对父母做到孝,会对兄弟姐妹做到悌,他会懂得爱天下人。而缺失德的,他会很自私,让父母丢脸,让老师失望,让朋友伤心。想想你们自己是怎样的。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很简单,但又很难,简单的原因是他仅仅在由1102个字组成的弟子规里,可难就难是弟子规里每个字背后蕴藏着多少大德,大智慧。在1102个字里你自己做到了几个字?二、 成圣成贤所谓读书志在圣贤,尤其是我们,我们天天诵读著圣贤的教诲。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志向都应该是成圣成贤,如何可以成圣成贤,该怎样去做呢?谁能告诉你?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弟子规”。大家都清楚,“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就是圣人用来教化自己的弟子。我们学习弟子规,也就是直接接受着圣人的教诲,成为圣人的弟子。也只有做好了弟子规,我们才可以在圣贤的大道上走的更远更长。“成圣成贤”和我们的志向并不矛盾,有的同学想长大成为一民老师,有的想成为医生,还有想成为有钱人,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们能在圣贤的大道上当老师,当医生,当有钱人,因为那时的你会是老师中的圣贤,医生中的圣贤,有钱人中的圣贤。你们会各自的岗位上用你们的德行影响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三、 解决问题弟子规还可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然不能解决1+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你自身的心理问题。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每天会开心的哈哈笑,也有难过的,生气的时候看谁都不顺眼,想发脾气。你的快乐,生气,这些烦恼是谁造成的?是你,是你的心有想不通的问题了。这时候弟子规怎么帮你呢?譬如:我发现最近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觉得自己被人冷落,很不开心的面对着他们。可是你要是依照弟子规来想:哦,最近大家不爱和我玩了,是不是我没有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你之后用你的行为吸引更多的人和你成为朋友。问题想通了,烦恼自然会少。以上就是我对弟子规的作用所阐述的三点。把这三点联络起来可以说弟子规就是让我们在圣贤的大道上学做人,解决自身问题的一门学问,从现在起在你的心理埋下一粒弟子规的种子,让他成长,长成圣贤大树。让你自己变的更强,加油!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每日晨读弟子规,总有许多新的感慨,真的很幸运孩子们能有机会在每个早晨聆听自己的心音,聆听圣贤教诲,也很庆幸自己能在30岁的时候猛然醒悟,我找到了做人的根本!弟子规中的字字珠玑皆能让人有醍醐灌顶的猛醒,并在生活中时时警醒着我,教我不断的完善自我,教我怎样在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和各种压力下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丰盈,拥有充实和快乐!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做为教师,做为母亲,我拥有两个极至,我爱读书,人生至乐,我爱儿子和我的教学工作,人生至要,我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真正的为人师为人母,也才能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活出自己的人生质量!悟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圣贤之道,莫过于心,自己的心,自己最真的自我,在自己最想做的时候,尽力去做,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就尽量去做!努力提升自我1我首先要改的是我的习惯,生活要有序些,什么事情提前安排好,摸着急,莫慌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条理的处理好各种事情,做事情要有计划性,不要事事拖后,改掉自己的老毛病!其次要改掉的是写字一定要静心,字不敬,心先病,这方面已有很大进步,尚需继续努力!再次是亲仁,品性纯善,仍需提升素质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才懂得怎么才能做个真正、充实的人。懂得了“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尽孝、二是行善。”第子规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都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用平常心去看待事物。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深感惭愧。因为在没学弟子规之前我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从不会感恩身边的一切人、事、物。以后,我一定要做到“感恩身边的所有人以及一切事物。”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怎么写

现在我工作每天下午都要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照搬上面的意思。要活学活用。建议你去看看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在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内容,在网上可以搜寻到一部分。看了之后,你联络现在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行为习惯,只要你愿意重新审视自己,相信你会有很多心得的。因为人无完人,《弟子规》里面的很多做人方面的东西,我们现代人,确实落下太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