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资料 李零讀《論語》:孔子死後的造聖運動

火烧 2022-01-14 23:01:55 1046
李零讀《論語》:孔子死後的造聖運動 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那么回答。我們至少認識兩個孔子,一個是「 ”人造的孔子”,現在流行的詞語叫做「 ”人設”。人設是帶有目的性的,為了某種政治需

李零讀《論語》:孔子死後的造聖運動  

孔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那么回答。我們至少認識兩個孔子,一個是「 ”人造的孔子”,現在流行的詞語叫做「 ”人設”。人設是帶有目的性的,為了某種政治需求,而刻意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另一個是歷史上真實是存在過的人,發生過的事。有人造假,就有人打架,文化、學術也不例外。

李零先生認為孔子是中國的堂吉訶德,是遺老遺少的後代。孔子出生在宋國,宋國是商代的遺老遺少,他們特別「 ”認老禮”,宋襄公死守古代軍禮,「 ”不鼓不成列”,「 ”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 ”君子不趁人之危”。最後的結局是楚國大軍從容不迫地渡江,滅了宋國。md稱之為:「 ”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李零認為宋襄公和孔子,都是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騎士絕跡一百多年後,仍然幻想着自己是一名騎士,拉着鄰居做自己的仆人,准備游走天下行俠仗義,做出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最後再幻夢中醒來,回到故鄉終老。宋襄公遵從的是商人的禮,孔子遵從的是周公的禮。他們身上都流淌着復古主義的血液。

西周滅亡,東周衰敗,維系傳統貴族的宗法制和井田制難以支撐,新的貴族伴隨着土地兼並戰爭而崛起。孔子看不慣,也坐不住,他不是老貴族,但是身上有老貴族的血液,表現的老貴族還要老貴族。新崛起的貴族中不乏布衣之士,這是老貴族不能容忍的,當時人說「 ”禮崩樂壞”,後人說是「 ”亂了綱常”。孔子就在這樣一個時代,跟堂吉訶德一樣,活在遠古夢幻之中,用當時人都說不清楚的周公之禮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

孔子生的貧賤,活得凄慘,但是死後卻「 ”大富大貴”起來,他活着的時候,不是王、不是公、不是候、不是聖人,甚至連君子都不是。他所崇拜的堯舜,天生聰明,有權有位,可以安定天下百姓,這是孔子的畢生追求。可現實是,他不光是沒辦法救國救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

孔子不是「 ”生而知之”的人,這一點他有自知之明,但是子貢卻說他「 ”天縱之將聖”,孔子當場反駁回去。孔子的「 ”聖人”,第一功臣是子貢,這要從孔子死後說起了。子貢將孔子作為大旗,高高舉起。孟子也不停孔子的話,稱孔子為「 ”集大成者”、「 ”聖之時者”。到了戰國末期,孔子是聖人名號已經被很多人熟知了,荀子也不得不承認孔子是不得勢的聖人,而堯舜是得勢的聖人。

孔子死後,在大一統之前,孔子並沒有太多的名號。王朝一統之後,孔子開始闊起來了。

魯哀公悼念孔子,稱呼孔子為「 ”尼父”,這是一種敬稱,跟「 ”毛爺爺、鄧爺爺”是一個意思。

戰國時期,孔子始終是個普通的學者形象,當時的讀書人稱呼他為「 ”仲尼”,這是讀書人之間互相稱呼表字以表示尊重。「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

在秦代,打天下靠兵家,治天下靠法家。秦始皇本人是很厭惡儒生的,從置酒咸陽宮和山東祭祀泰山兩個事可以看出。

西漢初年,劉邦更是拿儒冒當尿盆使喚。

孔子资料 李零讀《論語》:孔子死後的造聖運動

西漢末年,漢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長孫孔霸為褒成君,食邑八百戶祀孔子。他兒子漢平帝,封孔子為「 ”褒成宣尼公”。

東漢和帝,封孔子為「 ”褒尊侯”。

北魏孝文帝,封孔子為「 ”文聖尼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官宣孔子為「 ”聖人”。

北周靜帝,封孔子為「 ”鄒國公”。

隋文帝,封孔子為「 ”先師尼父”。

唐朝高祖,認老子為祖先,給孔子留了「 ”先師”的名號。唐太宗,封孔子為「 ”先聖”,九年後又封為「 ”宣父”。高宗李治,封孔子為「 ”太師”。武則天,封孔子為「 ”隆道公”。唐玄宗,封孔子為「 ”文宣王”。

宋朝真宗,先封孔子為「 ”玄聖文宣王”,後又改封為「 ”至聖文宣王”。

西夏積極學習漢文化,也跟着封孔子為「 ”文宣帝”。

元朝成宗,封孔子為「 ”大成至聖文宣王”。

明朝世宗,認為孔子稱「 ”王”,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封為「 ”至聖先師”。

清朝世祖,先是恢復了元代的分封「 ”大成至聖文宣王”,後又覺得不妥,改回了明代的「 ”至聖先師”。

我們從這些分封過程中,不難看出,漢人當政對孔子分封,還考慮名實關系,而異族入華夏後,迫切要被漢人認可,對孔子的追封幾乎是不考慮實際歷史貢獻的。孔子的名號越來越長,地位越來越高。而歷史中的孔子,他就是個郁郁不得志的讀書人,他的貢獻什么「 ”聖”、「 ”王”、「 ”公”、「 ”侯”、「 ”帝”都是名不副實的,唯獨能擔當起的,只有一個「 ”師”字。孔子是教書匠的祖師爺,這么觀點是比較中肯的。

歷來對孔子的尊奉,都是出於統治需要,是意識形態的孔子,是人造的孔子。秦始皇想要進行學術大一統,結果失敗了,鬧出焚書坑儒的事件來,被後世儒生罵慘了。漢代之後逐漸尊奉儒術,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復興學術,而是為了統一思想。歷朝歷代,孔子成了為皇權思想把門的人了,這是一個虛偽的孔子,一個假的孔子,一個不切實際的「 ”人設”。學孔子是學真實的孔子?還是學習封建統治者編造出來的聖王孔子?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李零讀《論語》:去聖乃得真孔子

李零讀《論語》:歷史上真實的孔子

極簡方法論:淺談《論語》的讀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